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逝者 | 他走了,世间再无狂人

2021-09-10 12: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导语:巴黎当地时间9月6日,曾出演《狂人皮埃罗》、《精疲力尽》、《女人就是女人》等著名影片的法国国宝级演员让-保罗·贝尔蒙多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88岁。

让-保罗·贝尔蒙多被誉为“法国电影的一个缩影”。法国总统马克龙、总理卡斯泰等人对他的去世表示悼念。在上个世纪与贝尔蒙多一同被世界公认为“法国面孔”的阿兰德龙,对此也表示“震惊”与“心碎”。

法国杂志集体悼念贝尔蒙多

文:廖梓

编辑:xy

导语、责编∶东SIR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重温戈达尔导演的《狂人皮埃罗》,似乎是酷热炎夏中一抹清爽的自由浪花,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破坏,亦是一种携带粗暴与毁灭的美丽诗行。

作为由保罗·贝尔蒙多所和安娜·卡里娜所主演的电影《狂人皮埃罗》,在笔者的视野中,是一部极为准确和自由的法国新浪潮式的影像之书。

那种充溢反叛美学的秩序颠覆,近乎放纵的肆意挥洒,以及浓烈悲情的爱情格调,所有的元素共同发力,连缀着一处自由浪荡儿的精神之乡。

是一种高度象征性的决裂姿态,蕴含着无因的反叛,追索着没有尽头的归属,眷恋于一个破碎的因爱之名。这一切,如此贴切与吻合的进入《狂人皮埃罗》。

作为一部反叙事的叙事电影,《狂人皮埃罗》最大限度的淡化叙事的戏剧性张力,只是游刃有余的将叙事的动力置换成新浪潮一以贯之的自由情绪,浅浅的摇曳于影像之中。

电影的线索以男主费迪南德与前女友玛丽安娜两人偶然相遇为由,勾勒出一段犯罪逃亡的爱情故事版图。

叙事中,从在公寓中抛弃那具匿名的尸体,再到劫掠汽车,抢夺财力,冒犯黑帮,两人一直在犯罪的边缘中僭越秩序,解构与挑逗。

稍作解读可以发现,这种带有犯罪意味的叙事始终带有一个天然的吸引力,即犯罪者【费迪与安娜】的结局收场?

而作为新浪潮的风格中,内在的叙述张力,消解在导演戈达尔设置随意而悠闲的情节中,融合于男主费迪南德的诗人般的哲学独白与思考中。

而整个故事的变奏起始女友安娜的一种内在的拒绝或者说反叛。与费迪南德慵懒、散漫、自由浪漫的小镇生活,以至于在叙事后段中,安娜利用费迪去获得一笔钱,包括安娜一直在欺骗着费迪的爱情,在巨大的骗局中掏空与消费着费迪的真情流露。

似乎这层叙事的参照,构成了对男主费迪南德的塑造的参照对比。安娜的人物所携带的隐喻意义,是妥协与带有侵略意味的破坏与某种资产阶级价值的肯定;与费迪南德所结构的那份存在主义式的诗人,一种浪荡子的疏离与批判,一种人本质的精神解放与复兴,亦如是一个强烈自我命名。

在电影的结尾中,费迪南德亲手枪杀了安娜,而南德最后,也归于自己的自杀献祭。这场献祭,既是意识形态的必要践行,但于笔者而言,费迪南德的自杀,更是拒绝与当时资产阶层分享共同孱弱与空洞的价值逻辑,是对社会暴力的蔑视与反叛,却也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救赎,一个超现实的“诗人”。

从整体观望,这是一个痴情的男人,迷恋一个漂浮不定的世俗女人的悲惨故事。

从内在观望,这也是诗人“皮埃罗”【费迪】内心的真理与思考遭遇碎裂与挣扎的坠落之旅。

颇为有趣的是,在新浪潮的电影序列中,这类主人公,往往是一个主流开外的小丑角色,一个冷酷凛冽的浪荡青年,偏爱破坏秩序,挣脱权威,手里拿着烟,身穿西服,但口中却是大量的哲理诗句。

作为电影艺术的自反:探索与革新

法国新浪潮电影始终带有某种对电影艺术形式美学的自我指涉意味,在电影《狂人皮埃罗》中,饱含静默凝望的长镜头、带有机械性的跳切剪辑、明快饱和的色彩渲染、以及反复冗长的台词。

这些作为新浪潮的美学形态,都在探索一种对“电影艺术”自身的边界。如果非要去总结这些形式的规律,那笔者觉得这些带有自反的元素都在抵达一种“批判的距离”。

长镜头让画面所显现的时间赋予了凝滞与停留,打破了电影作为“连续运动的神话”而显露机械运动感的跳切剪辑更是破坏了经典的“隐形剪辑”以此去捕捉现实主义的琐碎日常。

这些具体形式旨意揭露电影生成的过程,体验一种时间的流逝与意义的开放解读,在似乎是“极简主义”的观照下,将电影艺术延宕于画框之外,成为作者的某种批判的利器,粉碎了电影世俗神话的美梦之名,而是通过电影艺术之窗,洞见现实的沉重与贫瘠,完成一首文艺哲思与精神呢喃。

在电影前端,费迪南与电影导演的交谈中得知,电影是什么?电影是爱、恨、动作、暴力和死亡,可以简化为一个词——情感。在电影中,费迪南德从迷恋与依赖安娜,再到愤怒与毁灭安娜,将爱意与恨怨挥洒。

如今,贝尔蒙多永远的离开了,以重温电影的仪式,来纪念他在影史上留过的痕迹。行文至此,总会想起电影中,安娜叫费迪南德为“皮埃罗”而他自己却总强调自己是费迪南德。每次想到这里,有会心一笑,也有悲索的感叹。

“皮埃罗”一词原指意大利即兴喜剧中的代表人物,但却是一个忧伤的小丑角色,是一个孤独与脆弱的角儿。

对于费迪南德而言,他何尝不是一个时代浪潮的“小丑”他的思考与忧郁总是如此的犀利与深刻,他热爱自由,不受某种禁锢的时代“话语”所异化与畸形,他的存在标榜着自己精神独立与本质。

但费迪南德却总固执的认为自己是可以被那个时代接受的一份子,以一个世俗的名字,来安放自己的所思所想。多讽刺的意义,多精妙的设置。

所以影片结束,涂抹满脸蓝色油漆的“皮埃罗”自毁了,他去寻找那个理想主义的国度,寻找那些美好的诗句,优雅而着谜。

怀念贝尔蒙多,怀念新浪潮的反叛,怀念那个身穿西服,口中叼着香烟,斜目而视却满嘴哲理的浪荡青年。

点击图片购买抛开书本 帆布包 手提袋 双肩包

作者∶廖梓

一个迷恋影像的文字搬运工!

原标题:《他走了,世间再无狂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