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传上海女逃离农村男友家所想:农村并不都破败,素质在提高

崔庆贺
2016-02-13 10:38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除夕时,我看到了“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就分手”的传闻,当时我正准备休息,所以也没在意。可是,春节这几天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流传,有支持上海女孩选择正确的,有批评上海女孩没有素质的,更多的是嘲笑农村真穷、农民真土的。我是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人,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的大学生,我对于农村与城市这十几年的观察,让我觉得,这些“农村真穷、农民真土”的描述绝非真相,很多文章对于城乡差距的原因不去考察,一味嘲笑农村,更让我感到伤心。我现在以自身体验说说我几年我所观察到的农村情况。

首先,这两年关于农村的返乡笔记我基本都看了,我想说的是,这些观察基本都是个人体验,而非全局调查,绝不能说明农村都是那样破败,农民都是那么土鳖。更关键的是这些个返乡笔记的观察背景都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用这个背景来对比同时代农村,评价还未开始就已种下不公,报告尚未发表就已开始鄙视。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十五年前我所在的县城,垃圾桶都不多的,农村的卫生情况可想而知。现在县城垃圾桶和公厕的数量质量稳步提高。县城新建小区设计水平、周边环境相比大城市也没有害羞得要捂脸。

作者在夏邑县所住的小区,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县城里现在小汽车数量质量均大大提高,相比十几年前孩子们见到一辆小轿车都要“用眼睛送出去多远”的情景,可以说突飞猛进了。我父亲常常说现在县城里进货都要饶好远的路,车太多太堵。

我身边的同学都是县城乡村的,就拿初中十几个要好的同学举例子。他们基本都是二本毕业,毕业后有做汽车设计的,有做财务的,有做电商的。他们现在工作到大概第四五年了,十二三个人里,基本全靠个人奋斗,今年买好车房的共四个,在合肥、扬州、商丘、郑州,单买车的一半以上。

我爸爸妈妈也常说,你们这些孩子,真是给我们大人长脸,不仅事业自立了,你们的综合素质和眼界见识都是我们不能比的。你们读书学习,不仅赚了钱,还改变了外地人对咱们县城乡村的看法。这些同学恐怕只是广大中西部大学生的部分写照,由此出发,农村的面貌与农村大学生的成就,绝非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情况。

夏邑县长寿广场夜景

我还要说到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土地撂荒。有人说,土地撂荒是农村衰败的证据。我想说的是,这种看法是错的。土地撂荒,是因为在现在相对自由的经济条件下,农村的劳资流入城市而造成的。这些在城市取得成就的农村人,绝非有些人说的都不想回家乡。我的这些初中同学有三分之二是要回河南的。他们虽然未必会回到家乡的农村,但是有了这批精英回去,自然会带动农村的发展。现在撂荒的土地与破败的农村,只有实行了相对来说较自由的经济政策(如土地自由流转、医疗产业化),自然有许多资源可以开发,有许多行业可以发展。

我举一个例子,上海的浦东和虹桥之前也是农村,可是在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现在发展得很好。也许有人说,中西部能跟上海比吗?我只能说有这种判断的是成见在先,大家可以想想,县城的范围是不是逐渐扩大,县城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在自由经济下是一致的。所以,所谓的撂荒与破败,从长远来看,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基础,而非负担。

夏邑县第一初级中学新校区

有人常常谈到农民的素质很低,我这里负责任地说,农民的素质确实没有城市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在经济条件提高的同时,素质也提高了。原因很简单,如果农村人还像之前一样动不动打架斗殴,哪来的时间去挣钱呢?北京在晚清的时候,随地大小便再正常不过,后来引入了现代城市管理体系和市场经济,现在还有几个随地大小便的?北京与农村人民素质的提高,时间不一样,但在原理上是一致的。

现在农民素质的提高,我说两个例子。十几年前,常常听到看到吵架打架的事情,现在基本没有。至于原因用我爸的话说,现在谁不明白更重要的是挣钱,过好日子?经常打架吵架的家长怎么面对自己的孩子,拿什么教育他们?还有劝酒的问题,十几年前,如果过年走亲戚,男的不喝酒,基本都要被围攻指责的。现在这种死劝酒的情况大大减少,原因是什么?随着社会发展,农民也逐渐明白喝酒对身体不好,不能酒驾了。这是不是农民素质提高的表现?

有的文章说农村吃饭女人是不上桌的,并将之说成是农村特别土,农村素质差的证据。这里我要澄清的是,不是完全不上桌,而是分桌吃。当然,这里除了男女有别——如男人宴会有的话题女人不感兴趣或不适合听之外,也许有男女不平等的潜意识在。但是,现在男女同桌吃饭确实越来越多了,人们似乎没必要把十几年前的观感放之古今农村而皆准吧。

农村生活水平、农民素质当然没有城里好,可是批评农村、鄙视农民的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在国家重城市、轻农村的总体规划下,农村、农民的劳资涌入城市,农村、农民的教育、医疗、经济等条件却因为城乡不公的规划而不能同步提高,于是就被认为农村真穷,农民真土。

夏邑县公共自行车

周孝正教授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大意如下:你们说农村穷,农民素质差,你让人家高了嘛?城市占了各种先天后天优势,农村资源外流城市而不能有效回馈。教育医疗改善慢,农民素质怎么快速提高?在我看来,所谓的鄙视,往往是肤浅而可笑甚至搞笑的,反思才是应该的态度和行动。从反思能力的角度来讲,这种鄙视是不是可以做多方面、多方向的理解呢?

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于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而言均绝非戏言。素质低的人应该去反思,自认为素质高的不是更应该去反思吗?后者理论上具有更高的反思能力和意识吧。就此而言,互相鄙视、彼此嘲笑的人,无论高低,许多方面都应当去反思,而不是自高自大(自高自大有时候恐怕根子上还是自轻自贱)。

从乡村走入城市、扎根城市的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确实越来越多,这些人对于家乡不应该是鄙视(就像之前被人鄙视一样),而是理解、耐心、交流、研究。用家乡老人的话讲,官再大、钱再多的人回到家乡也明白家里的井水都比外边儿的甜。

总之从根本上说,无论古今中外,人心人性都是一样的,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的鄙视是需要深刻反省的。思想意识上还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中国,无论城乡、官民均需要反思而后行。

(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研究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