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低碳72策:土壤增碳助力缓解气候变化|城市呼吸

陈能场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2021-10-12 10:36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我们特地刊发《城市低碳72策:实务者言》。

这份低碳72策,来自我们近期对相关学者和实践者的采访和约稿,以及对公开报告的摘录,总结了城市低碳的策略与建议。其中有新鲜的思考,也有反复强调的部分。它涉及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生态建筑、低碳交通、循环经济、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和基于自然等八个方面,在中国发出双碳承诺一周年之际,于“城市呼吸:2021 BMW卓越城市讲堂”上发布。

2017年,中国西南,田地里的农民。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土壤碳库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碳储量约为大气碳库的3倍、陆地植被碳库的2.5倍。土壤碳库及其动态变化是影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生态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估算,我国土壤有机碳库约为900亿吨,无机碳库约为600亿吨。

土壤固碳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对于大气,土壤可以是碳汇,也可以是碳源。土壤侵蚀、集约化耕作、大量施用肥料,将促使土壤的碳进一步释放到大气,土壤成为碳“源”;而水土保持、土壤覆盖、免耕和保护性耕作、把更多有机碳加入土壤、提高生物多样性,则可提高土壤的“汇”。对土壤而言,碳是土壤生命的能源和食物。有机质是土壤健康的核心,增加土壤碳可大大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结构、土壤保肥保水供肥供水能力。

在不同气候生物带的土壤生态系统中,土壤对碳有不同的饱和水平,初始有机碳含量愈远离饱和水平,碳的累积速率愈快。

中国是土壤贫碳的国家。除东北地区外,耕地土壤的有机碳,平均比欧美低1/3以上。广大地区要么土壤浅薄,要么土地肥力低下,加上高强度耕种、化肥过度施用以及土壤侵蚀,使得中国农业更是在贫瘠土地上进行。

中国大范围的农业机械化才起步,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的免耕覆盖模式,刚在局部地区实施几年。因此,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大,且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土壤固碳包括以下途径:

1、给土壤留下植物残茬。残茬覆盖表面,减少土壤侵蚀,通过物理或生物手段(如蚯蚓)埋入土壤增加有机质。我国人口众多,土壤复种指数高,粮食作物产量高,植物残茬量大,植物残茬可加工成生物炭或制作成具有抑病性的堆肥后加入;

2、种植覆盖作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将光合作用的25%或更多,通过根系输入到土壤中,通过喂养土壤微生物,健全土壤食物网;且地表的生物多样性(多种覆盖作物混种),将在更大程度增加地下的土壤生物多样性;

3、免耕和保护性耕作。耕作有助于短时间释放养分和打破土壤结实,但与此同时,大大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扰动土壤的食物网,将集约化耕作改为免耕或保护性耕作,将有助于土壤固碳。

    责任编辑:王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