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水之后防大疫 | 协和专家详解洪灾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021-07-26 18: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我国多地强降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在突发的暴雨洪涝灾害后,我们最需要警惕的传染病为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这两类传染病的概念是什么?又有哪些预防措施?协和急诊科专家为您详解洪灾后如何做好这两类传染病的防控。

作者介绍:宋晓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擅长:急危重症的诊治。

专家介绍:徐胜勇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助理。擅长 : 心肺脑复苏、重症肺炎、血液净化、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急症超声等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救治技术。

审核专家:朱华栋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了70余篇学术论文,代表著作有:《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健康大百科:家庭急救篇》。擅长 : 危重病医学,在心肺复苏、休克、感染、机械通气、急诊超声等领域有较深研究。

1、肠道传染病

洪灾往往会造成生活污水倒灌,垃圾堆放处、厕所被淹没,从而导致肠道病原体大量存在于外环境中,加之洪水可能破坏居民的饮水设施,造成水污染。居民使用被污染的水清洗蔬菜、水果、肉类等,又会造成食物污染。这些都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消化道症状的传染病,除因细菌感染外,还有病毒感染或二者交叉感染,比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等。这些肠道传染病潜伏期较短,最短仅3个小时,最长也不超过7天,人一旦感染,很快就会发病。同时,这些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只要有一例病例没有被及时发现,就很容易造成疾病大范围传播。

洪灾后想要做好肠道传染病预防,最主要的是要做好对食物、饮水和粪便的管理,以及对蚊虫、苍蝇、老鼠的消灭。灾后要加强消毒、灭鼠、灭蚊蝇工作,同时搞好环境卫生和环境治理。另外,每个人都要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具体来讲,需要注意:

1、环境清污后再消毒

要特别重视餐具、食物、饮水、居住环境和手的消毒及污物处理。在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方面,要求消毒效果好、简便易行、价格便宜。要对室内外进行彻底的环境清污,在改善环境卫生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处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对于消毒的具体要求包括:

对墙面、桌面、地面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或200mg/L的二氧化氯进行喷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被污染的家具、物品,可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放置30分钟后再清洗。

被污染的耐热、耐湿物品,如餐具、茶具等食用器具,可煮沸30分钟以上或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5~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

被水浸泡过的被褥、衣物等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流通蒸汽30分钟;或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

2、注意饮食卫生、手卫生

洪灾后一定要注意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被水淹过的粮食不宜再食用。水淹过的瓜果、蔬菜也最好不要再食用,确实完好新鲜的可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5~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用其他可用于瓜果、蔬菜类消毒的产品,按说明书要求使用。

由于灾后污染的机会较多,因此个人一定要注意勤洗手,使用流水洗手,有条件的,可使用手消毒剂。不要用手直接抓食品食用,防止病从手入。

2、自然疫源性疾病

洪灾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显著改变,房屋被洪水淹没,大量群众、牲畜往高处迁徙,造成人群密集,同时人们居住环境简陋,常常席地而睡,增加了人与鼠类的接触机会;洪水消退后,蚊虫孳生场地增加,造成蚊密度增加,加之人畜混杂,防蚊设施缺乏,增加了人被蚊虫叮咬的机会;洪水期间同时增加了人与疫水的接触机会;洪水期间还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精神压抑,使人体抵抗力低下;同时灾区的卫生防疫措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这些都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其中,洪灾后需要特别注意部分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主要与蚊虫和老鼠等有关的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包括血吸虫病、疟疾、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比肠道传染病更高,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潜伏期一般是7~14天,最长可达一个月。

为做好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预防,要注意做好“三防”,即防治苍蝇、蚊子和老鼠的危害。洪涝灾害后,要充分利用蚊帐、灭蚊药、灭鼠药等进行灭蚊灭鼠,做好人畜隔离,改善人居环境,降低蚊密度、鼠密度,减少蚊虫叮咬机会和鼠类接触机会;对于蚊虫孳生地要及时清除,如各种积水场所,猪圈、马厩等也要定期药物喷洒进行灭虫;在野外劳动的时候要加强个人防护,注意洪涝灾害期间及雨后不直接接触疫水。对于“三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开展环境治理,加强粪便管理和垃圾管理,将居住处附近杂草清除掉,杂物整理齐,清除水淹过后的各种积水、死水,防止苍蝇、蚊子孳生。

无论是居民,还是临时安置点,都要在住处安装纱门、纱窗,做好第一道防护。晚上睡眠时,使用蚊帐,做好第二道防护。

室内灭蚊,用市售气雾罐进行杀灭。也可以用盘式蚊香、电热片蚊香和电热液体蚊香进行室内驱杀。

室外活动时,要穿浅色长衣裤,暴露在外的皮肤可均匀涂抹驱蚊剂防蚊。

修复房屋与室外相通的孔洞,填堵鼠洞,防止老鼠潜入,可采用鼠笼、鼠夹、粘鼠板进行室内外捕杀鼠。如需要采用大隆、溴敌隆等鼠药进行灭鼠,建议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且要注意使用安全。

关键知识点

注意餐具、食物、饮水、居住环境和手的消毒及污物处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

不喝生水,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

不吃水淹过的食物,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意丢弃垃圾。

做好防治苍蝇、蚊子和老鼠等工作。

勤洗手,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

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溃烂、皮肤病等。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尽量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保持乐观心态。

原标题:《大水之后防大疫 | 协和专家详解洪灾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