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创平台|自然资源部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赋能蓝海“最近一公里”

2021-08-16 10: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公布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42家重点实验室榜上有名,其中包括了浙江申报的“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

今年5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并相继召开了首届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

该重点实验室具有哪些突出优势?在海洋空间管理技术方面有哪些重要成果?近日,记者就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进行了采访。

浙江温州南麂岛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专业技术过硬的科研团队

浙江岛屿众多,海岸线长度居全国之首,河口海湾发达,沿海发育了大量的潮滩。这里,是距离陆地的“最近一公里”,典型且复杂的海洋空间资源和历史久远的海洋空间开发与土地供需矛盾,使浙江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的管理技术需求尤其迫切。

近年来,为了聚焦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的新形势和新需要,解决海洋空间资源管理中深层次的理论与技术问题,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整合国内优势科研力量,以海洋空间资源管理为主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实验室应运而生。

据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副院长过建富表示,重点实验室以支撑自然资源部海洋空间资源“两统一”管理职责和浙江“海洋强省建设”为宗旨,以推动海洋管理学科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为自然资源部门履行海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海洋空间资源现状调查分析、海洋空间资源保护修复等职责提供强有力支撑为目标,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聚焦海洋空间资源用途管控理论研究、海洋空间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研发及资源评估、海洋空间资源保护修复技术研究等特色方向,构建海洋空间资源监管一体化平台、海岸带海域保护修复技术支撑平台和海洋空间资源管控国家智库,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更好地凝聚优势科研力量,构建强强联合、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重点实验室联合了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力量,成立了1支科研能力强大的团队,包括15名研究员、32名副研究员。在实验室固定人员中,有28名博士,他们多为一些年富力强的科技工作者,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具有丰富的实验室工作经验。

过建富告诉记者,重点实验室将有效整合现有各类研究资源,重点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逐步形成海洋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培训基地,有效提升海洋管理从业人员,特别是地方海洋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能力等,为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技术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开放性平台,为海洋管理提供一个权威性的技术支撑平台,也为各类技术产品的加工、产出提供一个长效性的发布平台。

智能装备引领蓝海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海洋智能装备技术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为海洋空间资源的调查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逐渐成为探索海洋、深耕海洋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点实验室也不例外,在总价值超过7000万元的实验室装备中,有省级海域动态监测指挥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海岸带动力环境室内模拟与观测系统、Argus海滩视频立体监测系统、潮滩底部边界层沉积动力观测系统等。

据了解,海岸带动力环境室内模拟与观测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海岸带实时监测技术,可获取大范围、长时间的海岸带动力环境要素实测资料,诸如波浪、水流、岸线、地貌特征等,在海岸带科学研究和开发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

而“Argus”是“自主实时地表全方位监视成像系统”的简称,该系统由6台摄像机组成,覆盖180°视野范围,可以获得整个海滩的图像数据。数据采集频率可由用户自主设置,数据采集全程自动化,可以提供的信息包括海岸地貌形态高精度变化、波浪和流的特征、防护工程的状态,并能清晰连续地显示海岸变化的可视化影像。

与这些全方位可视化系统相比,实验室的无人智能设备的配备也比较亮眼。无人智能设备以其机动性强、易部署和可回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调查领域。实验室配有中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小型电动固定翼无人机、小型油动固定翼无人机以及旋翼无人机等设备,这些小小的无人机探测设备,是人类的眼睛在海洋领域的延伸,使实验室在海洋空间资源探测和管理技术上又多了一双“火眼金睛”。

此外,重点实验室配备温盐深浊度测量仪、浅海生态浮标、水下营养盐分析仪等海洋探测设备。目前实验室在建设和研究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研究方法和探测技术,并且制定了实验技术质量控制体系规程。

蓝色“智库”赋能海洋强省建设

着力栽下“梧桐树”,就能引来“金凤凰”。实验室的获批建设,对浙江海洋强省建设来说具有推动意义。

面向全球,依靠创新平台吸引集聚项目、人才,是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与规划。过建富说,目前实验室人员主要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类项目共有4类16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技自然资源调查专项、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海洋空间规划项目等。这些高端人才及其承担的重量级项目不仅增强了实验室基础研究能力,扩大了实验室涉海项目覆盖面,更有助于将我国海洋管理的理念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为构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方案。

未来5年,重点实验室将瞄准当前海洋空间资源管理的国家需求和现实问题,坚持“联合、开放、创新、共赢”的原则,建立各类重要领域专业平台,包括打造全国海洋空间资源动态监测监管业务核心技术;形成无人机、无人船(艇)海域使用监测关键技术和培训基地;建设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政策咨询智库;打造海洋空间资源保护修复技术支撑平台等。这些平台的打造,将有力推动浙江海洋强省建设的步伐,打通科技赋能蓝海的“最后一公里”。

风起云涌自当扬帆起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成运行,承担着“服务我国海洋空间资源管理和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支撑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和浙江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使命,将引领浙江进一步对标国际海洋科技的发展,努力向着全球海洋一流人才聚集高地和重大国际合作计划的发源地前行。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记者:郭媛媛

通讯员:谢芳

原标题:《科创平台|自然资源部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赋能蓝海“最近一公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