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图湃 | 秋日漫步:沪上林荫道分布地图

澎湃新闻 鱼禾
2016-09-22 09:19
来源:澎湃新闻
美数课 >
字号

很难想象,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树木会是什么模样。从空中俯瞰,沪上街道宛如脉络般延伸;身处其中,若植物葱郁,则仿佛炎夏里拂来凉风、奔忙时终得喘息。

1865年(清同治四年),英美租界内的外滩沿江马路种植了上海第一列行道树,华界则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始栽行道树。到了1925年(民国14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植树数量皆至顶峰,分别达到2.82万株和1.83万株,此后逐年下降。据《上海园林志》,1929年华界的行道树共计1.72万株,其中枫杨占31.7%,乌柏、白杨、悬铃木都是主要树种。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投降前夕大量砍树4500多株。加之树木衰亡的速度远高于补种速度,到上海解放时,市区剩余行道树不足两万株。得益于解放初期的市政建设,1962年的行道树增至12万株,但在随后的“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八十年代起,道路绿化再次发展,1998年行道树数量为48万株,至2013年突破92万株。

林荫道的创建

林荫道能够改善城市的空间景观,夏可遮阴,秋可游憩。18世纪中期,林荫道就已成为法国城市扩建中的标准道路设计手法,并传播到欧洲各国。行道树分隔了步行道与机动车道,让行人与车流和谐共存,同时烘托了街道的生活气息与商业氛围。

从2011年开始,上海启动林荫道创建,六年来市绿化市容局共命名了175条林荫道,覆盖17个区县。从地图来看,沪上的林荫道覆盖仍留有历史色彩,在曾经的法租界区域较为密集。

七十年代后,上海的行道树渐渐形成以悬铃木为主,香樟为辅的特色。1990年,悬铃木占所有行道树的60%以上,彼时的静安区、卢湾区皆是法桐。2000年后,全市开始推广新树种应用,行道树达到四十多种。树种的选取也曾有些插曲,如80年代初期,曹安路段的龙柏树曾两次遭到大规模折损盗取,此后行道树不再选用较为贵重的龙柏树种。

(一)徐家汇、瑞金二路区域的林荫道相连成片,以法国梧桐为主,衡山路段还有十多株百岁以上的香樟古树。

(二)栾树即为树种丰富后的新行道树,于初秋开花,有落英缤纷之景。

(三)一条林荫道的养成平均需要5~10年的时间。受限于人口密度、土地供给,沪上的林荫道数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街道连接着多层次的城市空间。丰富的街道充满活力,吸引着居民游客共同构筑公共区域。作为城市里的一员,自然是乐于见到更多的林荫道创建起来,让步行空间更加安全,居住空间更为亲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