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德国人的日记,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至暗时刻

2021-12-13 17: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一头倭瓜精

84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占领南京,40多天里,约30万同胞被日军肆意杀害,超2万妇女遭到奸杀,三分之一的南京城被焚毁,如今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人。

尽管伤痕如此真实而深刻,日本政府却从未正式承认过这段历史。在缺乏科技、炮火连天的年代,留存证据成为一种奢侈。而在现存的一手资料中,《拉贝日记》显得尤为特别。

 

时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负责人约翰·拉贝及其妻子

它由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负责人约翰·拉贝所撰写。虽然是一名德国人(德国当时与日本同属法西斯盟友),在南京大屠杀爆发时,拉贝却基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留守南京,并同一些国际友人一起成立了国际安全区,保护中国难民。

电影《拉贝日记》片段

我们在南京地图上画出了安全区的位置。相比于现在的南京市区,曾经的安全区只是其中的一小块,如一颗小小的宝石,镶嵌在南京核心城区附近。安全区由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进行管理,共设25个难民收容所。拉贝则是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国际安全区在现在南京市的位置

《拉贝日记》中的《日本士兵在南京安全区的暴行》,更是详细记录了拉贝当时所见、所闻的具体事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我们对这一文本进行了挖掘,试图回答——南京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1.文本概况

《日本士兵在南京安全区的暴行》全文约4.2万字,共计清理出426条数据。通过文本分词,我们共得到11573个词语(包括重复词语),以及3610个不重复的词语。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是“日本士兵”,共出现468次,在整个文本中的频率大约为4%。其他高频词汇还包括强奸(176次)、妇女(163次)、姑娘(118次)等。

全文词频统计

肢解后的文本,所呈现的景象远比冷峻的数字更加触目惊心。一个个妇女被强奸,一条条生命被漠视,一个个家庭被掠夺,成为日常发生的琐碎。

在Textrank算法排序下,“日本士兵”、“妇女”、“姑娘”等仍然是最关键的名词。它们密集地分布在拉贝的文字中。“强奸”、“抢劫”、“闯入”等是最关键的动词,“年轻”等是最关键的形容词。

词语重要性分析

2.发生何事

根据文本,日军攻占南京之后,暴行急剧上升。在日军占领南京的前十天(12.13-12.23),拉贝每天都记录下了较多的恶性事件——居民向安全区委员会诉说被日军侵犯的情况,有时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包括外籍人士的住所也未能幸免,比如日军闯入美国女传教士格雷斯·鲍尔小姐的住所,“抢走皮手套、喝掉桌子上的牛奶,还把糖罐全部掏空”;他们还试图开走美国医生 R.F.布雷迪的福特汽车。

拉贝记录的暴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后来,文本中显示越来越多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阻止相关暴行发生,且日军行为也逐渐有所收敛,这点从《拉贝日记》也可以佐证。据12月26日,《拉贝日记》中写道,“昨天在我这儿没有发生入室行窃,这是两个星期以来的第一次,看上去情况真的有了好转。我这里的难民登记工作今天下午结束了,日本人甚至慷慨地又给另外20个后来偷偷摸摸塞进来的人发了身份证。”

但是,到1月底、2月初,拉贝的记录数量又开始激增。其中,1938年1月29日与1月30日的日记,记录的数量达到了峰值,分别为48条、44条。这一时期,日本对安全区的打击加强,大量难民遭受日军蹂躏。

我们也可以按照事件类型,分别画出每一种事件发生的次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在所有的事件中,最高频发生的是“强奸”,并且强奸事件的趋势与所有事件的总趋势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强奸事件一直在持续发生,并且贯穿了拉贝的整个记录。具有类似趋势还包括“偷盗”和“伤人”,这两类事件也是高频、持续发生。总体而言,强奸和偷盗占据着绝对的主导。

各类型事件随时间的变化

相比之下,“杀人”和“逮捕”的趋势则有所下降,说明日军在严重的人身伤害、人身控制的行为上有所收敛。“强奸未遂”和“强迫劳动”在后期有所抬升。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女性被保护了起来,或者成功逃脱了日军的侵犯,从而导致强奸未遂的记录增多。正因为这样,日军开始四处强迫中国人帮他们“找姑娘”,这构成了后期“强迫劳动”事件的主要来源。

由于强奸事件尤其多发,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被强奸者的身份信息。其中,最多的描述是“妇女”,这一般指的是成年或已婚女性。其次高频的描述是“姑娘”,一般指的是年轻、未婚女性。

被强奸的女性身份

在一些记录中。拉贝也记录下了被强奸女性的具体年龄。其中,最小的仅有11岁,最年长的有60多岁。还有一些妇女,还在妊娠前后,就被强奸,如“19岁(分娩4天)”、“怀孕9个月的17岁少妇”、“半个月前生孩子”。

为何强奸如此多发呢?综合史料和研究来看,一种可能是军队的“羞辱文化”。有人指出,在等级制度中,那些权力最小的人,一旦掌握了更低阶层的生杀大权,往往极具虐待狂倾向,而日本士兵到达海外后,他们在严酷的等级制度中积聚的愤怒突然找到了发泄口。二是,强奸在日本的军事文化和迷信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人相信强奸处女能够让他们在战争中表现更神勇,有些士兵甚至随时佩戴着用受害者的阴毛做成的护身符,他们相信这些护身符具有使他们免于受伤的魔力。

此外,针对偷盗事件,我们从文本中提取出了被抢、被盗的物品细节,结果同样触目惊心。

被偷盗的物品

被日军抢劫的物品主要以钱财为主,并且现金最多。很多受害人是遭受到了入室的搜刮,或者走在路上被搜身截取了钞票和硬币。其中,最多的达到180元,最少的仅5角钱。

与此同时,日军还经常抢劫衣服、被褥等必需品,以及手电筒、手套、自来水笔、手套、书、香烟等各种各样的小日用品。在比较少数的例子里,日军抢走的是大件物品及贵价物品,如自行车、汽车、钢琴、相机等。尤其到后期,日军的搜刮几乎是“来者不拒”,无论价值几何一律抢走。日本士兵如同“蝗虫”过境一般,所到之处,片草不生。

3.与谁相关

在《日本士兵在南京安全区的暴行》中,总共出现了65位不同的叙述人。其中,叙述记录最多的分别是菲奇(23条)、贝茨(21条)和威尔逊(17条)。他们分别是美国基督教南京青年会牧师(又名费吴生)、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博士、原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和南京鼓楼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出生于南京,父亲曾为金陵中学校长,哈佛大学求学后回到南京)。换句话说,拉贝的绝大部分信源都来自于留在南京的外国人。

暴行叙述人

当然,也有少量来自于中国人,比如难民收容所的所长、基督教青年会行政秘书处工作人员、门房等等。

由于这些人是暴行的见证者和口述者,我们将其与暴行的受害者进行了区分。排除“叙述人”后,基于所有“亲历者”的共现关系,我们首先对高频的共现关系进行了可视化。

高频人物共现关系

这些共现关系都在我们的数据集里出现了2次及以上。圆点的大小表示该人物出现的频次。连线的粗细表示这对关系出现的次数。比如,“妇女”和“日本士兵”的共现次数非常多,因此连线很粗。

针对所有的人物,我们也制作了一个更加详细的人物共现图谱,效果如下图所示。所有人物被组织到了一个网络上,如果两个人物曾经在一条记录中同时出现(即,共现),则在它们之间生成连线。同样,连线的宽度代表共现的次数,节点的大小表示出现频次,节点的颜色代表国籍。可以看到,“日本士兵”和“妇女”之间总共有90条共现记录,且主导的事件类型是“强奸”。

所有人物共现关系

整个网络几乎完全围绕“日本士兵”这一节点组织起来。绝大部分关系都是“一对一”的(距离“日本士兵”较近的、如蒲公英形状的众多节点),即事件发生在日本士兵与某一个人之间。还有一些关系相对复杂,可能发生在“日本士兵”与多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在日本人、中国人、西方人之间。

以“日本士兵”为核心的关系网络

4.位于何处

即便在拉贝等国际友人经过重重考虑,克服各种困难,得以建立南京安全区,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区就与安全挂钩,难民营也并不能完全庇护难民。

其一,安全区里的难民营存在,既保护了大批难民避免被屠杀的命运,但也成为日军暴行时的“靶子”,即存在“二律背反”现象。

在下方的地图上,我们将暴行发生的地点进行了可视化,圆点的大小表示暴行的次数,白色的点代表难民营。可以发现,多个难民营经历暴行数量更多,比如圣经师资培训学校难民收容所有11条记录,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有8条记录,鼓楼西难民收容所有7条记录,均显著高于其他地点的记录。究其原因,一是难民所里一般有负责人,且经常被管理者视察,故目睹暴行后即被记录;二是难民所的成立,也为日军提供了实施暴行的“靶子”。

圆点的大小表示暴行的次数,白色的点代表难民营

比如设置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难民收容所,里面的难民几乎全是妇女和儿童,成为日军找寻强奸对象的主要处所,记录的暴行中6起均与“强奸”有关。这一点在金陵文理学院美籍教授魏特琳的日记中也得到印证,在1937年12月16日的日记中也记录到这样的暴行:“今天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这座城市(南京)里找到。昨晚30名女学生被从语言学校抓走,今天我听到了数十起有关昨夜被抓走女子的悲惨遭遇——其中一位女孩仅12岁。”

再如圣经师资训练学校难民收容所,有难民3400人,属于较大的难民营之一,常常受到日本士兵的抢劫和骚扰,70%妇女被强奸过。从记录的暴行来看,有9起事件与“强奸”、“找姑娘”有关。

而司法部难民收容所、最高法院难民所里,大部分难民被捆绑拖走枪杀,剩余的人也被驱赶出,成为安全区内的集体屠杀事件代表,两个难民营亦被认为是“失败的难民营”。

其二,即便同为“难民营”,其生存条件也显著不同,死神面前并不平等。

因受到欧美人士庇护、救助程度不同,难民的居住环境、食物结构、个人际遇也有很大差别。 比如,小桃园难民所,也就是拉贝的家,收容所难民602人,每天收到3袋大米,无偿地分配给全体难民,难民所得大米的份额明显比别的收容所多。从记录的暴行来看,6条记录都显示日军行为遭到有效阻止,并未发生较大伤害。

不同的难民营,经历的故事也不相同
左侧:小桃园难民营,因受拉贝庇护,情况较好
右侧:金陵大学蚕场难民营,受到的暴行更多、更恶劣

而金陵大学蚕厂(蚕桑系)难民收容所,有难民3304人,每天收到4-8袋大米,每2人每天可以得到1升米,大部分米是由难民购买的,且难民们普遍抱怨大米的分配不够公平。从暴行记录来看,有妇女遭到强奸,有男性难民被抓走。

其三,相关暴力事件随时间变化呈一定规律。首先在安全区内部,后来事件逐渐减少,再后来蔓延在安全区外部。

在前期,拉贝记录的暴行主要发生在安全区内部。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即便是专门为保护难民而建立的难民营(图上的白色点)也不能幸免。到1月之后,暴行的记载逐渐减少。1月末,随着日军不断逼迫解散安全区,拉贝记录的暴行又开始大量增加,并且明显地蔓延到了安全区以外——大量难民在回家途中或原本自己的居所中,再次经历日军的暴行。

 

左:早期记录的暴行多在安全区内
右:后期蔓延到安全区外

例如,一些妇女表示,“与其我们回家被人杀死,还不如留在这里,等到2月4日日本人来驱赶我们,被他们杀死在难民收容所好了。”可见,尽管算不上绝对安全,南京安全区却是战时平民心中值得托付和依赖的容身之所。在那个山河破碎的时代,难民们的命运如雨打浮萍,所求不过苟全性命,一张草席,一碗米粥。

___________________

1938年2月18日,在日本当局的干涉下,安全区委员会更名国际救济委员会,并宣告解散。5月,安全区里的难民营完全关闭。安全区解除后,不少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或照片,也纷纷传回国际社会,在巨大的社会舆论谴责下,日军的残暴行为逐渐收敛至结束。

让人叹息的是,以拉贝为代表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既是难民的保护者,也是暴行的受害人。一方面,他们鼓励着一批又一批难民:“中国没有亡,中国不会亡,日本一定会失败”、“你不用佩戴太阳旗,你是中国人,你们的国家没有亡!你要记住是哪年哪月戴过这个东西的,你永远不要忘记!”但另一方面,这当中大部分的人结局却并不美满。

拉贝,既因为提交南京大屠杀相关资料被盖世太保审问,又因为纳粹身份在战后被诉讼,最终在饥寒和贫穷中因中风去世。

 

南京的拉贝故居

威尔逊,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在安全区时,手术消耗了他白天的大部分精力,晚上日兵又会打扰他休息,他不时被从家里叫出来,去阻止正在发生的强暴事件。1940年,威尔逊突然发作癫痫且精神崩溃,此后长期遭受癫痫和噩梦折磨,还出现早上视力模糊的麻烦。

电影中的威尔逊医生,帮助救助中国人

魏特琳, 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40年魏特琳因精神失常而被送往美国接受电击治疗。在离开南京一年后,魏特琳在家中用胶带封住门窗的缝隙,打开煤气自杀。

电影中的魏特琳,保护中国女学生

不同于和平年代人口的自然流动,战时人类命运更加身不由己。安全区虽然并不绝对安全,但已然能减缓日军杀戮机器的运转。以拉贝先生为代表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值得被历史永远铭记。

《拉贝日记》电影海报,与日军对峙的拉贝先生

注:本文删改自我们今年的数据人文项目《南京!南京!》,该作品获得第三届数字人文开放数据创新大赛一等奖。完整的网页版参见:https://olivialan.github.io/nanjing/,在电脑端阅读体验更佳~

————————————

参考文献:

约翰·拉贝,《拉贝日记》,刘海宁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张纯如,《南京浩劫》,杨夏鸣译,东方出版社.

朱天乐,朱成山.南京安全区难民生存的真相——兼论南京难民经历“法益侵害”和“人道救援”的双重际遇[J].民国档案,2020(04):119-128.

张生.死神面前的“不平等”——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安全区中国难民内部分层[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06):169-174.

张连红.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日军当局与南京安全区[J].近代史研究,2001(03):227-248.

王卫星.论南京国际安全区的成立[J].民国档案,2005(04):103-110.

朱成山,考证南京难民收容所,http://neverforget.sina.com.cn/pl/2005-08-02/22161028.html

孙宅巍,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难民收容所研究,http://www.js-skl.org.cn/uploads/Files/2017-09/14/1-1505358201-135.pdf

维基百科,南京安全区,https://zh.wikipedia.org/wiki/南京安全区

维基百科,南京大屠杀期间难民收容所列表,https://zh.wikipedia.org/wiki/南京大屠杀期间难民收容所列表

维基百科,拉贝日记,https://zh.wikipedia.org/wiki/拉贝日记

中新网,拉贝的1937年:家中最多挤入602个中国难民,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12-14/4409016.shtml

电影《拉贝日记》,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294565/

原标题:《这个德国人的日记,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至暗时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