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美国兵败朝鲜的替罪羊

阎滨
2016-02-19 10:0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杜鲁门当总统的七年任期内,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战结束、冷战对峙、北约成立、人民中国诞生、朝鲜战争爆发,这一连串对世界格局和未来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接踵而至。在此期间,美国国防部也悄然换了四任主人。后世的人们也许能想起首任国防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只干了一年半,就精神失常并自杀的悲惨故事,但往往会忘记第二任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也只干了一年半就因“健康原因”而辞职。

在约翰逊执掌五角大楼时,美国国防部继续为军费预算和未来国防政策问题争吵不休。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战争初期一败涂地。面对反对党和公众对杜鲁门政府的大量责难,倒霉的约翰逊成了杜鲁门国防政策的牺牲品,被迫辞职。后世历史学家大多对约翰逊评价不高,但对约翰逊来说,让他为杜鲁门遭千夫所指的国防政策负责,这多少有点冤枉了他。

路易斯·约翰逊与哈里·杜鲁门总统

杜鲁门的“风险投资人”

在第一任国防部长福雷斯特尔因白宫与国防部的激烈矛盾导致精神分裂而辞职后,杜鲁门安排自己的竞选筹款委员会主席约翰逊继任国防部长。这项任命被历史学家普遍看作是杜鲁门最糟糕的人事任命之一。在1948年总统大选中,杜鲁门很不被看好,被媒体一面倒地唱衰。约翰逊不知为何却慧眼识珠,使出浑身解数为杜鲁门筹款奔前跑后,立下汗马功劳。为此,反对党报纸挖苦他的部长位子是在杜鲁门身上花的“风险投资”换来的。

1891年,约翰逊生于弗吉尼亚州罗诺克市,在弗吉尼亚大学取得法学学位后,投身于西弗吉尼亚州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约翰逊对政治很有兴趣,25岁那年就进入了西弗吉尼亚州议会,最后干到了司法委员会主席。一战期间,约翰逊参加陆军,到法国打过仗并官至上尉,这段经历和未来的杜鲁门总统一模一样,为两人增添了不少共同语言。

一战后,约翰逊重操法律和政治的旧业,继续在西弗吉尼亚州议会施展拳脚。作为一名老兵,他虽然当兵时间不长,但已显露出对军事问题深度思考的能力。根据自己的从军见闻,约翰逊就陆军不合理的物资管理和申领制度,向陆军部写过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他还对退伍军人事务很热心,参与发起建立了美国最大的退伍军人组织——美国军团,并出任了美国军团1932-1933年的全国主席。

约翰逊在西弗吉尼亚州颇有影响力,后来成为华盛顿圈内游说集团的重要成员。他身材魁梧、性情粗率,容易冲动且粗鲁无礼,言辞刻薄又啰嗦,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所表现的疯狂年代里,这种风格的政客为数不少。为了利用好这个“政治地头蛇”,罗斯福总统在1937-1940年任命他当陆军部副部长。

战前的陆军部权力很大,不但管陆军,也管着空军的前身——陆军航空队。约翰逊当副部长这几年,对战前美国航空业的爆炸性发展贡献颇多。他霸道的为人、傲视群雄的作风和赤裸裸的野心,以及疯狂的报复心,在华盛顿圈内尽人皆知。这种性格和为人并不适合当副职,约翰逊和一把手哈里·伍德林争权,伍德林也不是善茬,两人都拉帮结派,闹得不可开交,互相向白宫打对方的小报告,最终在二战爆发前,双双被解职。

二战期间,在民主党内地位不低的约翰逊虽然是罗斯福的政治盟友,但基本没有担任过重要职位。直到1948年的总统大选后,杜鲁门论功行赏,当国防部长一职出缺后,约翰逊立即得到了这个显赫的位子。

1949年就任国防部长后的路易斯·约翰逊

战后美国政府的尴尬处境

作为短期服役过的业余军人,约翰逊对职业军人,尤其是高级将领充满鄙视和怠慢的情绪,不尊重军方的意见,他也遭到军方高层深刻的厌恶。约翰逊在部长位置上,经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陷入狂妄偏执中不能自拔,简直是肆意妄为的暴徒和恶霸,比福雷斯特尔的神经还反常,只是和福雷斯特尔那种“迫害妄想”式的精神障碍表现形式不同。他独揽一切,结果却是:只要国防政策出现问题,都会归罪于他。

福雷斯特尔死后,根据1949年修订的《国防法》,三军部长被降格为国防部长的下属,不再是内阁成员,国防部长成为国防事务的唯一代表。和倒霉的前任相比,约翰逊接手这个岗位时,工作局面已经改善了很多。他想在五角大楼大干一场,让白宫老板满意,在全国面前竖起形象,下一步就准备1952年问鼎白宫了。

但是,导致福雷斯特尔发疯的根源——决策机制不合理致使军种内讧严重,以及预算紧缩政策与国防实际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并未因国防部长权力加强而缓解,反而越演越烈。杜鲁门政府规定了联邦预算最高限度,批准的国防预算不到军方要求的一半。当时相当部分美国政府和国会高层认为,战后的美国不可能回到孤立主义的状态,美国在全世界的利益大增,而且传统的世界性强权不是国力严重衰退,就是彻底崩溃,美国是西方世界唯一能肩负起维持国际秩序的国家,但杜鲁门政府的国防预算使其军事力量根本无力让美国扮演适当的角色。

路易斯·约翰逊在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海军基地开完会,正准备返回华盛顿。

1946年的国会大选中,主张全面减税20%的共和党大获全胜,标志着战时团结一致的两党联盟彻底破裂,共和党保守分子迫不及待地要把美国拉回战前孤立主义状态,对美国老百姓来说,是否值得去当世界宪兵和警察?两党为此争执不休,但老百姓关心的是,要交多少税?

杜鲁门虽然也认为美国已无可能退回到孤立主义,但为了民主党和自己的白宫宝座,同时也极力迎合减税、削减政府预算的强大民意,他顽固地反对增加政府预算,并反对赤字财政。杜鲁门笃信“以收定支、不得透支”的原则,后世的举债财政,像民主党的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任总统债台高筑频频闹出的债务危机,如果以杜鲁门时代的财政原则来衡量,简直不可思议。既然白宫的老板态度很明确,而且在预算问题上和白宫闹翻的福雷斯特尔殷鉴不远,约翰逊自然忠心耿耿地跟着白宫走。

国防部长与国务卿的“对手戏”

约翰逊上任不久,就与国务卿迪安·艾奇逊成了对头。艾奇逊作为内阁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与杜鲁门关系也很密切,这让约翰逊充满了妒忌。当时艾奇逊主张应该增长军费,因此,约翰逊虽然对预算紧缩问题的弊端一清二楚,但为了毁掉艾奇逊的政治前途,他甚至不惜付出牺牲本部门财政预算的代价。凡是艾奇逊支持的,他就狂热反对。这样就出现了美国政治上此后再未出现的一幕,负责外交的国务卿强烈要求增加军费支出,国防部长却坚决反对。

路易斯·约翰逊的死对头——迪安·艾奇逊宣誓就任国务卿。

对军费削减极度愤慨的参联会主席布雷德利私下说,杜鲁门“无意间以一个精神病人取代了另一个精神病人”。《生活》杂志评论道:美国正以一支64万人(不久就降低到了59万)的陆军对付苏联的260万人,一个美国师要对付30个俄国师;美国一年生产1200架飞机,苏联生产7000架;在美国唯一占优的海军方面,苏联潜艇是美国的3倍;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军费,苏联则用25%。

艾奇逊很清楚,苏联拥有核武器是迟早的事,国防只依赖核武器是靠不住的。为了绕过约翰逊,艾奇逊设法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框架内施加影响力。在美国确定未来对外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NBC68号)中阐述自己的意图,这是一份将奠定未来冷战时代美国国防政策基石、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文件。

艾奇逊暗渡陈仓。他先让政府高层人士明白美国承担国际义务的必要性,这样就能在原则上认同需要提高军费预算的理念,之后再谈具体数额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避免暴露真正意图,避免和约翰逊直接交锋。1949年9月,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核垄断地位被打破,高层受到强烈震撼。慢慢地,艾奇逊取得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一致支持,白宫也在原则上赞同NBC68号文件,直到最后一刻,艾奇逊才对约翰逊摊牌。

1950年3月22日,国务卿、国防部长和各军种参谋长一起坐下来开会,最终讨论NBC68号文件。按照该文件的设想,军费预算需要每年400-500亿美元,远远超过约翰逊最乐观的设想。约翰逊这才发现,整个参谋长联席会议早已被艾奇逊拉拢了过去,白宫的意见也支持艾奇逊,整个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就约翰逊成了孤家寡人。会议只开了14分钟,艾奇逊后来回忆道:“(约翰逊)暴跳如雷,把椅子用力摔到地上,挥舞着拳头,把我吓了一跳。”

左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时任北约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路易斯·约翰逊和海军作战部长路易斯·登菲尔德、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

事发后,艾奇逊命人将会议情况和各方面表态意见告知了杜鲁门,杜鲁门没有否定文件,而是告诉艾奇逊继续讨论,杜鲁门认可这份文件对苏联威胁和美国应采取对策的阐述,但对于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的前景皱起眉头,迟迟定不下批准的决心。按照文件的设想,海军应有12个大型舰队型航母战斗群,而不是现有的4个;应有14个舰载机联队,而不是6个。陆军应有18个战斗师加17个团级战斗群,而不是10个缺编的师。空军应有94个联队,包括26个重型轰炸机联队。这就需要每年350-400亿美元,连续投入4-5年。

杜鲁门命令继续执行现有的紧缩预算案,即130亿美元的1950年财年预算,NBC68号文件所要求的东西留到制订1951年财年预算时再考虑。以约翰逊的想法,他认为国防预算不但不能增加,反而要继续削减,美军的兵力也要进一步削减,比如驻日美军就计划要削减一半,约翰逊认为这么干才能讨得杜鲁门的欢心。

左起:艾奇逊、杜鲁门、一位不知名官员和路易斯·约翰逊。

总统梦彻底破灭

三个月后,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一切围绕预算的争论都失去了意义,美国战争机器疯狂开动起来,朝鲜战争加速推动了NBC68号文件的批准与实施。1951年确定的次年军费支出550亿美元,是1950年军费预算的四倍多。

战争爆发后,虽然军费预算大幅增长,但花钱扩军、增加新式武器研发和军火生产,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远水不解近渴,面对美军在朝鲜损兵折将和国内的激烈批评,约翰逊成为了千夫所指的替罪羊。在杜鲁门的命令下,1950年9月,约翰逊以“健康原因”为由辞职,他的政坛生涯完蛋了,未来的“总统梦”彻底破灭。

在离开五角大楼前的最后演说中,约翰逊引用了一句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中的名句:“‘待到硝烟散尽,三军凯旋那一日(When the hurly burly's done and the battle is won)’,我相信后世历史学家会认识到,我尽忠职守服务于国家,配得上国家对我的信任。”

1966年,约翰逊因病去世,时年75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