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不着丨恐怖片里的房子为什么存在感那么强?

潘神
2016-10-13 22:02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欢迎继续阅读。

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恐怖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今晚聊一聊恐怖片中的房子。不必害怕,我们大部分人买不起那么大的房子。

对于熟悉恐怖片的朋友来说,搬家绝对算得上经典的套路之一。

影片开场,主人公一家搬到了一所郊区的房子。房子往往看上去有些陈旧,萦绕着阴森恐怖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它通常大得出奇,内部仿佛一座迷宫,似乎隐藏着某些神秘莫测的东西。这样的开场,一下子就预示着接下来故事将朝着恐怖片的方向发展。

《猩红峰》里诡异的大宅

在一般类型的影片中,房子仅仅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出现,尽管导演、布景师会精心设计房间,使它更好地为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动剧情发展服务,然而实际上,极少有观众会意识到房子的存在。

恐怖片中的房子却不一样,它的存在感非常强。阴暗的长廊、吱吱作响的地板、空房间里传来的低语、忽然开合的门扇、忽明忽暗的灯光……无不渲染着一种恐怖的气氛,让观众如剧中人物般提心吊胆。

房子为什么对恐怖片如此重要,它在恐怖片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以希区柯克的代表作《惊魂记》中的房子为例来分析,这座恐怖屋是一座三层结构的住宅,主体分成上下两层,外加一层地下室,正好对应着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将人划分成为三个层级:

本我(id)是人格结构的基础,代表着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性欲、食欲、破坏欲等。本我只遵循享乐的原则,时时刻刻都要求立即满足自身的欲望。它是一些缺乏规划的冲动,一个人若是跟随本我行事,必然会被带向自我毁灭的结局。

自我(ego)是在本我之后形成的一种调节本我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的机制。当现实条件无法满足主体的欲望,或者在满足欲望时可能将主体引入某种威胁时,自我就会限制或调节主体的欲望,要求它暂时让位于现实。

超我(super-ego)是人格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包含着一切道德的教条主义。它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对立面,把本我的要求视作野蛮、粗鲁的要求,坚决予以打击。可以把超我比喻成一个有施虐癖好的上司,他时时刻刻都在告诫下属:“你不能这样做,你这样做是错的……”

举例来说,每个性成熟的人都会经常产生这方面的需求,但是一个社会人不可能像动物一样,一有需求就不分场合、不分时机、不分对象地去满足欲望。自我会站出来限制本我的冲动,它会暂时将本我的冲动压制下去,延后再满足它,或者用一种替代方式满足本我,比如:自慰。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了手淫具有积极的意义,它能帮助人排解来自现实的压力。但是在20世纪以前,自慰被视为一种变态行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禁止自慰,对发现自慰的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黑衣女人》中的房子

在这样的意识形态灌输下,人们在自慰时时常抱着愧疚自责的心理。这里就是超我正在发挥作用,它严厉地打压本我的需求,哪怕是用一种替代方式满足也不可以。

《惊魂记》正是一部反映超我对本我和自我是虐待的教科书式的精神分析影片。主人公诺曼是一个人格分裂患者。

每个男孩都经历过一段恋母期(3-6岁),这是一种原始的欲望。但是由于父亲的压制,儿子们被迫进入到漫长的潜伏期(6-12岁),父亲所起的作用正好对应着人格结构中超我的功能。事实上,每个人建构超我人格时,很大一部分参考了父母的形象。

诺曼

诺曼的父亲很早就死去了,代替他的父亲执行超我功能的是诺曼的母亲。她是一个执着而苛刻的女人,对儿子的态度十分严厉,乐此不疲地打压儿子。因此诺曼将儿子对父亲的畏惧心理转移到了母亲身上。

另一方面,由于诺曼长期和母亲相依为命,所以他又过度地依恋母亲。当诺曼的母亲打算和另一个男人私奔时,诺曼杀死了他们,并把母亲的尸体藏到了房子里的地下室。这个地下室成为隐藏了诺曼原始冲动的空间。

可是,诺曼仍然无法接受母亲已经死去的事实,她在他的精神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分量,以至于诺曼的人格中分裂出了一个母亲的人格。他相信母亲还没有死去,依然住在二楼上。母亲的人格同时还充当着超我的角色。

整部影片中,观众经常可以听到从二楼的房间里传来母亲对诺曼的辱骂声,那其实是诺曼自己在扮演母亲的角色,这重人格也是典型的施虐狂气质的超我人格。

房子的一楼,以及延伸到诺曼开设的旅馆都属于现实的层面。这个层面是自我人格的寓所,它负责维持和现实世界的平衡。只有在这个层面上,诺曼才算是个正常人。

《惊魂记》中的房子

《惊魂记》的房子人格结构:

二楼-超我

一楼-自我

地下室-本我

当他遇到来旅馆投宿的玛丽莲时,本能中对异性的爱慕之情被唤醒了,而且也得到了自我的许可。但是,为了打压本能,诺曼人格中的超我——严厉的母亲的人格,却入侵到现实世界,残忍地杀害了玛丽莲。

整部《惊魂记》里出现的杀人者不是象征野蛮的本我人格,它的唯一一次犯罪被置于电影以外。接二连三杀人的,反而是象征着高度文明的超我人格。这里折射出的,是一种吃人的文明。

《惊魂记》里的建筑结构严格对应着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然而,大多数恐怖片里的建筑结构对应的是意识和潜意识的二层结构模式。

《孤堡惊情》地下室

在恐怖片的房子里面,经常会设置一间隐藏的房间。这间房间代表着被压抑的潜意识,隐藏着解开秘密的关键信息。比如《万能钥匙》和《孤堡惊情》里,就有一间隐藏的并且打不开的房间。

我们可以把恐怖片看成是一个精神崩溃以及治疗的过程。许多恐怖片都和精神疾病联系在一起。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恐怖片,总是一开始就提出或暗示主角有一段无法摆脱的心理创伤,或者最近正处于艰难的状态。比如《捉迷藏》中男主人公的妻子自杀,为了抚平创伤,他带着女儿搬进了新家。

每部恐怖片都有一些初步征兆,这些征兆包括上文提到的房门突然关上、电灯熄灭、房子发出奇怪的声音等。在这里,房子象征主人公的精神状态,隐藏在心底深处的创伤影响到意识层面,原本正常的精神开始出现波动。主人公通常会忽视这些来自房子的警告,就像人们经常对精神上的焦虑置若罔闻。

然后,房子里的不祥之兆越来越频繁和明显,恶灵开始袭击人,正常生活已经无法维系。这个过程相当于病人的病情恶化,行为失常。

这一阶段,房子变得非常可怕,原本房子的功能是保护居住者抵挡来自外部的袭击。然而现在,袭击来自房子内部,恶灵可能隐藏在每一扇门背后。在入室袭击的电影里,行凶者常常比受害者更了解房子的格局,懂得利用房子隐藏自己的行踪。而受害者则像待宰的羔羊一样,房子本身变成了一个囚笼,将受害者关在里面。

《怪兽屋》

动画电影《怪兽屋》将房子的恶意展现得淋漓尽致,房子本身变成了一头活生生的怪兽,进入其中的主角们被困在怪兽的嘴巴里,等待被吞噬的噩运降临。

也是这个阶段,驱魔人(或主人公)开始行动,他们相当于精神分析学家或心理医生。后者的任务就是从患者的语言和行为中找到线索,循着线索深入到他的潜意识中,最终找到症结。

《孤堡惊情》发现地下室

在恐怖片里,这个过程表现为驱魔人在房子里四处调查。如《孤堡惊情》中的女主人公在房子里玩找宝藏的游戏,根据一个提示寻找下一个提示……终于找到了可以打开秘密房间的方法,然后又找到隐蔽的房间。

《寂静岭》

在某些电影里,密室不时呈现为异空间,例如《寂静岭》、《潜伏》、《怪奇物语》中出现的里世界。里世界的空间结构和现实世界相仿,只不过显得更加破败,魔鬼和恶灵居住在这个世界中。主人公不得不进入危机四伏的里世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者拯救被困的家人。

当秘密被揭晓,主人公同时也知道了制服恶灵或歹徒的办法。即使秘室里没有安排帮助主角战胜对手的法宝,大部分恐怖电影也仍然喜欢将决战安排在秘室中。

《惊魂记》被隐藏在地下室的母亲的尸体

《惊魂记》中,女主角在地下室里发现了诺曼母亲的尸体,打扮成母亲的诺曼冲了进来。这时,观众和女主角终于意识到真正的凶手不是诺曼的母亲,而是诺曼分裂出来的人格。紧随其后另一个主人公进来制服了诺曼。

《招魂》也将驱魔的仪式刻意安排在地下室里。

《招魂》里的鬼屋

最后,魔鬼或歹徒被打败,现实世界的扭曲得到修正,闹鬼的房子恢复了平静,半夜里不会再响起噪音,主人公的精神也重新获得了安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