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摆渡会消逝吗?|上海轮渡日均客流曾达百万,目前入不敷出
但是,在公共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上海轮渡的客流量早已今非昔比。
普通轮行人票价2元

根据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提供的各航线信息,上海目前有18条轮渡航线,除了地处松江的塘米线因修缮原因暂时停运外,共有17条在运航线,各航线的运营情况相差甚远。
“目前来说,东金线是运营情况最好的航线,其他所有航线客流量连年萎缩。”轮渡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草临线、塘董线、陈车线、杜吴线客流最少,“一艘轮渡能载400个人,现在高峰时间每艘船也不过坐40至50个人,其他时间甚至会开空船。”
曾有轮渡公司工作人员透露运营成本:“一条船来回开一趟,成本在70元左右。”按照轮渡每20分钟一班船,一天一条航线约有60班次渡船开行,每位行人需要缴纳2元船票,非机动车约3元船票(自行车2.80元,助动车3元),那么每条船至少有35个行人或24辆非机动车乘坐才能够实现保本。
“一直亏损。”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东金线的客流量也不足以支撑所有线路的亏损,入不敷出。
据轮渡公司的航线信息显示,东金线轮渡往返于东昌路渡口与金陵东路之间,浦西停靠渡口靠近外滩观光平台游览区、豫园、古城公园,浦东停靠渡口靠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正大广场等上海地标性建筑。票价为普通轮渡价格(行人2元),相当于作为旅游观光的浦江游览船只的百元票价的2%。
“这条航线是唯一一条需要我们准备好备用船只的航线。因为观光游客很多,就拿最近的‘五一’来说,假期每天需要准备4艘至5艘船只开行,其他航线都需要减运力。”轮渡公司负责人表示,6月迪士尼开园在即,东金线作为行经上海各地标性建筑的航线,或迎来大客流观光。
非机动车是轮渡主要客流

“20年前,坐42路、26路去外滩,随后乘轮渡过江去陆家嘴看我的姨妈。后来地铁、公交都发达了,谁还会想着去坐轮渡呢?”上海市民房女士和大部分受访市民持有相同的观点——随着上海公共交通日益发达,轮渡如果只起到“过江”这一单纯的用途,似乎已经逐渐“过时”。
“除东金线外,乘坐其他航线的非机动车客流占客流量的70%至80%左右。”轮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东金线不允许非机动车上船,原因在于停靠点周围不允许非机动车行驶。
“过去常见的是不少助动车、自行车上轮渡,那些基本都是离渡口比较近的人骑车过江上班,稍有些年纪的人可能会因为习惯仍然选择骑车、坐轮渡的方式上下班,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首选还是地铁。”房女士说。
5月3日,一名从事轮渡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目前可知的客运统计数据显示,整个上海市轮渡客流总量相比2015年几乎每月都在下降,轮渡若要摆脱亏损,应有所转型。
“轮渡是整个公共交通的补充,过去没有大桥、隧道时,它几乎‘一揽天下过江客流’,1987年、1988年的日均客流量甚至能够达到百万人次。”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上海的飞速发展,沿江重大工程不断推进,公共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轮渡无法再单单作为“过江”的交通工具持续保持活力,“如果以单纯的交通方式来看,轮渡已经失去了部分价值。因为如今过江的方式实在太多,跨越浦西两岸除了隧道、大桥之外,还有地铁、公交,市民甚至完全可以乘坐一条线路直达目的地。”
如果乘坐轮渡的需求持续减少、轮渡公司持续亏损,那么未来轮渡会消失吗?
“目前来看,客流量少不会使得轮渡航线关闭,关闭的原因不少是因为配合市政工程建设。”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对比地铁、隧道等过江方式,轮渡目前的优势在于能够承载非机动车,但仍然需要通过一些转型来改变现状,“不应只作为一种交通方式,不能把旅游和作为交通工具的轮渡划分太开。例如2015年试开的水上巴士就存在这个问题,早晚高峰时间开行,双休日不开行,前来旅游的游客就会错过时间段,导致水上巴士上座率太低。既然优势在于承载非机动车,那么相关部门是否可以想办法协调自行车租赁与轮渡之间的联系,在一些渡口设置自行车租赁点也不失为一种方式,不少人现在喜欢骑行,如果能够结合轮渡也能更好地看看整个上海。”
此外,该业内人士指出,轮渡还需要通过实时客流进行班次调整,制定出更实际的时间表,让没有乘客的船不再空驶。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