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即艺术:一周城市生活

王越洲 明星辰 陈鑫培 Jady Liu 薛之韵
2021-08-13 15:36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8月10日,住建部就各地正在推进的城市更新行动发布征求意见,要求防止沿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不大规模、短时间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同一天,上海市在推出《上海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的6年后,公布了《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新《条例(草案)》亮点颇多,不仅将赋予更新统筹主体更多职能,也开始探索历史风貌保护下的容积率奖励、社区规划师、用地分层使用权等试点制度设计。

本期回顾聚集于一场正在上海闹市区进行当中的城市更新,城市研究与当代艺术如何深度参与街区营造。主题书单将从制度建设、历史经验、城市案例和欧美经验四个维度走进城市更新。

(本期主持:王越洲)

近期回顾

对话顺昌路:一次城市策展的尝试

顺昌路,北起太仓路,向南经崇德路、兴业路、自忠路、复兴中路、合肥路、建国东路、永年路,迄于徐家汇路,长1302.4米,宽14.5-15.1米。筑于1901年,自忠路以北路段,原称桂林山路,自忠路以南路段,因路西侧有菜市场,曾称菜市路,1946年全路以福建顺昌县命名至今,居民住宅多为新旧式里弄。

—— 《上海市卢湾区地名志》,1990年出版

顺昌路是上海市中心历史风貌区内一条引人关注的街道,特别是近年来,在上海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从企业到个人,从商业到文化艺术界,从当地居民到网友,越来越多的目光汇集在那里。

过去30年,上海的发展已经到了国际大都市的阶段。从城市的硬件水平来评估,丰富和有历史传承的建筑肌理与高效、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已经向海内外证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来自上海世博会的判断。

人民照相馆外立面视觉设计

在一座城市硬件充沛的条件下,市民以及来自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朋友们,可以如何进一步参与城市建设呢?我和我的空间设计事务所,倡导“城市策展”这一思路,尝试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作出回应。

开幕日策展人导览

城市策展,是一种新形态的尝试,既需要城市研究的洞察力,也强调融入当代艺术的创造性。城市策展也是新话题和大议题,有很多的层次和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在上海,就从对顺昌路的研究开始。

首先,我们认为街道是公共空间。顺昌路烟火气十足,店铺生意兴隆。上街“兜一兜”,格外有趣味,左邻右里的故事和不同时代建筑的肌理,还有隐藏的秘密,都存在这一片独特的空间里。文艺,也是顺昌路基因中的重点,曾经位于顺昌路520-560号的上海美专哺育了一代代艺术家,他们当中很多人的艺术之路正是从这条街开启的。

我们认为,如果把顺昌路比作一件艺术品,那么街上的店家和居民都是创作者,一路走来,是他们塑造了这处与众不同的公共空间。因而,在展览中去呈现和认可街道的公共属性及其宝贵的精神作用与文化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顺昌路,一个对话的机会”环宇荟展览现场

循着这样的认识,我们以这条有120年岁的老街作为策展的出发点,邀请艺术工作者、居民创作者和城市研究者与其对话,最终形成了“顺昌路:一个对话的机会”这个城市策展计划——包括两场展览、四家店铺的参与以及后续的活动项目。

在顺昌路研究展的展厅里,上海城市考古创始人徐明展出了他对顺昌路的航拍,直观地体现街道和建筑的概貌;抖音账号“上海人物故事”的创作者陈真,展出了她用影像记录的顺昌路人物特写;我们还展出了建筑师王禹惟描绘的顺昌路图景,一种兼具动画和建筑师个人趣味的当代繁华图。由澎湃新闻市政厅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联合策划的“你的地方·漫步|百年顺昌路”纪录短片,也纳入在展览当中。

在街道上,四家本地铺店:人民照相馆、老山东炒货、和平美发厅、盛兴百年老店,构成了此次城市策展计划中最鲜活的场景。我们在人民照相馆内策划和设计了影像展,聚焦人民照相馆的图像实践。我们意识到,今天的人民照相馆其实是站在快消图像的对立面,因而展览意图反映照相馆的独特性——跨越几十年的老顾客的私人相片和故事,以及照相馆三代摄影师顾云兴、殷孟珍、黄沫华的薪火相传。此外,人民照相馆馆长陈林兴先生,展出了他宝贵的老照片修图工具箱——这与今天的修图软件截然不同。

“顺昌路,一个对话的机会”人民照相馆展览现场

本次项目得到了中海地产城市焕新计划的支持,城市更新中的设计方与开发方一起探寻如何在城市更新中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的价值——比如,为老山东炒货、盛兴百年老店提供的包装袋包装盒设计,是一个萌芽似的开始。我们为和平美发厅发起的接班“掌门人”招募计划,意在探讨如何焕新和传承以服务为导向的本地老店。

和平美发厅接班人招募海报

这些内容在当代艺术展览中似乎并不常见,也与景观式、沉浸式的商业和娱乐展览不同。我们希望通过城市策展引发对城市和艺术的思考,当我们对一件事、一条街、一段历史产生了思考,彼此达成共识的机会便增多了。终归,这种软实力,是我们在今天是亟须构建的。

(图/文:王懿泉,《顺昌路:一个对话的机会》策展人、居住在上海的策展人和艺术家、活络空间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展览信息:

顺昌路研究展

地点:黄浦区黄陂南路838弄中海环宇荟地上一层L130/L131;

展期:2021年7月30日-12月31日 10:00-22:00

人民照相馆特展

地点:黄浦区合肥路101号人民照相馆

展期:2021年7月30日-12月31日 10:00-16:00

本周主题推荐

书单|从四个维度走进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广州、深圳、上海的比较》

该书选取了走在中国城市更新制度改革前沿的广州、深圳、上海三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三地城市更新的核心政策和实施路径;对比三地城市更新制度的体系建构、运作特点、形成原因;展示三地在更新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规划编制、空间管控、政策配套上的异同;并总结三地在功能引导、强度管控、公共设施配置和公共要素清单等方面的创新经验。

《重建中国》

曾为新中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八大总”之一的旅法建筑师华揽洪在1981年用法文写就了这部著作,探讨了解放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末前苏联顾问对中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影响,也用大量笔墨分析农村住宅、城市住宅,探究了住宅匮乏的解决之策,给日后中国城市发展提供诸多启示。

《中心区变形记》

中心区作为当代深圳发展的起点,不仅仅是这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每位来到深圳的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该书呈现城市规划建设及背后不为大众熟知的故事,拼绘出关于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

《造城者:纽约和伦敦的房地产开发与城市规划》

该书介绍了与城市再开发相关的理论争议,是理解英美城市开发和资本世界的经典著作。书中深入剖析了纽约、伦敦两地金融中心再开发及其所代表的这个时代世界城市所面临的典型挑战与危机,从土地供应、经营压力、资本市场、政府角色等角度解释了房地产市场运作及其存在明显周期的原因,比较了这两大世界城市房地产业在文化和制度上存在的差异,详细介绍了两地中心区再开发的典型实证案例,对当下中国城市发展与房地产开发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工作坊|“安迪的一刻”系列:“绘、爱与生活”工作坊

详情请关注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本雅明《十四行诗》阅读分享会

详情请关注 九久读书人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形式与话语:关于建筑、绘画、策展的闲聊

详情请关注 半层书店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海边家族” : 共同记忆的暗喻与踌躇

详情请关注 XSPACE富士影像共享空间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迷宫

详情请关注 碧云 BAM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不急搅动计划:-42公里

详情请关注 不急宇宙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白森南:洞穴的心跳

详情请关注 ISAGALLERY 一弄画廊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 | 汲古鉴今——应永会的字体设计与收藏

详情请关注 3type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调色盘少年画展

详情请关注 那行微信公众号

上海·放映|艺术留在我心中的缺口

详情请关注 梯 for Telos微信公众号

上海·放映|光影流动 有病呻吟

详情请关注 刺鸟栖息地微信公众号

上海·演出|Summer Time 音乐剧之夜

详情请关注 BlueNote爵士乐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上海·演出|ANK.A

详情请关注 Elevator上海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王钟垚个人项目:8.84m³

详情请关注 PLATESPACE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从库尔贝、科罗到印象派

详情请关注 法国文化微信公众号

重庆·展览|可见的与不可见的

详情请关注 Organhaus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冷记忆-何博个展

详情请关注 半山GALLERY微信公众号

深圳·戏剧|一人一故事即兴戏剧

详情请关注 霉辣MAYLOVE微信公众号

广东·工作坊|制作你的第一个AR作品

详情请关注 广东时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主角

详情请关注 信雅达文化艺术微信公众号

苏州·展览|Chainz:蝴蝶循环

详情请关注 NUTSPACE螺母空间微信公众号

福州·训练营|灾难训练营

详情请关注 家园计划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河南救灾:田野调查员招募|卓明”村村排“工作组招募【线上调研志愿者】

详情请关注 结绳志微信公众号

讲座|小卡——从个人到公共:刺鸟栖息地艺术实践经验分享

详情请关注 心声Mind微信公众号

线上沙龙|城市青年如何构建共同的“社区”,来场“生活实验”?

详情请关注 706青年空间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物派”的日本式时空观

详情请关注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论坛丨新媒体时代下的艺术与世界主义

艺术与媒介论坛(AMF)旨在通过聚焦创作前沿,搭建策展人、艺术家与各领域学者的常态化对话机制,反思当下艺术与媒介双重领域的交叠议题。本届论坛将从“少数族裔、网络社会与未来主义”“地下、实验与声音”“视觉艺术与世界主义”三个部分来进行跨语言、跨领域、跨方法的焦点讨论。
详情请关注 艺术与媒介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