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邦咯岛田野通讯(一):马来西亚邦咯岛的社会生活

2021-11-04 10: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我的博士论文计划是研究马来西亚邦咯岛的社会生活,探讨岛屿与世界的联系。选择邦咯岛并非偶然,这里是我爷爷下南洋落地生根的地方,是我父亲扎根城市却仍念念不忘的生养之地。我曾经被岛民相似的家族流动变迁史深深吸引,第一代人漂洋过海到此找生活,之后的几代人有的留在海岛守住祖业,有的流入城市落地生根。这种流动的轨迹对我而言充满魅力,海岛的生生不息源自流动。人类学研究过去将海岛视为地理空间上封闭和与世隔绝的内部生态,在全球化社会背景下的海岛是不是还有其他可能性呢?带着这种疑问我进入了邦咯岛的田野。

人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语言的动物,这些关于人的定性都离不开人是用脚选择的事实。人有双足而行,又发明并不断改进舟车和飞行器,人的个体流动和群体迁徙是人类在地表展开自己的历史所依赖的一个基本事实。如果我们采用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从非洲迁徙出来的这一说法,那么我们可以从这里抽绎出一个推论:一个人群假以时日会扩散到全世界。这是人种的存在模式,也是各种人群的存在模式,越是历史晚近的时期,这一模式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覆盖面而成为现实。选择岛屿社会生活来关照这一模式在当今世界的运行,真正能够发挥人类学之所长。——高丙中

在研究东南亚古代史的学者当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即海洋并没有将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岛屿隔离开,相反,海洋成为岛屿之间交往的通道。古代的马来人航海技术高超,他们很早就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建立自己的社群,并在非洲大陆留下自己的文化痕迹。在15到17世纪,东南亚地区的对外贸易发达,安东尼·瑞德称这是“东南亚的贸易时代”。再如马尔代夫这样的群岛国家,14世纪时,那里出产的货贝和椰壳绳就是远销非洲、欧洲的畅销商品。对于这样的岛屿国家,其对外贸易甚至要比大陆沿海地区更为重要,因为本地不产稻米,必须从孟加拉湾的勃固进口。岛屿的孤立与封闭,或许只是早期人类学家的想象。——康敏

邦咯岛,一个免税小岛

邦咯岛位于马来西亚霹雳州,面积仅有18平方公里,与陆地直线距离仅为2公里,2010年人口约2万人。邦咯岛位于马六甲海峡,过去曾为马六甲海峡上一个重要的物资中转站。周围的海域渔产丰富,早年便吸引了不少渔民到此谋生,有着“小金山”的美誉。1870年荷兰人为控制霹雳州的锡矿贸易,在邦咯岛修筑坚固的堡垒加强对当地资源的管控。1874年著名的《邦咯条约》就在邦咯岛紫邦阁的后山签订,大英帝国就此取得了干涉马来各邦的权利,霹雳州也成为英殖民的领地。小岛在1942年初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并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这个时期也是海外华侨的抗日运动最为活跃的时期,《陈平回忆录》和《太平洋战争史料汇编》记载了1943年,戴维斯率领5位136部队先锋从哥伦布乘荷兰潜艇奔赴马来亚敌后设谍报网络,第一个潜入深山的计划失败后,潜艇潜航至邦咯岛,趁着夜色再换乘橡胶艇划向目的地昔加里(Segari)。他们在邦咯岛的小镇秘密布置一个船舶交通站,以接应潜艇上的联军成员。后来谍报被日军破获,盟军成员遭残害,岛民也受牵连。老一辈人还提到,邦咯岛的深山里曾建有一个日军的秘密基地,现已无人知晓具体位置。

游客可从Lumut或Marina码头乘渡轮前往邦咯岛,前者用时30分钟,后者用时15分钟。靠近邦咯码头,便可见码头边的岩石上方立着两行立体大字“邦咯岛免税岛2020(Pulau Pangkor Pulau Bebas Cukai 2020)”,游客下船后从海关出口走出,可乘坐粉红出租车前往下榻处,这时候许多人会涌上前,在出口处拦截游客,分发名片,主要是要出租摩托车,也给民宿招揽生意。我问了问价格,平时的日子租摩托车的价格是马币50/天,节日时马币80左右,而租汽车则是马币150-200/天。一位戴着墨镜的大叔说他们有个组织,码头上有四十多辆摩托车是他们的。在码头等待载送顾客的粉色小巴有序地停好,司机们按照听牌的方式接客,一辆车可以承载11人,到不同的地方价格明码标价,本地人通常会便宜点,司机阿丰告诉我,岛上的粉色小巴大约有110辆,分为私人所有和公司两种。他说,在旅游岛上的开小巴的准证很难拿到,多亏了前任霹雳州务大臣这位本岛人,为家乡里的岛民争取了不少福利,他的小巴准证也是在那个时候才得以顺利申请。旅游旺季和周末也是他最忙的时候,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接送游客、包车环岛、推荐景点和美食,给游客当司机又当导览。作为典型的民族景观,岛屿是研究地方性生产的先锋(阿帕杜莱《消失的现代性》)。阿丰的角色是旅游体验中交往互动的主要窗口,“本岛人”是一个活动的招牌,能够将自身鲜活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化为文化生产的背景,把“家乡”化作一个有足够张力的空间,描述给好奇的外地游客。旅游业的发展诞生了无数个“阿丰”。

图1 粉红小巴

邦咯岛上有九个区,分别是吉灵丸(Sungai Pinang Kecil)、大丸(Sungai Pinang Besar)、邦咯大街(Pekan Pangkor)、邦咯后(Pasir Bogak)、小海湾(Teluk Kecil)、仓廪湾(Teluk Gedung)、棕榈湾(Teluk Nipah)、榄仁湾(Teluk Ketapang)以及里湾(Teluk Dalam)。华人最早落脚的地方是仓廪湾,后来华人逐渐聚集到吉灵丸、大丸和邦咯大街;小海湾、仓廪湾、里湾的居民都以马来人为主;印度人散居在各个区。游客们喜欢住到邦咯后和棕榈湾。连接几个区的是一条环岛公路,70年代便铺设好。小路只有一来一往两条道,蜿蜒山路和弯道两侧,虫鸣响彻苍郁的丛林间。

“吉灵丸”的地名特别有意思,加上“大丸”听着像日本的地名,后来才知道“吉灵丸”的叫法是源自粤语,“吉灵”指的是“印度”。过去英殖民当局需要大量劳动力,从南印度带来大批印度劳工,来到岛上时他们主要聚集在海岛的东部,这个地方后来逐渐成为华人的聚集区,此地也称为“吉灵丸”。人的聚集使商贸得以流转。吉灵丸有一个码头,码头处汇聚了很多板屋+砖造结构的双层商铺,一楼经商、二楼是住宅,靠海处商铺后面是鱼寮和延伸入海的木板栈道,供停放大型渔船。码头和渡轮是人和物品流动的窗口,吉灵丸码头对岛民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让任何人都不曾想到有一天它会因为免税岛而被迫关闭,理由是岛上目前只能设立一个有海关处的码头。这不但影响了岛民日常“方便又快捷”的出行,也让周围的商铺和民宿瞬间游客量大减,吉灵丸码头关闭的事情为免税岛埋下了首个争议。

邦咯岛70年代左右已逐渐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欧美游客尤其喜欢这里强烈充沛的日照、海景和热带森林、低廉的物价和海鲜美食。2020年1月1日邦咯岛正式成为马来西亚第四个免税岛,吸引不少岛民和外来投资者在岛上开设免税店。来旅游的游客总喜欢带点特产回去,邦咯江鱼仔、海产干货和冰鲜的鱼是游客们很喜欢购买的特产。成为免税岛之后,靠近码头的邦咯大街上不少海产店也重新装修逐渐转型,从传统的店铺改成装有空调和明亮的灯光照明和有规划的人流动线设计,购物环境大大地改善。岛民自己开设的免税店,白天的时候老板夫妇或其儿女多数都会自己顾店,游客轻易就能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此外,岛上也有浮罗交怡岛(Langkawi Island)的财阀所开设的免税店,店里的员工是派驻性质。目前岛内引进的免税品共有5种:巧克力、碗碟、锅、香水、香烟,不过香烟免税政策在2021年4月1日全面停止,岛民们戏称只是个“巧克力岛”。这种戏谑的称呼,包含着岛民对免税政策的模糊性存在的几个争议。

免税岛是被国家制造的。国家的本意和岛民的现状在目前看来是相悖的,岛民试图引起地区和国家对海岛状况的关注。在国家和地方群体之间,岛民的生活现状和岛民的声音在网络媒体和传统纸媒上经常得以体现和传播;换句话说,岛屿空间里发生的一切不只被岛民自己书写和讲述,也被关注海岛的人传播,岛屿世界越是被人熟知,这种捍卫“海岛生活方式”的做法也越是得到认可。Baldacchino在岛屿研究中曾指出这是满足大陆人对海岛的想象的重要体现,旅游业把海岛形塑成如天堂般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使它们在想象中变得神秘而不真实。为了不让想象之地的美好被打破,人们就会极力捍卫,即便他们并不是岛民。

图2 邦咯大街 传统的海产店铺

图3 邦咯大街 装修过的商店

疫情下的观察

2020年8月份我开始初次的参与观察,当时留意到不少年轻人回流小岛参与到本地的经济活动中,比如渔业、造船业、免税经营、餐饮业。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疫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国边境不开放,他们很多人都在新加坡或吉隆坡工作,所以属于“滞留型临时经济”。回流的现象大多是教育水平为中学或以下的年轻人,有的也趁着海路形式大好转向渔业。

我看到回流经济的时候,想到国内“返乡青年”大多数是有高等教育背景,而且是主动的。这个可以比较一下——夏循祥

2021年4月8日我重返马来西亚邦咯岛进行第二次调研。这时还处于马来西亚第三波疫情爆发时期,跨州管控特别严格,我提前到Maluri警察总局申请跨州准证才得以返回田野。

这次回到岛上,发现竟然格外的宁静,疫情管控的政策给喧闹的旅游经济按下了暂停键。去年年末岛民们还处于人心惶惶的状态,担心政府不加以严格管控,疫情会蔓延到全岛,2020年11月和12月岛上发生了两次十几例的确诊案例,有的之前还参加了婚礼,岛民们都很惶恐甚至希望封岛,他们告诉我:“岛上年老孱弱的老人这么多,邻里间又住得这么近,大家很难不接触,万一中病全岛不就全军覆没了?”虽然偶尔一些霹雳州的游客在周末入岛游玩,但疫情的持续加重让政府不得不进行更严格的行动管控,人们不得随意跨州。岛民的生活恢复了长达数月的宁静。

这段时期,岛民们日常出行都要严格遵守疫情管制令的指示,戴好口罩、出入所有场所都会用MySejahtera应用程序扫码和测体温。警方在今年3月开始严格执法,对没有进行扫码以及没有戴好口罩的群众开罚单,违规者被罚款1万马币,相当于1.6万人民币。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积极性被调动是因为国家的规训,人们的身体和行动在国家权力的空间下成为规训对象。高额的罚款下,执法单位成为绝对的权威。

韩炳哲在《倦怠社会》里提出20世纪是免疫学的时代。近年来出现的种种社会理论,都明显以免疫学诠释模型为基础。传统认识中,小岛天然地和大陆被水隔离开来,但逐渐通过看不见的网与全球联络起来,而现在疫情又要对其采取免疫隔离。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过程。——夏循祥

岛民的社会生活少不了各种节庆活动。海岛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节日活动,疫情期间这些动辄就会聚集百人的活动都被限制或暂缓了。庙宇的神诞庆祝活动、特殊的节庆日等等,过去都是热闹非凡,而现在受管制令的影响,节日氛围全无,从繁变简、从大变小,一些也仅限于小范围的内部成员和一些闻讯而来的岛民,与疫情前岛外的人奔涌赴会的盛景大相径庭,所以我所观察到的仪式也是精简版本。即便是精简版的仪式,也能够看出仪式环节不再是代代相传的那套,而是融入当代元素的新演绎。

流动的轨迹,世界性的缩影

海岛因人的流动而生生不息,人们带着希望到此谋生和筑造家园,亦或是带着梦想走出岛外,人们的流动总是基于“个人的选择”, 而这些个人选择总是与社会发生联系。海岛作为地图上的一个固定的安居点,它被赋予了人所创造的历史和生活记忆,地方因人的流动的发生而不断在扩展着;人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处于一种超岛域的状态。

这次返回田野,我住到了吉灵丸,邦咯岛上的华人聚集区。房东一家本已移居吉隆坡,岛上还留有祖辈留下来的老宅子,2019年末才完成翻新。2020年10月我从网上留意到了这家新装修好的白色民宿,当时准备了解民宿业主的现状,我第一次来的时没曾想自己有一天会住进来。这家民宿的门窗的玻璃都贴上了反光玻璃膜,我厚着脸皮上前敲门,女房东接待了我,她很年轻,我没打招呼就过来叨扰本来是想着碰碰运气,没想到我们相谈甚欢,她也是一位经常在海岛和城市来回往返的人,对海岛的旅游发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意识到了邦咯岛旅游业规划的不足与困境。2020年末离开邦咯岛之前,我开始物色合适的房子,后来跟她协商春节以后回到岛上调研住到她家民宿的事,当天我们就愉快地达成了口头协议。

刚开始正式调查,住在好沟通的人家是一个务实的选择。不过,如果是在你选择华人邻里之前咨询我,我会建议你首选马来人做邻里,因为认识当地的马来人,寻找到具有代表性的informants,是工作量更大的,排在优先就有必要。要发挥自己能够使用汉语、马来语、英语的优势,做岛屿社会生活的全面调查,不限于华人社群。——高丙中

我与周围的邻里接触,发现他们家中的墙上都爱挂着家庭照、全家福、儿孙穿着毕业袍的照片,有的也挂着先辈的照片。家里有时候只有两位老人,他们的孩子在岛外工作或接受教育。谈起孩子或孙儿现在的成就,很多老人都无比自豪。年轻人忙碌于事业,只有在过节或者放长假的时候才有机会回家,海岛的家成为过年过节的“回流之地”,但在平常的日子里,老人也经常会到岛外探望儿孙,短暂停留后再回到岛上。不少岛民在外工作很长时间后,又选择回到岛上就业或者养老,这里有他们割舍不下的生活。

照片是一个很好开始的话题,以及视觉研究途径。——夏循祥

此外,邦咯岛的渔业发达,小岛在1996年开始也流进了很多来自东南亚的外籍渔民,泰国、缅甸、柬埔寨籍居多,他们的生活起居都在渔船上,每个月渔船老板包车载送回国几天又返回岛上;越南籍新娘嫁过来后有的在岛上也住了十来年,能说流利的华语。无论是外籍渔民或越南新娘,异国他乡使他们成为关系紧密的共同体,他们都选择了这里作为栖居之所,从交往联系中获得机遇和生活空间。

人是流动的,这本来是一种自然权利,现代文明也逐渐支持一些制度设计,以保障人选择生活和生活方式的权利来应许人的流动权利。当然,这些权利的实现是充满了艰难与危险的。华人的全球流动自不例外。华人的祖辈来自中国大陆,他们为了生存来到这片土地打拼,给后代在岛上留下了产业。现在他们的后辈也是为了生活而流出海岛,为家人的温饱而奔波;外籍渔民和越南籍新娘也是如此。家人们散居在各地,家庭被置于一个极度扩大的生活范围。从中国到马来亚,再从海岛到世界,这种流动轨迹的产生恰恰是一种世界性的缩影,说明人们的流动轨迹始终与时代并进,顺应社会的变化。海岛与世界一直在发生联系,这其中是“人”起了关键作用,从人出发,才产生超岛屿的各种流动。

人类的地表处境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现象,大海把岛屿和大陆割裂,而人类的发明恰恰把水的流动性转化为人的流动性的支持力量,人类因水而产生便利和便宜的交通,结果是人类因水而产生新的流动与结合。——高丙中

(作者:娄缃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目前正在马来西亚邦咯岛开展田野工作。本文首发于“世界社会”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