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拜登叫板OPEC+产油国,联合多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压油价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2021-11-24 14:44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在OPEC+联盟对美国总统拜登屡次要求增产石油的诉求充耳不闻之后,美国宣布将与多国联合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以抑制油价涨势。然而,由于释放储备的力度不及市场预期,且OPEC+表态将因此重新评估并可能调整增产计划,主要石油消费国为遏制油价飙升付出的前所未有的努力暂未获得预期的效果,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不降反升。

不少人对2020年疫情大流行下的原油期货跌入负值记忆犹新,但眼下油价已攀升至七年来最高值。美国的汽油价格本月触及七年高点,美国通胀率亦创30年最高水平。当地时间11月23日,美国白宫发布声明称,拜登宣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与此同时,印度、日本、韩国和英国等其他主要能源消费国也将宣布这一举措。声明称,尽管美国经济从疫情中强劲复苏,但美国消费者受到了加油站和家庭取暖费用上涨的影响,美国企业同样受到波及,“这是由于全球经济逐渐走出疫情影响、石油供应跟不上需求回升所致。拜登总统正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来降低价格,解决供应不足的问题。”

美国能源部将通过两种方式从战略石油储备(SPR)中释放5000万桶石油:其中的1800万桶是预先批准额度的加速销售,另外3200万桶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将进入交易,未来数年内将回补3200万桶原油进入战略石油储备。这3200万桶要“归还”的储备,促使交易员预计未来供需平衡将收紧。此外,市场对美国考虑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早有预期,近段时间以来,这种预期已完全被市场消化。

11月初,拜登就曾表示OPEC+成员国增加的石油产量不足以满足美国的需求,政府正在考虑包括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在内的一系列选择。在此之前,包括沙特在内的主要产油国未理会拜登大幅增产的要求。拜登彼时称,不指望OPEC、俄罗斯会对油价高企作出回应,将在适当的时候讨论调整油价的工具。此外,他正在和其他国家打交道,可以获得更多能源。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建立。历史上,美国释放战略原油储备的最大规模为3000万桶,为2011年时为抵消利比亚战争造成的供应中断引发。本次释放战略储备的规模将刷新记录,彰显拜登政府抑制高油价的决心。

截至目前,其他国家释放石油储备的计划正在陆续公布。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印度计划从其战略石油储备中出售约500万桶石油。释储可能会在一周内完成,印度和其他国家可能会考虑稍后进一步出售石油储备。

有市场消息传闻称,英国将从储备中释放150万桶石油。英国政府表示,将允许英国公司自愿释放部分石油储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三表示,日本将以不违反石油储备法的方式投放石油储备,但没有透露投放规模或时间等安排,称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稍后将公布细节。日经新闻此前曾报道,日本将释放约420万桶储备石油。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日本每天的需求量大约在330万桶。

据韩联社首尔11月24日报道,韩国政府23日表示,韩国将与日本、印度等主要石油消费国一道参与美国提议的共同释放石油储备计划。韩国政府表示,具体释放规模、时间和方式等将在日后公布,预计释放规模将与此前韩国和国际能源署(IEA)之间的国际合作事例相持平。韩联社介绍,在2011年利比亚局势恶化之际,韩国政府曾根据IEA的要求释放了4%的国家石油储备(346.7万桶)。有观测据此认为,此次也将释放韩国储备总量的4%~5%。

石油消费国联合起来反对OPEC对市场控制的行动究竟能取得多大成效?至少目前来看市场并不看好。

高盛将战略石油储备释放规模比作“大海中的一滴水”。高盛分析师Damien Courvalin认为,各国释放的原油储备规模逐步公布,美国将释放5000万桶,韩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将大约释放3000万桶,这7000-8000万桶石油的总规模低于市场定价的1亿桶以上。根据其石油定价模型,释放的这部分石油给油价造成的冲击低于2美元/桶,大幅低于10月底以来油价接近8美元/桶的跌幅。Courvalin重申,释放原油储备并不是解决高油价问题的办法,而高油价是克服产油国增加供应缓慢问题所必需的。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Edward Moya称,此次协调行动的力度小于预期,毫无疑问OPEC+将以减产来回应。如果OPEC+缩减产量计划,没有人会感到意外。

加拿大皇家银行观点认为,美国迫切希望在假日前把汽油和柴油价格压下来,释放石油储备也是应对通胀压力的计划一部分。下周的欧佩克+会议将是决定各国释放石油储备作用的关键。预计欧佩克+极有可能会在下周坚持现有的增产计划,但沙特可能会试图减小增产幅度,原因是考虑到由于欧洲新冠疫情再次爆发和相关限制,导致需求减少。

美国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席曼钦表示,拜登决定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出5000万桶石油只是权宜之计,而真正需要做的是提高国内产量。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