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年50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片真的多吗?

2021-11-23 07: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国电影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中坚力量”体量的影片能够保持稳定。

文/庞宏波

一年50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

前段时间,《“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其中关于电影质量和产量的部分,一个要求在于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

乍一看,一年50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看似是一个比较宏大的“目标”。但实际上,疫情之前电影市场基本上已经接近了这一目标。这两年疫情的确对电影市场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但也能说明整个市场恢复到一个常态发展之后依然有能力完成。

不过相比一年50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片,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此前担当“中坚力量”的1到5亿体量影片的数量下降。但实际上,1到5亿体量的影片占据过亿影片总数的六成以上。所以,整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实际上要关注的就是这一体量段影片的发展。

1

—目标实际可以更大胆—

目标实际上可以更大。

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破亿影片就达到了69部。在2017年的时候达到顶峰,破亿影片数量达到了91部。其中,华语影片的数量2014年就达到了40部,2017年达到顶峰,破亿的华语影片数量达到了50部。

由于2020年的疫情导致这两年票房破亿的影片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缩减,但即便如此今年票房破亿的华语电影也有32部,破亿如今在电影市场的难度理论上有所降低。

一方面,虽然疫情之后观影人次下滑的趋势明显,但是票价的逐年上涨其实给予了单片“票房弥补”。2021年,《猫和老鼠》的综合票房成绩为1.04亿,观影人次为304.2万。而2017年,1亿票房的《冈仁波齐》观影人次为304.7万。前者比后者票房多出400万,但观影人次要少5000人。

这两年票价持续上涨一直是产业关注的一个热点,尤其是热门档期票价过高引发了持续的关注。但从市场整体发展的大趋势来看,观影人次增速下降但票价上涨基本上是一个必经阶段。疫情之前,北美电影市场长达多年票房增速停滞的背后实际上同样是观影人次的下降和票价的持续上涨。

另一方面,档期红利充分被挖掘,这同样可以帮助影片票房顺利破亿。例如春节和国庆两大“超级档期”,一共贡献了两部50亿+、一部40亿+外加两部10亿+的单片。超级档期对于头部大片的助力非常明显,但在春节档除了3部10亿以上的单片外,还有4部票房破亿的影片,基本上能够获得有效排片占比的影片都能够在票房成绩上顺利破亿。

但今年除了春节和国庆两大超级档期,清明档和五一档加起来贡献了7部票房破亿的影片,其中有3部在7.5亿票房以上。在传统的档期划分里,清明和五一这类二线档期发挥并不稳定。但一旦有优质内容“抱团”吸引观众入场,档期的票房潜力依旧是可观的。

在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破600亿的时候,中国电影市场所呈现出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头部化”。但想要让整个市场实现二级爆发,关键在于壮大“腰部”,也就是破亿影片数量的规模应该进一步扩大。

2

—中间力量缺失需要得到解决—

1-5亿体量影片数量下滑引发担忧。

在所有破亿影片里,在1-5亿体量区间的影片每年要占到六成以上。但2020年和2021年破亿影片里1-5亿体量影片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市场淡市延长,非档期想要获得高票房的难度增加;二是今年暑期档的意外“断档”,因为疫情和其他自然灾害导致暑期档被“放弃”,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较大。

今年,破亿影片的整体数量已经退回到8年前的水平。截止到11月13日,2021年破亿影片数量为48部,2020年由于7月份影院才重启,所以全年破亿影片数量只有27部。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破亿影片数量为59部,在仅剩两个月的情况下,今年想要产出11部票房破亿的影片看上去也比较困难。

当然,这两年都因为疫情冲击导致电影市场并不在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上。但是这两年电影市场真正的问题在于头部化过于明显,市场两级分化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失衡的状态。首先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报告显示,今年院线电影的影片数量会创下新高,言下之意在于影片数量并不少;

其次,今年综合票房在10亿以上的华语电影达到了8部,和2018年相当,仅次于2019年的12部。而且今年一年产出了2部票房50亿+的单片,年度票房前三甲的“门槛”达到了45亿,头部在市场依旧有着巨大的红利。

综合来看就是影片数量增多,头部增多,但破亿影片数量减少,1-5亿的“主力体量”减少,这就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票房两级分化。

疫情长达近两年所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在供给端反应比较强烈,一是市场表现毫无疑问无法和疫情前相提并论,所以大盘规模整体降低就导致市场流通资金减少;二是在防疫和自身流通资金减少的双重影响下,市场开机项目数量也出现了缩减。这就导致了整个市场的“片荒”效应加剧,尤其是淡市能够向市场供给的内容非常稀缺,一些“仓库片”在这两年入市,但实际上能够吸引市场受众的可能性极低。

淡市新片数量少且整体质量不高、疫情等客观因素导致营业影院数量减少,多重因素就造成了淡市单日票房持续下探。例如11月8日到10日,电影市场单日票房已经下探到2000万左右的票房成绩,这无疑对淡市上映的影片造成巨大的冲击。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影片定档更加谨慎,热门档期扎堆会更加严重,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但一旦在热门档期缺乏竞争优势,又会迅速掉队,从而票房成绩依旧不理想。

如果整个市场缺乏1-5亿体量的“中坚力量”做支撑,整个市场就势必会更畸形,这对于电影市场的损失实际上是非常大的。

3

—票房占比反成难题—

进口片的“反向需求”。

中国电影市场真正进入到高速增长,引进片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16年和2017年,引进片和国产片的票房占比一度能够持平。市场将近一半票房被引进片瓜分,也一度引发产业的焦虑。而随后随着整个产业进入到一个理想的发展阶段,国产片也通过自身质量的提升获得了观众的支持。

在2018年和2019年,国产片的票房占比分别占到了63.1%和62%。无论是暑期档的“国产片保护月”还是国庆档和春节档这样的超级档期,都对国产片有着一定的保护。所以在四大档期之外,进口片在国内的上映多少承载着调节市场的作用。

但因为疫情导致海外电影市场也收到了巨大的冲击,这就导致引进片在内容供给上出现了严重的混乱。2020年,国产片的票房占比达到了80.5%,今年截至目前达到了78%。但整个市场目前的疲软,单靠国产片“救市”是不现实的。

但引进片的问题目前已经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死结”,因为海外电影产业想要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可能需要的周期要远比国内电影产业更长。

所以在十四五期间,“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这个上很容易达成,但如何维持在55%左右就异常困难。这也决定着国内电影市场能否迅速恢复的关键所在,倘若引进片的年度票房占比持续低于30%,单靠国产影片拖动整个电影市场前行就非常沉重。

毕竟到2025年,银幕总数的目标是超过10万块。截止到今年的9月底,中国电影市场的影院共有14235家,银幕总数正式突破了8万块。但是因为疫情的实际影响以及市场冷热不均的极端化,导致影院的生意并不好做。

因为14235家影院和8万块银幕中,县级城市和乡镇影院加起来占比分别为64%和51%。但票价持续上涨,市场供给不足,必然会对整个市场的票房产出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前三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为348.72亿,但是平均每块银幕产出票房为43.2万元。2019年,平均每块银幕产出的票房为91.9万元,也就是说单银幕票房产出下降了一半还多。

影院生意的持续艰难,引进片无论是数量还是票房占比的极端缩减,这都造成了整个市场的困难。

十四五对于电影产业的规划的确让整个产业的未来可期,但是就目前而言,真正影响整个产业迅速恢复的难题似乎需要先被正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