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文宏:科技、文明与体制,支撑着医生“迎战”传染病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2021-09-12 17:2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新冠病毒大流行下,年轻科技工作者与学生应如何应对时代挑战?

微信公众号“上海科技大学”发布消息,9月10日,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应邀出席上科大大道书院首届迎新会并发言。

张文宏致辞。  微信公众号“上海科技大学”图

发言中,他以历史视角分析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如何以科技支撑疫情防控阐述了他的见解。

人类历史上曾有多次传染病的大流行,但是COVID-19的大流行将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为什么?张文宏回答,“因为有了科技,人类有了文明,甚至于有了崭新的体制。中国在这一次疫情控制中展现出体制的优势,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张文宏说,历史证明,与传染病斗争是持续而艰巨的过程。人类在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前,传染病在流行之后会与人类达成免疫上的平衡,这被称为免疫屏障或群体免疫,但群体免疫的建立,要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

然而,科学技术改变了这一切,疫苗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战胜了天花病毒。张文宏说,有一部分原因是天花病毒虽然厉害,但不会变异,免疫一旦建立后,永久有效。

及至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开始出现,它可以非常容易地进入人类的血管内皮,进入每一个器官,彻底破坏凝血功能,病人三天内就可能因大出血死亡。但是,这一病毒基本不离开非洲,因为其潜伏期太短,疾病表现太严重,所以人类总能在第一时间把它隔离。但即便是这样一个病毒,也很难将其剿灭。

“科技力量的支撑极为重要。”张文宏说,在我国应对新冠疫情挑战的过程中,全基因组测序、批量快速筛查、方舱技术、疫苗技术等对精准识别病原、控制疫情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医生是战士,需要弹药和枪支等武器去战斗。

他还认为,中国秉承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也是关键。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疫情防控很难取得成功。

“我们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张文宏说,全球正面临第四波疫情的蔓延,现在我们维持着一个非常积极也是谨慎的防控策略,绝不允许疫情在中国蔓延。未来我们要在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病毒药物的三重保护下彻底实现有效防控。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出现有效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这也是科研工作者面对的挑战。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在演讲最后,张文宏寄语上科大学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不管你是引领者,是追随者,或者是承担者,希望同学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敢于挺身而出。”

    责任编辑:邹佳雯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