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一定没读过李小龙写的诗

朱鸣
2016-07-24 10:16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提到功夫巨星李小龙,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他的招牌动作和吼叫?李小龙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武术名家,是超级巨星,是华人文化圈不朽的传奇人物。然而,你一定没有读过他写的诗吧?诗作中那个心思细腻、在豪情与困顿间摆荡的青年,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李小龙。本文节选自《知中•再认识李小龙》,由澎湃新闻经中信出版集团新生活出版社授权发布。

1961年,李小龙进入华盛顿大学,修习戏剧、心理学以及哲学。哲学与功夫,一静一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李小龙还是个文学爱好者,在空暇时间,他不但尝试翻译过一些中国古代诗词,还自己创作了大量诗歌。

关于为什么喜欢写诗,李小龙曾说:“人的灵魂可以通过诗歌表达情感,诗歌能够让人的灵魂在生命的画布上表达自己。”

《我是谁?》(Who Am I ? )被誉为李小龙生平最重要、最富启迪性的诗作之一,它出自李小龙致友人李俊九(武术家,“美国跆拳道之父”,李小龙生平挚友之一)的一封信。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实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节选自《我是谁?》第一章节)

“他并非生来就是强者”——李小龙幼年时体质孱弱,并且有着先天性的缺陷:患有严重的家族性鼻炎,视力也不佳,近视高达500 度。其胞弟李振辉说:“当时生活困难,又有霍乱等传染病,迷信的祖母和父亲为他取了‘ 细凤’这样一个非常女性化的乳名,把他当成女儿来养,希望能欺骗牛鬼蛇神,免受鬼魅加害。”

这首诗中的“漆黑的森林”,或许指的就是李小龙那段艰难的童年时光。他梦想做一个“人群中的巨人”,而非“动辄心惊的弱者”。本诗作为李小龙对自身成长的所思所悟,时常被其用以勉励友人及自勉。

20 世纪60 年代,李小龙开始进入美国好莱坞闯荡。在当时的美国,“黄祸论” 余毒犹存,体现在大银幕上,华人总以卑劣、软弱的负面形象出现,李小龙也同样只能扮演此类角色。这种歧视令他备感愤慨,民族自尊心极强的他,下定决心要做些改变。

我们中很多人渴望成功,

但惧怕失败。

尽管我们有能力,

将理想变成现实。

(节选自《我是谁?》第二章节)

诗歌影射现实。在美发展初期,怀才不遇的李小龙,内心强烈的困顿与迷茫以及对于光明前程的憧憬与渴望,皆牢牢依附于他的文字之中。

明亮的太阳落下西山,

把天空染成金黄色。

孤独的小山顶上,远处烟雾迷蒙,

一条金龙盘卧注视着,

带着凋零的梦想,在这光明的西方死去。

(《日薄西山》)

在好莱坞的屡屡受挫,并未使李小龙意志消沉,逆境使他更加坚定了出人头地的决心——无论需要付出何种努力。他在《无音箫》中告白,愿成为一根蜡烛,自我燃烧,以求“光明”。此言一语成谶,日后的李小龙,疾速燃烧,耀眼夺目,最终却在“光明” 中消耗殆尽。约翰• 里特曾说:“ 李小龙的诗歌多数都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生活要靠自己主动去奋斗,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唯一机会就在今天。”

现在我明白我将不会找到光明,

除非,像一根蜡烛,

我是自己的燃料,

耗尽我自己。

(剧本《无音箫》节选)

当然,李小龙细腻而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也充满对自然的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妻子和家庭的情感,它们时而也会通过诗歌流露出来。

风和雨愉快地嬉戏,

窗外的一片微黄的叶子,

绝望地依附在枝丫上,

我摘下叶子,

给了它一个家,

把它放在了书里。

(《落叶飘零》)

花儿飘零,月光惨淡,

鸟儿匆忙迁徙,

寂寞秋天到来之时,

分手也近在眼前。

(《雨,黑压压的云》节选)李小龙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诗篇的原稿——《漫步华盛顿湖畔》。华盛顿湖位于西雅图的东面,是李小龙闲时喜爱去游玩的地点之一。李小龙基金会收藏。

李小龙也曾将一些中国古代诗词译为英文,如赵孟頫之妻、元代才女管道升所作之《我侬词》,李小龙妙译为Parting,汉语意思为“别离”。

Who knows when meeting shall ever be

It might be for years or

It might be forever

Let us then take a lump of clay

Wet it, pat it

And make an image of you

And an image of me

Then smash them, crash them

And, with a little water

Knead them together.

(李小龙译Parting 节选)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管道升《我侬词》原文)

透过李小龙的诗作,世人似乎隐约得以窥见,在其坚硬的盔甲下,一个悄悄隐藏着的孤独灵魂。

《知中·再认识李小龙》,苏静主编,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2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