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人对电子书的接受价仅为1.64元一本?阅读习惯没养成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6-04-24 17:0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4月23日,前三联书店总编、知名出版人李昕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今天我们怎样读书”的讲座。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图

“在今天,多读书重要,读什么书更重要。纸质书和电子书之间有很大分野。电子读物中,经典作品的比例很小,网上大量自出版的东西很多,比如网络文学等,很多没有经过编辑过程,内容也比较快餐化。一个人读什么书,就接受什么样的写作水准,如果只阅读、认可不入流的书,欣赏水平也会降低,将来就会失去判断,不知道什么是好书。”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前三联书店总编、知名出版人李昕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名为“今天我们怎样读书”的讲座,他对当下数字阅读、网络阅读高速发展导致国民阅读能力下降表示忧心,并以资深学术出版人的身份,对“如何读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的阅读风气依然不浓厚

“很少有国家政府像中国这样重视阅读。”李昕提到,2014年起连续3年,人大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倡导全民阅读写了进去,各地政府也出了各种政策对实体书、实体书店进行补贴,各种媒体、团体举办的好书评选更是不计其数,“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中国的阅读风气依然不浓厚,中国人比发达国家阅读量少很多,比如我看到数据说,以色列人均每年阅读60本书,一般发达国家的数据都在10本以上,而中国这个数字是不到10本,其中还算入了学生教材之类的读物。”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近两年来,我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国民图书阅读率变化并不大,2013年是57.8%,2014年是58.0%,2015年是59%,3年只增长1%左右。而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2013年为4.77本,2014年为4.56本,2015年为4.58本,还有微弱下降。

经济飞速发展,务虚阅读减少

李昕认为,不能把“不读书”归因于书价贵,中国书价比发达国家低很多,关键在于阅读的习惯没有养成。  

李昕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中国原本就和西方国家有很大差距,没有建立起读书的氛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4亿人口中统计下来有80%以上的人是文盲,这些人完全没有办法去阅读。扫盲工作进行了这么多年,现在文盲比例减少到8% ,按人口说还有1亿左右,这个比例在世界上来说还是高的。”

但依据《2015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中国有41.6%的成年人完全不读书,除去五分之一不识字无法阅读的人,剩下3亿人是因为没有阅读习惯或没时间读书。

经济上,我国早在短短几十年中走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李昕认为,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也是造成人们无法静下心来读书的原因。现在,在读书上奉行“实用论”的人很多,经济需要发展,实用类的图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而销售迅猛增长,“而1980年代,经济发展水平低,经管类书不吃香,文学却是促进社会思想进步、引领思想解放的东西。比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反思‘文革’,出来以后人人都读。”而当下,文学变成了休闲的东西,纸质书阅读量难以提高,快餐化的电子阅读发展更为迅猛。

“如果只阅读不入流的书,欣赏水平也会降低”

与纸质书阅读率长年没什么变化相对应的是,数字化阅读增长迅速。2014年,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了传统阅读。2015年又上升了8.0个百分点。

但李昕不赞同将数字阅读增长看作是国民阅读率增长的体现,“电子读物中,经典作品的比例很小,网上大量自出版的东西很多,比如网络文学等,很多没有经过编辑过程,内容也比较快餐化。一个人读什么书,就接受什么样的写作水准,如果只阅读、认可不入流的书,欣赏水平也会降低,将来就会失去判断,不知道什么是好书。”

数字出版物中,除了网络小说和碎片化的信息,也包括传统纸质出版物“数字化”的版本,对于这一部分数字出版物,李昕认为就内容而言和纸质书并无区别,而且也有自由检索、方便携带、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

但他依旧不主张将数字阅读作为“深阅读”的方式。“我很难想象有人在网上读学术著作”,李昕举例说,自己在北京印刷学院做讲座,“我问在场的40几个学生,谁在网上阅读文学作品,所有人都举手了,但我问,谁一天读完过一本文学著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说明网上阅读很难持久。但现在青少年恰恰太需要学术阅读。”

李昕自己也尝试过数字阅读,发现超过5万字就很难持续阅读下去。数字出版商也深刻明白数字阅读的这一特性。李昕有一个著名的出版人朋友,说想开发数字版的缩写本名著,供读者快速阅读名著,“北京电视台的读书节目讨论过这个问题, 白岩松说‘名著读的就是细节’,出缩减本,书籍原汁原味的营养吸收不到,有什么意义呢?”李昕认为,把经典著作缩略以适应数字阅读“碎片化”的特性,无异于把大餐快餐化,丧失了阅读名著本身的价值。

有调查显示,一本书同时有纸质版和电子版,能彼此促进销售,这两者不矛盾。

不读书是因为书价太贵?

除了方便休闲,数字阅读迅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廉价。在起点中文网上,阅读网络文学的价格是千字3分,而一本实体书的价格,通常在几十元。

李昕提及在西方国家问起国民购书比例,达到80%—90% ,而在中国,42%左右的人不读书,应该也不买书。不买书的理由中,抱怨书价太高是最主要的原因。

近年国内有机构调查国民对于书价的接受程度,以200页的书为例,2014年,平均接受价格是15元一本,2015年变成14元一本,而与之对应,现在200页左右的书籍定价大概在39元一本。国民对书价的接受程度只是图书定价的50%。“去年双11的时候,网上优惠,书籍打折到49折,一下卖掉几千万本,印证了这个说法。”

而数字出版物的价格接受度更低,2015年的调查数据是1.64元。“这几乎是要求免费赠送。”李昕对这样的现状感到无奈,他认为不能把“不读书”归因于书价贵,事实上中国的书价比发达国家要低很多,关键还在于国民普遍阅读的习惯没有养成。

数字阅读不会取代传统纸质阅读

那么,迅猛发展的数字阅读是否会取代传统纸质阅读?李昕认为,出版业中这样“狼来了”的恐慌不太会真的成为现实。

十几年前网络势头正旺的时候,就有人认为纸质出版物会被取代,但现在看来,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数字阅读刚出现的时候,和纸质阅读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但现在看来传统出版所受影响不大,甚至在数字出版物的促进下,还有所增长。“当当网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一本书同时有纸质版和电子版,能彼此促进销售,这两者不矛盾。就像1990年代,作家圈子里把买电脑称作‘换笔’,为此还开过几次会,但现在笔还是存在。”李昕认为,纸质书有独特的优势,未来会与电子书呈现并行的态势,不会消失。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