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中杯”的傲慢
字号

日前,有消费者实在忍不住了,给星巴克中国CEO王静瑛写公开信:他作为熟客,在点单时被服务员连续两次要求确认“你确定是中杯吗”、“中杯是我们最小的杯型哦”,他希望再次走进星巴克中国门店时,店员可以不怀疑自己的杯型选择。
原来,星巴克咖啡馆里,杯子一般有三种:特大、大、中!对,最小的那个叫“中杯”,不叫“小杯”。星巴克“却把小杯叫中杯”,简直成了都市白领圈子里的一个哏儿。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网络红人罗永浩在星巴克要点一杯中等杯型的咖啡,但遭到了女服务的拒绝,她反复拿星巴克的标准来教育他,最小的才叫“中杯”,中间大小的叫“大杯”。罗永浩被一再羞辱之后,自打数个耳光后离去。
星巴克应当反思自己的经营之道,别让消费者继续体验这样的尴尬、不爽与自抽耳光。
桌上明明只摆三种杯型,为什么非要把最小款叫做“中杯”?这显然违背了常识。硬是要消费者接受其中最小的杯型为“中杯”,是一种经营者的傲慢;强推企业自己的标准,也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
好的企业应该懂得从客户的物质和心理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决不会无视消费者的中杯吐槽,任其年复一年地发展下去。更何况在重点商圈的星巴克门店,黄金时间消费者经常排起长队,从时间成本看,这种沟通歧义耽误了许多社会时间。
而在中国,外企最忌讳的心理预设就是“你们中国消费者不懂”。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放在世界格局去看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这不等于企业就可以不在乎中国消费者个体的体验。如果企业对消费者没有基本的敬意,消费者一旦有了其他选择就会用脚投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