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蒙牛:和中粮在一起的这七年

2016-07-12 09:0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2016年7月8日,在中国“南方奶牛之乡”的浙江金华,蒙牛的工厂正式开业。这个拥有15条生产线的新工厂,是蒙牛集团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节能化程度最高及规模最大的单体车间,也是所有工厂中为数不多的常低冰全品项的工厂。

作为蒙牛第一大股东,中粮集团董事长赵双连也在开业当天发来贺信,称赞金华工厂的开业是蒙牛走向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的又一个里程碑,表示中粮会不遗余力地给予蒙牛全面的支持,并希望蒙牛能够继续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增进消费者对国产乳企的了解,增强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信心。

也许是时间上的巧合,七年前几乎同一时间,在2009年的7月6日,中粮入主蒙牛,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这七年的时间,给蒙牛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2012年4月来自中粮的孙伊萍出任蒙牛新总裁以来,蒙牛就不断在刷新纪录,公司销售收入实现了从300多亿元到500亿元的跨越。

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在宏观经济环境疲弱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的情况下,得益于蒙牛第一大股东中粮的一路支持,蒙牛不但实现了业绩的平稳增长,还通过不断地兼并重组,完成了产业和国际化的双重布局。

而且在新的管理团队引航下,在“国际化”和“数字化”两大驱动力之下,蒙牛向打造“最具中国活力的国际化公司”这一目标进发。现在,达到国际化品质的蒙牛,已经得到越来越多重量级国际伙伴的认可。

稳定的结构和曲线

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孙伊萍出任蒙牛的总裁,是真正意味着中粮领导下的“蒙牛的新时代”正式来临。

新的蒙牛首先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在蒙牛的股东结构中,国有企业中粮集团是第一大股东,外资企业法国达能是第二大股东,另外股东名单中还有欧洲乳业巨头丹麦Arla Foods,及摩根大通等华尔街投行。这样的结构,既能保持股权比例的合理稳定,又能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进行协同。在2014年,蒙牛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率先成为中国乳制品企业蓝筹股。

中粮对蒙牛的支持业内有目共睹。从先进的管理经验,到对外合作以及各个业务的布局,中粮都给予多方面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让蒙牛能抓住市场的关键点完成布局。

这也使得蒙牛在稳健发展的业绩增长道路上前行。2012年公司全年营收为360亿元,到了2013年为433.6亿元,发展到2014年是500.492亿元,而去年在宏观经济环境调整时期,整体保持持平,实现销售额490.265亿元。

这样的业绩不仅跑赢了中国整个快消品行业,在乳业中也是遥遥领先。由此蒙牛得到了很多国际合作伙伴的认可。最新的注脚是,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正式开园,蒙牛作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乳品合作伙伴,园区所有乳制品都由蒙牛独家提供。专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创新打造的8款定制冰淇淋,已经在园区里售卖,并且得到不少美誉。

用品质为品牌背书

对蒙牛来说,要实现稳健增长,基础工作就是加强质量管理。这也是孙伊萍上任以来,践行中粮倡导的“全产业链”模式的有力体现。

2014年初,蒙牛提出了一个设想,设立一个帮助蒙牛上游牧场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计划。这个计划,被称之为“W-W(Win-Win)虚拟牧业运营公司”项目。这个设想最终演变为蒙牛卓越供方服务管理体系,通过提升合作供方盈利的能力,为全国供方诊断运营水平。

也是在2014年,蒙牛率先创立的“牧场主大学”落地了,培养了大批坚守社会责任的牧场主。与此同时,蒙牛对优质奶源企业的并购也在持续进行。比如2013年5月,蒙牛增持中国最大奶牛养殖企业之一的现代牧业的股份。通过这样的投资和并购,使得蒙牛规模化牧场占比已接近100%。蒙牛在2016年的目标是,通过新西兰安硕Asure Quality和普华永道中国,让集团战略合作供奶方全部通过国际牧场最严食品安全标准认证。

奶源是乳品企业品质控制的第一道关口,蒙牛4年来还在企业管理、质量体系打造、团队建设、国际化并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进展。

今年6月14日,孙伊萍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匠心、关心、放心》的主题演讲,表示“蒙牛是完整纳入到中粮的质量管理体系当中的。我们通过层层的过程保障、体系保障等不断推动蒙牛自身的转型升级,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领消费升级”。

“国际化+数字化”双驱动

2015年6月,法国达能团队正式入驻蒙牛马鞍山工厂,这是2014年蒙牛和达能成立合资公司以来,马鞍山作为低温奶对标升级试点基地,首次迎来达能团队的入驻。

蒙牛引入达能这样的合作伙伴原因在于孙伊萍本人的国际化视野——只有把蒙牛放在世界乳业格局的版图中去思考自己的战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世界级的企业。

实际上,早在2012年蒙牛已经开始了国际化布局,对标国际化品质,以“引进来、走出去”的节奏,从不同战略层次,先后与Arla Foods、达能、美国WhiteWave、新西兰政府独立食品安全检测机构AsureQuality、美国名校UC Davis等全球优势企业及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有节奏地推进国际化的进程,并全面刷新中国乳品品质。

其中数字化也是重要环节。在国内,蒙牛是率先实现LIMS系统和SAP系统高效协同工作的企业,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到终端提供智能化、系统化的品质保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蒙牛建立了数字化的“食品安全质量实时监控平台”,这个具有国际水平的数据看板覆盖到蒙牛的牧场、生产工厂和销售大区,能够实时监测每一环节的食品安全状况。

不只是食品安全监控,生产管理也是蒙牛“国际化+数字化”的重要内容。2014年,蒙牛达能以马鞍山工厂为试点,达能亚太区运营专家长驻蒙牛马鞍山工厂。在达能专家的指导下,马鞍山工厂完成了75处的技术升级,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成为了率先获达能生产授权的蒙牛工厂。

团队的信心

在快消品行业,保持团队的稳定和信心是保持企业高速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蒙牛也不例外。在孙伊萍上任后不久,蒙牛就启动以重建价值观、提升质量、树立信心、重塑形象为核心的“阳光行动”。在对内凝聚共识、鼓舞士气的同时,与外界进行广泛的沟通与交流。“诚信、创新、激情、开放”的新蒙牛价值观也逐渐形成。

今年4月中旬,蒙牛发布了人才留任计划,批准将总计1.5亿元的股份奖励授予获选人员。这份公告意味着,蒙牛会拿出1.5亿元来激励集团内具有高潜质的关键管理岗位人员和雇员,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显示了蒙牛对目前股东结构和人才架构的信心和支持力度。

蒙牛在管理层已经有不少国际化的人员,这样的人才留任和奖励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这是跨国企业通行和成熟的做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蒙牛而言,既能保留以往的快速、强执行力的优秀基因,又能很好地把混合人才融入公司,形成系统化的思维。

而随着蒙牛的国内外布局,新价值观一同输出,由此自然而然为蒙牛“重塑品牌”创造了条件。立志“成为中国质量最好、最专业的乳品企业”的蒙牛,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已经将这个远景逐渐延伸。

对此孙伊萍曾表示:“蒙牛要传承工匠精神,对品质精益求精,‘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做中国乳业的工匠,让‘中国牛’变成‘世界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