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 建设人民城市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芜湖篇章

2021-09-26 17: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共产党芜湖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实干、奋勇争先,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芜湖篇章。

砥砺奋进的五年

综合实力再攀新高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十年保持全省第一,城市创新能力居全国创新型城市第25位,上市公司总市值居长三角前列,鸠兹古镇、松鼠小镇、芜湖古城等相继建成开放。

过去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由75位跃升至57位。

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

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市区面积由1491平方公里扩大到2725平方公里。

高位推动江北新区建设,吹响芜湖“二次创业”号角。

长江二桥、三桥先后建成通车,商合杭高铁全线开通,芜宣机场正式通航,轨道交通运营在即。

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47个。

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获评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去年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36%,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8.3%。

以硬措施推进水污染治理,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

开展长江干流岸线集中整治,新增长江造林4.9万亩。

发展的动力活力更为强劲

狠抓重点领域改革,综合监管分类执法、供应链融资“奇瑞模式”、中小企业信用贷等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取得实质成效。

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红利”初显,新注册企业3300多家、注册资本470多亿元。

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持续加强

累计投入500多亿元滚动实施51项民生工程。

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3.3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粮食安全生产和“菜篮子”农产品供应得到有力保障,以袁隆平“Y58S”作为母本育成的芜湖杂交水稻,推广种植面积达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60%。

在防疫防汛大仗硬仗面前,全市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事迹。

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完成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天的芜湖,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正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一定要登高望远,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展示新气象新作为。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四个走在前列”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深入推进智造名城、创新名城、生态名城、开放名城建设,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芜湖篇章。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加快建设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现代化芜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建成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领跑全省、基本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发展质量核心指标稳居长三角第一方阵,经济总量进入全国50强。

——加快建设城乡面貌高颜值的现代化芜湖。城市能级和品质大幅跃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显著增强,城乡融合深度发展,乡村振兴成为全省样板,“古今交映、中西交融,山水相间、欢乐相伴,空间共享、产城共创”的人民城市风范全面展现。

——加快建设生态环保高标准的现代化芜湖。大气、水、土壤、森林、湿地质量明显改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达峰、碳中和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取得显著成效。

——加快建设改革开放高水平的现代化芜湖。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达到国内同类自贸试验区先进水平,开放型经济优势更加凸显,民营经济活力充分释放,营商环境达到长三角领先水平。

——加快建设社会治理高效能的现代化芜湖。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形成,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加快建设人民生活高品质的现代化芜湖。推动全市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均衡普惠,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展望2035年,我市将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建成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人民城市,在6026平方公里的鸠兹大地上,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呈现一幅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幸福画卷。

围绕奋斗目标,今后五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思维推动发展模式创新,加快打造新思路的试验地、新事物的生发地、新产品的首发地,努力成为安徽生机勃勃、势不可挡的重要增长极。

进一步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积极推进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现代农机等分行业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等,推动公共研发平台、企业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争到2023年,高企总数突破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净增800家以上,到2025年百亿企业15家、千亿企业5家、上市公司50家。

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安徽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坚定不移推进十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6个以上。搭建人工智能城市实验先行区等新经济平台,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着力打造“创业芜优”之城。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发挥人才发展集团强磁场作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力争到2025年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0个、领军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10000名,累计引进大学生30万名。

(二)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建设现代化大城市

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之路,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功能品质,提高城市能级,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强化城市空间战略规划。构建“一湾四极”空间布局,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型园区、生态型新区、宜居型城区。加强城市设计,突出“半城山、半城水”的自然禀赋,展示“有山有水有文化、大江大湖大梦想”的城市气场。

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深化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制度,形成人民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聚焦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高市域各组团之间通行效率,科学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道,实施“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

突出城市精细管理。用好管好城市的每一寸空间,打造“数字芜湖”“智慧芜湖”,实现“城市大脑”智慧治理。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构建城市安全常态化和应急保障体系。推进城市软实力建设,挖掘传承地域特色文化,厚植城市内涵底蕴。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推进“千亩方、万亩方”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大做强“芜湖大米”品牌,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都市农业,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一区一业”“一镇一品”升级版,到2025年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农业产业强镇4个。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绽放芜湖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田园人文之韵。力争到2025年新建350个左右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

深化城乡融合发展。高起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高标准实现供水、供气、公交、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跨界配置。

(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让人民群众畅享“绿色福利”,让绿色成为芜湖最动人的色彩。

深入实施“双碳”战略。科学编制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实施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狠抓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扎实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夯实长江禁渔常态化监管机制,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建设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深入挖掘长江渔文化的精神内核。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实施“生态+”战略,让良好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聚焦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以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新活力,以扩大高水平开放塑造新优势,把改革开放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深化“合芜蚌”“全创改”建设,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芜湖经验”。建设惠企政策网上超市,推动政策资金“一键直达”,像“网购”一样方便。全力构建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亲清政商关系,打造“1%工作法”“畅聊早餐会”“企业家沙龙”“国际会客厅”等营商环境品牌。

扩大更高水平开放。高标准建设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加大制度创新力度,聚焦贸易企业招引服务,赋能外向型经济发展,更好地带动皖江、辐射皖南。全面提升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功能,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经济外向度。

(六)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民生需求,在“七有”上持续加力,让群众幸福指数跑赢经济增长指数。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城乡多层次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心中有温暖。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扎实做好“双减”工作,实施中小学“三心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布局更多举步可达的体育健身设施,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幅增加中等收入就业岗位供给。健全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共同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的芜湖范例。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社会治理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

(七)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大限度凝聚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合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促进“一府一委两院”加强和改进工作。支持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自治良性互动。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支持更好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体推进法治芜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开展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试点,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和群众合法利益。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八)提升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守好阵地、把好方向、管好队伍。坚持内宣外宣联动、线下线上互动,强化舆情分析研判处置。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深化媒体融合改革,讲好芜湖故事,传播芜湖声音,塑造芜湖形象。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拓展志愿服务,倡导现代文明新风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书香芜湖”系列阅读品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推动本土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创等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做优文化产品,做活文化市场,做亮文化品牌。高水平建设城东文化旅游集聚区,不断扩大“欢乐芜湖”知名度、影响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发展“硬支撑”。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实现芜湖未来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一切工作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芜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健全“逢会必学”“第一议题”等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探索守正创新的新打法。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干部心中扎根。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每一名党员都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使广大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紧跟时代步伐。推进镇街与市直机关干部双向交流,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坚持党管人才,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化“两应”基层党组织创建,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党建品牌。推深做实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抓好城市基层党建“三抓一增强”工程,努力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教育管理,确保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庸懒散浮拖”等问题。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深化“一抓双比五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坚定不移推动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与堵塞制度漏洞、强化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对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督,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来源:芜湖新闻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官方发布平台

微信号:wuhufayuan

主办 \ 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

技术支持 \ 芜湖传媒中心:,。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 建设人民城市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芜湖篇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