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祭·誓 | 学脉相连,全国66所高校联合公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13日发表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05年由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江苏省委会主委——南京邮电大学校友赵龙在全国两会上和其他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由国家领导人参与公祭活动,2014年这一提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的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为的是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为的是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祈盼战争的阴霾远离人类、和平的阳光洒满人间。
我们为什么要公祭
有人说
今天的南京很拥挤吧
毕竟有三十万人要回家
对不起,我救不了你
但我不会忘了你
有人问
南京大屠杀与你我有什么关系
关系就是
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
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
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
迄今为止,只过去了短短84年
有人想
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
就能抵达多远的未来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牢记历史,守望和平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84年前的硝烟已然散去,但历史不容忘却。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伤痛越刻骨铭心,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信念就越历久弥坚。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宣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传承家国情怀,凝聚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扫描上方二维码,为遇难同胞献烛

近期热文回顾:
原标题:《祭·誓 | 学脉相连,全国66所高校联合公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