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武大邓红兵团队海水淡化研究获突破,其曾为“天坑专业”正名

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2021-07-06 17:35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日前,武汉大学新闻网发布消息称,近日,ACS Nano(《美国化学会·纳米》)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邓红兵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受芦苇叶启发,仿生生物质纤维聚集体实现了高耐盐性太阳能海水淡化。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邓红兵

论文题目为《芦苇叶启发的平行孔道结构二氧化硅纳米纤维气凝胶用于耐盐的太阳能海水淡化》,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博士生董向阳为第一作者,邓红兵和东华大学丁彬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上述报道称,目前人类广泛受到淡水资源匮乏的困扰。虽然太阳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技术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关于海水淡化的报道往往过多关注提升海水淡化的速率,而忽视了海水淡化过程中盐分在蒸发界面浓缩、结晶的情况。蒸发界面累积的盐分严重破坏了其高太阳能吸收特性,这对于持续、高效的太阳能脱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邓红兵等在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受芦苇叶生理功能启发,进一步设计了具有平行排列管道结构和疏水表面的纳米纤维气凝胶(R-NFAs),以实现耐盐的太阳能海水淡化。

(a)传统太阳能蒸发器的光吸收、水传输、蒸汽产生和盐结晶,(b)芦苇叶的微观结构和疏水性,(c)芦苇叶启发的纳米纤维气凝胶(R-NFAs)蒸发器的光吸收、水传输、蒸汽产生和耐盐性,(d) R-NFA和B-NFAs在盐水中的蒸发速率,(e,f) R-NFA的耐盐性和B-NFA的盐积累

澎湃新闻注意到,邓红兵曾写了《致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呼吁“高等教育不是教我们谋生,而是教我们创造生活”。他在文中称,“如果我们都放弃了基础学科或所谓的‘天坑’专业的时候,我们又指望谁来做这些事呢,如果都不做,我们的国家怎么进步呢?”

所谓“天坑专业”,指的是生物、化学、材料、环境等专业。网友戏称这些专业难度大、就业难、薪资水平较低、难出科研成果而冠以此名。邓红兵的言论一出,被认为是为“天坑专业”正名。

1981年出生的邓红兵,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他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学、纳米纤维改性及其功能化应用、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污染物检测与控制。

日前,邓红兵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称,他写这封信的初衷其实是想表达两个意思:一是对家长说,不要过多干预孩子,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初心去选专业;二是对学生说,进了学校不管什么专业都要好好学,学得好,所谓的“天坑”也能变成“黄金坑”,学得不好,没有哪个专业可以轻松赚钱。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