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增强猪肉安全供应 保障能力需多措并举

2021-08-23 09: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波动剧烈。从2月份开始,生猪价格连续5个月下降,多地生猪价格跌破10元,甚至9元,6月份不少养殖场户陷入亏损。

“这种局面如果持续下去,既不利于产业长期稳定发展,也不利于猪肉长期的稳产保供。”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猪价格波动本身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表现,但是大起大落对行业发展、群众生活、稳定物价都会带来一定影响。

“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这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今年生猪产业发展定下的基调。为了“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稳定生猪产能,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措施,以促进保供稳价,增强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

众所周知,生猪产业有很强周期性,基本上3到4年一个周期。即便生猪期货上市,猪周期仍难以消除。今年上半年,我国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102%;生猪存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生猪生产恢复的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巩固。为此,针对近期生猪价格下跌,有关方面必须多措并举,以缓解猪周期,防止生猪价格大起大落,切实增强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

首先,要增强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必须稳定财政、金融、用地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继续压实地方的稳产保供责任,保护生猪养殖场户积极性。目前生猪养殖场户陷入亏损,资金紧张,还款来源不足,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暂时处于困难中的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不能随意限贷、抽贷、断贷。相反,要根据生猪养殖场户的经营状况,按市场化原则“应延尽延”,由银行和企业自主协商确定,继续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而在禁养区规定上,各地也不得违法违规随意扩大禁养区范围,影响生猪产业发展。同时,还要稳定规模猪场存量,抓好非洲猪瘟的常态化防控,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养猪场户在低谷期节本增效,帮扶中小养殖场户提升养殖水平。

其次,要增强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必须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在猪肉价格大涨时投放冻猪肉,在猪肉价格大跌时,收储猪肉,这种逆周期调控可以更好维持生猪养殖业稳定发展态势。2019年农业农村部建立了规模猪场的直连直报系统可以准确掌握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18万家规模猪场每月生产变化情况。直报系统的数据可以作为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数据参考。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加强生产与市场的监测预警,特别是推动以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率为核心的调控指标,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的触发机制。当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减少10%以上或生猪养殖连续严重亏损3个月时,各地应对规模养殖场户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

再次,要增强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必须抓好重大疫病防控,加强猪肉储备应急调节。一方面,要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强化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生猪产品加工流通体系,促进养猪业绿色循环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现代生猪养殖体系,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龙头企业帮带中小养殖户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同时,猪肉储备应急调节也是保供稳价的重要手段。今年6月份,在生猪价格跌破养殖成本线后,国家发改委已在6月份连续两次发布预警并启动临时收储;7月7日、7月14日,已完成两批中央储备收储,7月21日又组织实施了第三批中央储备收储。与此同时,甘肃省启动猪肉临时储备,收储总量1000吨;四川省不仅出台《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还表示要进一步做好猪肉收储准备、加快构建猪肉常态化收储投放机制。中央和地方猪肉收储的推进,对“托市”和稳定市场预期有明显成效。目前来看,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6月底以来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显著回升,猪粮比价短暂跌破5∶1以后迅速反弹,养殖净利润上涨,养殖户信心有所恢复,集中出栏现象有所缓解。

生猪产业既关乎百姓“碗里有肉”,也事关物价稳定。中国有句老话叫“猪粮安天下”,说的就是粮食和生猪等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意义,不但直接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更关乎国家宏观经济和调控政策走向。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粮食安全,同样也要重视猪肉安全。而要增强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就需要有关方面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生猪生产恢复成果,确保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