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划重点!黄石民政事业五年成绩单来了!
5年
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
回望过去五年
是我市民政事业发展最快
民政基础设施变化最大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今天
小布带大家看看
我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看一看这五年都有哪些变化和发展

五年来,民政创新成果丰硕。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批国字头、省字头的改革创新项目有效推进,多项工作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今年7月中旬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来黄调研时对黄石各项民政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市开展的社会救助申报承诺及失信惩戒试点工作,作为全省民政系统和市政府重点创新项目,被民政部评为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在全国率先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助力精准救助,“错保”“漏保”问题得到有效杜绝;大冶市“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实践被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新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成效显著,验收成绩全省第二位,大冶市被评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开创了全省先河。

五年来,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民政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全市共支出各类民政资金近30亿元,全市3.4万精准扶贫对象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5年连续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城区、大冶、阳新城低保标准由“十二五”末的月人均480元、420元、370元提高到650元、650元、600元,增幅分别达35.4%、54.7%、62%;农低保标准由年人均3300元、3300元、2580元提高到6000元、6000元、5700元,增幅分别达81.8%、81.8%、120%;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年人均3750元、4060元、2730元提高到12000元、12000元、10200元,增幅分别达220%、196%、273%。城区散居孤儿养育标准达到1300元/月,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达到2080元/月。城市社区工作者月平均工资达到4346元,比调整前增加981元。
扎实开展“慈爱方舟”大病医疗救助、送温暖献爱心、慈善一日捐、金秋助学等公益慈善活动,五年全市共支出慈善资金近4亿元。

五年来,民政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始终把民政政策创制作为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编制民政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3个,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最低生活保障规程》《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20余个,出台《黄石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等部门规范性文件50余个,涉及民政各个业务领域,建立了“8+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养老服务业发展、儿童福利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和志愿服务、殡葬改革等一批制度,建立健全了《黄石市民政局“三重一大”决策办法》《黄石市民政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多项规范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内容科学、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民政政策体系,为保基本、保民生、保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民政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始终把加强能力建设作为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有效保障。争取资金项目成效突出;民生服务设施极大改善;队伍形象显著提升。此外,招商引资、文明城市创建、帮扶村精准扶贫、河长制、双千、老干部工作、安全生产、法治建设、信访综治、档案管理等多项工作成效明显。
黄石社会福利中心历时三年建设于2020年9月底建成启用,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民政事业单位设施设备老化、零星分散、地处偏僻的落后局面,极大地改善了民政服务对象生活条件。新建、改扩建城乡社区服务用房100余处,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的达到132家,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4%。建成养老服务设施916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0%,养老总床位达到1.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数由“十二五”末的30.9张增加到40张。
未来
黄石民政
将坚持在服务大局中促进民生改善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
积极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提质增能上狠下功夫
激发新活力,找到新动能
争创新佳绩!
原标题:《划重点!黄石民政事业五年成绩单来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