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徽灵璧营销“霸王别姬”搞旅游脱贫,虞姬文化园被寄予厚望

澎湃新闻记者 程真 复旦大学 付怡雪 王梦卉 方芷萱 王宇 华东师范大学 范文韬
2016-07-20 12:0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2016年7月起,澎湃新闻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推出“记录中国”特别报道。

从2007年调任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开始,53岁的安徽宿州灵璧县文广新局现任局长王从效就执着地推广“虞姬文化”。

他甚至提出“灵璧是一座‘撬动中国历史的小城’”的概念。

王从效认为,垓下之战,固然可视作项羽的“东方滑铁卢”,但也同时“开启了汉王朝气势磅礴的宏伟篇章,让辉煌的汉文化光耀于全世界”。齐眉山之战(1399年,明燕王朱棣在灵璧西南娄子镇打败建文帝,一举扭转战局),改写了明王朝的命运和权力格局,并奠定了北京作为都城的政治基础。

在王从效看来,灵璧作为一座小城,在这里发生的两大战役“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于无意中上演着地域经济文化的兴衰沉浮,甚至成为撬动某一时期历史演进车轮的重要支点”。灵璧也因此成为“汉兴之源”、“明盛之地”。

历史风云过后,小城开始变得很沉静。7月3日至7日,由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组成的“记录中国”报道团队走进灵璧。

墓园

一条河,一条路,一座村庄,两种乡容。

河叫老塘河,路是303省道。因为霸王别姬传说和虞姬墓的存在,这里建设了主打楚汉文化的3A级景区虞姬文化园、楚汉文化商业街和居民住宅小区。

只不过,景区和住宅楼分别位于河东及路北。较高的建设和卫生标准,甚至会让人误以为并非置身于一个皖北农村。

只有当脚步迈过老塘河和303省道,往西南深入田野和村庄时,才会发现在村民自建楼房的间隙里,依然散落分布着数十户低矮平房甚至是土房。

两种乡容隔路相望的这个村庄,就是因2000多年前楚汉战争中的霸王别姬传说而得名的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虞姬乡虞姬村。

因为有虞姬墓,虞姬村在2014年11月,经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而作为灵璧县打造“奇石、虞姬、钟馗”三元文化旅游之一的虞姬文化依托所在,以虞姬墓为基础建设的虞姬文化园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全县的文化地标,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财力支持。

村口张贴的虞姬村张庄组贫困户名单公示。 本文图片均为方芷萱、王宇拍摄

虞姬文化园的故事,还得从2000多年前项羽和刘邦间的楚汉战争说起。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的汉军围于垓下,四年楚汉战争走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所载,身陷穷途末路,项王高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感到自己将成为负担,于是起舞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她随后拔剑自刎,自此霸王别姬。

虞姬的故事经传说和演义,2000多年来绵延不绝。虞姬死后的墓地,即位于垓下古战场遗址范围内、现灵璧县城以东15里的虞姬乡虞姬村。

安徽灵璧虞姬村虞姬墓。

虞姬墓在民间流传2000多年,几经重修,“文革”时曾遭遇严重破坏,坟茔被破除,墓碑和墓冢也受损不轻,直至1980年方才得到文化部门培土复原,修复墓碑,绿化墓地。

灵璧县文广新局局长王从效现年53岁,2007年从县财政局调往文化旅游局任局长,从那时起就成为虞姬文化最为执着的挖掘者之一。他还被外界视为灵璧打造文化旅游大县的操盘手之一。

在王从效看来,当年虞姬拔剑自刎的行为可解读为两点:身为女人,她忠贞地捍卫爱情,宁死不做汉俘;身为妻子,她自刎以不拖累项王东山再起。

“你们注意看文化园中的虞姬雕像了吗?”王从效特别强调,“她不是传统的小家碧玉之美,而是美得大气、有担当。”

王从效曾到江苏沭阳县颜集镇考察。沭阳是虞姬的故乡,也是项羽与虞姬邂逅之地。根据典故,就是在这里,项羽一力举起大鼎,斩获了美人芳心。但是颜集镇虽有虞姬庙,却尚未对虞姬文化进行深度挖掘。

1986年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虞姬墓的保护工作并没有明显进展。在王从效调任文化旅游局局长后,灵璧对虞姬墓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速度明显加快。

2007年,灵璧县文化旅游局开始虞姬墓扩建维修规划的相关工作,2010年1月占地近百亩的虞姬文化园一期工程破土动工。2012年5月,耗资5000万元的虞姬文化园一期正式开园,虞姬长眠之地被赋予新的意义。

比如,在2010年1月举行的奠基仪式上,时任灵璧县委书记唐庆明就提出,力争把虞姬文化园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4A级景区,并以此来打造全国优秀旅游县城。

彼时,灵璧官方对虞姬文化园的期望不可谓不高:常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年门票收入达500万元,旅游总收入3000万元以上,并对发展繁荣灵璧旅游产业、增加财政收入、夯实灵璧经济基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虞姬文化园一期开园已4年多,但其门票年收入目前在百万元左右,远没达到预期中的500万元。至于早已列入规划的二期工程何时能够开工,官方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村庄

作为虞姬村党总支书记,韩修文也盼望着二期工程能够尽早启动,为全村的脱贫工作带来更多帮助。

韩修文及虞姬村村委会主任李爱义,自1994年就开始担任现职,据他们介绍,他们村本来并不叫“虞姬村”,曾经名为“东风大队”,大约在1980年前后改为现在的名字,“虞姬乡”的乡名也是后来改的。

现在的虞姬村是安徽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县共建美好乡村重点村、灵璧县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特色村,全村共有土地9010亩,耕地面积7536亩,人口5340人,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600元。

作为一个整体,虞姬村没有列入灵璧的贫困村,但目前全村仍有40户共122人的贫困人口。

虞姬村两委提供给“记录中国”报道团队的该村贫困户最新统计表显示,122人的贫困人口中,一半左右均因患病、丧失劳动力及残疾等原因致贫。

虞姬村贫困户属性分布图。

虞姬村致贫原因统计表(有多因,单位:户) 。

虞姬村脱贫需求统计表(有多项,单位:户)。

虞姬村扶贫措施统计表(有多项,单位:户)。以上数据均来自虞姬村“两委”,截止时间为2016年7月。 范文韬 制表

“没,两个(儿子)都没打工。”7月4日下午,当“记录中国”报道团队来到虞姬村84岁的村民余思兰家时,她正坐在屋前的小板凳上。

灰色外套松散地裹着余思兰瘦小的身躯,布鞋上红色的绣花已被泥土磨成酱紫,右脚鞋上破了洞。墙面剥落的土墙吊着几张撕碎的春联,红纸已经被雨水洗得发白。虽是下午,但不到三米宽的屋里就已漆黑。

余思兰的两个儿子因智力问题不能外出务工,也很少与村里人接触。“他们家好多年以前就很困难了。”邻居解释道,“老人也有病,心血管病、高血压都有。”

余思兰耳背,一家老小靠低保和两个智障的儿子做小工过活,一年收入仅几千元,只能依靠政府兜底。这样的贫困户在虞姬村有十多户。

也并非所有村民都没有体会到虞姬文化园建设带来的好处,张训化(今年7月预脱贫)即在重建时做过栽花等园林绿化工作。

“一天工资70(元),做一天算一天。”从2009年起,张训化在农闲时断断续续做了三年。

75岁的张训化一家多难。孙子几年前出过车祸,每年到上海复查两次就要花几千元的药费,妻子王念翠因恶性肿瘤动过手术,二儿子患糖尿病,大儿子和小儿子也因为家里建房负债十多万。

张训化夫妇在四年前被定为低保户,今年初定为贫困户,漏洞是一年4000多元的低保远远补不上的。“2012年园子建好不用栽花了,活儿也就没了。”老人叹息道。

从河西看虞姬文化园。

项目

事实上,仅就旅游资源来说,虞姬村已经是灵璧全县9个旅游扶贫村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村子了。

据灵璧县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丁建征介绍,2014年11月,国家旅游局等部门下发《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旅游扶贫村”。灵璧县经过筛选,向国家上报了10个,最终有9个村子通过审核。虞姬、卓庄、彭黄等村,与安徽全省20个县的56个村一起,共同入选第一批名单。

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旨在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为根本,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以景点景区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彼时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力争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每年通过乡村旅游,直接拉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016年,安徽省旅游局等政府部门再次发文,除了将它们列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外,还确定了给予补助的方式。

目前,灵璧县农委已牵头制定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全县产业扶贫规划初稿,县旅游局也正在制定中长期旅游规划,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定稿。

而在此之前,和虞姬村一起被列为灵璧县第一批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渔沟镇卓庄村、浍沟镇彭黄村,其发展进度相对缓慢。但禅堂乡大吴村则可视为一个能够被借鉴的旅游扶贫案例。

据丁建征透露,大吴村建起了现代农业合作社,旗下的果蔬大棚每年可以为村里提供三五百个就业岗位,其中就解决了不少贫困户的就业和收入来源问题。

而在虞姬村,从浙江温州返乡创业的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张培,虽然也很想尝试这种模式,依然担忧着政策、融资及气象灾害等困难。

张培今年29岁,虞姬村当地人,不到20岁开始外出务工,主要从事餐饮业。10年时间积累了100万左右资金后,2013年开始返乡创业,在虞姬、渔沟等乡镇承包了几十亩田地,从事果蔬大棚种植产业,并计划成立灵璧浩园果蔬农业合作社。

张培在虞姬村的果蔬大棚,选址就在虞姬文化园斜对面。

张培的想法是,跟虞姬文化园合作经营,只要是文化园的游客,凭门票可享受一定折扣,在他的果蔬大棚中从事采摘及农家乐服务。

张培在展示他种植的西红柿品种——皇太极。

“现在的文化园规模不大,游客最多一个小时就逛完了,周边也没什么餐饮设施。”张培解释说,“这样的游玩难免显得单调。如果管理部门愿意跟我们对接,让游客逛完后再来我们这里采摘,吃吃农家乐,这不也拉长了产业链嘛。”

张培还透露,目前他的大棚已经向10名左右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将来如果发展顺利,他还会向更多村民、特别是贫困家庭优先提供工作岗位。

虽然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张培对自己在虞姬村的项目依然看好。这种看好,部分来自于他对灵璧全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信心。

未来

包括虞姬文化园在内,目前灵璧的各大文化旅游项目还没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王从效向“记录中国”报道团队解释称,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的行业,要以长远眼光看待,不能以短期经济效益作为评价标准。

丁建征也指出,旅游是个长产业链,不能仅看景点的门票收入,还要看旅游消费带动的餐饮、住宿等行业收入。此外,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还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招商。比如灵璧近年来开业的几家中高档酒店,就是在奇石园等景点建成后陆续入驻的。

在王从效、丁建征等人看来,虽然目前的发展形势不尽如人意,但他们依然看好灵璧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

对这一未来一样看好的,还包括虞姬村党总支书记韩修文。他期待着虞姬文化园二期工程尽早开工,并带动虞姬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虞姬文化园中心社区规划图。

据韩修文介绍,目前虞姬文化园旅游扶贫的帮扶范围涵盖了十几位村民。如园内的四名保安、三名保洁人员,现在家庭年收入在一两万元之间,已经不在贫困线边缘。

通过旅游项目建设,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解决收入来源,是旅游扶贫的基本模式。

如果二期工程进展顺利,韩修文估计文化园可为贫困户提供四五十个就业岗位,主要从事保安、保洁、餐饮等服务。而在建设过程中,村民也可以通过务工获得收入。

此外,依据灵璧县的现行政策,全县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可享有不超过3000元的专项补助。这笔钱不会直接以现金方式发放给贫困户,他们可以将其用于投资包括虞姬文化园在内的扶贫项目,并按期取得分红。

7月4日下午,一位贫困户在村委会参加虞姬村扶贫会议。

但是,正如灵璧县农委在其牵头制定的“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初稿)中所分析的那样,“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虽然已经大力开发,但尚未形成气候,景点建设缺乏吸引力,农民尚未感受到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收益”,虞姬文化园二期工程何时能够开工依然不为外界所知。

对于包括虞姬文化园在内的灵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曾在宿州挂职的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束克东指出,灵璧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虽然面临一些不足,但也有自己的优势。

他指出,灵璧的不足在于其所在区域经济欠发达,周边地区人均GDP水平较低,文化旅游市场潜力有限;加上目前灵璧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并不高,其吸引域外游客的能力也就不强。

束克东还认为,尽管灵璧的自然景观相对缺乏,但其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替代性。政府和企业如果能够加大投入力度,对这些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并做好交通、餐饮和住宿等配套服务业发展,灵璧文化旅游产业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城市文化规划专家、北京诸夏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发展顾问尹正鸿,曾前往虞姬村考察。他认为,虞姬文化园是一个文化旅游带动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尽管位置相对偏了一些,成熟时间可能会较长,但无论是对于打造文化还是开展扶贫工作都有着积极作用,中西部地区可借鉴这种模式。

同时,尹正鸿也指出旅游扶贫的开展不能盲目。既要逐步改善周边乡村地区的环境,也要将产品设计融入当地文化。

尹正鸿认为,项目的规模可以不大,但一定要有特点,“可以通过传统戏曲、地方演义项目、农家院、博物馆等把文化民族的东西展示出来。”

对于如何将文化旅游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钟林生则强调,“现在同类产品太多,农家乐遍地开花,最终要靠市场,还是得做出特色。”

他认为,政府应该在规划阶段邀请专家等权威人士为当地旅游发展定好位,“做好前期方案设计和后续服务的咨询很必要。”

而在组织阶段,政府应有序引导村民,如组织农家乐协会,将服务细化,把特色菜品、特色采摘分区域规划,同时加强价格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贫困户没有旅游参与能力,就只能干一点苦力活,所以政府培训很重要。”钟林生指出,应将旅游扶贫和精准扶贫相结合,使贫困户“从不想服务到想服务,从想服务到会服务”。

事实上,对于专家学者提出的这些建议,包括灵璧县旅游局、虞姬村两委等在内的旅游扶贫业务部门基本上也是知晓的。

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标准高。

据丁建征反映,其所在单位灵璧县旅游局,包括局长在内只有5名在编公务员,“要做的事太多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