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阑夕:在家乡实现“北上广的梦”,这可能吗?

2022-01-14 18: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 阑夕

文 | 阑夕

「加州旅馆」的歌词,结束于密集的鼓点伴奏,以及那句经典隽永的「你可以随时结束,但你永远无法离开」。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加州,河流里的金矿早被挖掘一空,标志性的金门大桥刚刚架起,东边是方兴未艾的硅谷,南方则是造梦不断的洛杉矶,一家充满迷幻味道而又无迹可寻的旅社,寄托了整整一代嬉皮士对于这座城市的臆想。

全世界的大城市,或许都适合这句歌词。年轻人远离故土,赤手空拳的前来打拼,然后患上失眠和焦虑症,纵使不满于这种状态,也终究找不到「留下」与「回乡」的折中选项。

每年只有一场深冬,可以让写字楼里的Jessica、Amanda和David重新成为王芳、李婷和张建国,不忘背着笔记本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并在十余天后匆匆逃回北上广深。

在社交媒体上,有关这种潮汐现象的讨论不在少数。但千言万语都没能走出一个框架——相比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的资源集中度才能创造出所谓阶层跃升的机会。家乡有千般好,也很难产生北上广小工位上的经济效益。

在很多时候,是否留在大城市里,不是一个选择问题,而是一个能力问题。容忍繁荣地带的诸多缺陷,可以换来等值甚至超额的回报,但在时间流速都显得更加缓慢的二三线城市,只有一份天花板清晰可见的确定性。

既然有些工资只能在北上广深才能拿到,那么回到小城市在世俗认知里就成了最后的兜底选项。不到万不得已,年轻人还是愿意留在一线城市再拼一拼。

可喜的是,北上广和家乡间的「实力悬殊」正被一股新力量改变。

1

回家乡,多出来一种选择

西瓜视频、抖音、今日头条和「三联生活周刊」连续多日地跟拍了张同学、滇西小哥、手工耿等中视频创作者,并将他们回到家乡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作为代表,让当代年轻人看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折中选项」:在家乡拍中视频,用「北上广经验」换来超额收益的可能性。

在辽宁镇松树村长大的张同学,曾经朴素的上进心就是「出去找个班上」,在外打工多年后,最终还是回到家乡。家里足够安稳熟悉,可选职业却相对有限,这种纠结,基本是所有小镇青年都会遭遇到的。

后来他决定拍视频,从看过的大量电影里琢磨分镜,把家乡日常全都记录下来,甚至很直白的说,自己一开始就清楚视频创作可以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和财富,所以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非常认真的把它当成了事业来做。

而这个时代最后也没有辜负认真的人。

滇西小哥和手工耿的故事同样相似,他们都因各种原因,带着高度的不确定性,退回到了远远不及一线城市精彩纷呈的老家,却在获得了更加自在从容的空间之后,发现了中视频创作的乐趣。

比如手工耿说他在村子里鼓捣各种发明,回报除了可以挣钱之外,还能和家人在一起开心生活,父亲和弟弟都可以和自己一起工作,没事了还可以去邻居家上炕聊天,这种生活状态,是离乡打工遥不可及的。

工业社会建成以来,土地要素的重要性人尽皆知,所以城市化往往就是现代化的象征,人口大规模向中心城市集聚,随即引发知识溢出效应,将才智资源准确的分配到了市场里。

而互联网的功能,则又天然具有反土地要素的特征。一个在北京运营的互联网服务,并不需要用户人在北京才有资格使用。而流量的传输撮合,更是无视地理鸿沟,张同学们在家乡拍的视频,要想被成千上万的观众看到,个人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活儿都是由算法去干的。

利用土地要素和剥离土地要素都能完成生产,这才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2

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巴菲特说他在曾在旅行时看到河边有一群辛苦拉船的纤夫:「这些人里可能就有另一个比尔·盖茨,但他出生在这里,恐怕注定一辈子出卖体力,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我们有机会获得的财富和成功,都是运气。」

真正健康的社会,就是尽可能的降低这种运气成分,让比尔·盖茨不必以拉船为生,让张同学不必永远只能坐在电脑前观摩周星驰的电影。

这正是西瓜视频、抖音、今日头条视频创作者的价值所在:他们可以让平凡英雄成为全民榜样,可以让不为人知的家乡美景成为打卡圣地,也可以把少数人从事和热爱的职业、兴趣带向公众,实现价值放大。当然,在这个过程里中视频创作者群体也成为一种有获得感、上升空间的新兴职业。

西瓜视频还有一份统计,是调研了平台上粉丝量超过一万的中视频创作者,其中多数城市的创作者,平均月收入高于所在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此可见,这份可以在家乡从事的新职业极具性价比。

考虑到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中视频的「下沉」势头已经相当显著,接近2/3的创作者都是来自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生活里的宝藏选题,并不只在人声鼎沸处才能找到。

这也是工作自由的证据,在当代人生追求里,财富自由固然位于金字塔顶,往下数起来,工作自由也是足够稀缺的资质,它意味着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同时还能根据自己的意志,来决定忙碌还是松懈。

对于很多人来说,视频创作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一年前,西瓜视频在三亚开了一场大会,宣布要在未来一年里向中视频创作者补贴20亿,PPT上硕大的20亿底下,还特意用小字标注了「不含商单、直播、电商收入」。

终于等到了交卷时间,在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的字节系全渠道报告里,有50万中视频创作者获得分成,收入增长3.5倍,其中超4000人月入50万。

同时,平台补贴只是一部分,62%的中视频创作者拥有其他收入来源——比如商单、直播、带货、卖课等——获得商单投放的接近3万人,人均商单收入达到10万人民币,从这种多元化的营业结构,不难看出中视频的商业价值门庭若市。

作为一个兼容性极强的新职业,中视频创作让那些渴望,或者已经回家乡生活的人多了一些底气和筹码。

3

拍中视频,逐渐成为一门新职业

美国风险投资机构Signal Fire表示,全球有5000万人,认为自己是内容创作者(Content Creators),工作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是他们选择这条道路的核心原因。

而在国内,被称呼为自媒体的从业者,正从大众语境下的「新生代职业」演进为现代职业分工的蜿蜒支流,日渐受到关注。

在此之下,中视频始终是内容创作的细分赛道之一,即符合1-30分钟、横屏、专业度较高,能够帮用户降低信息门槛、高效打开视野、看懂世界的内容。而中视频创作者,因为自身的经历或职业经验储备,在内容创作中遇到的主观问题相对较少。这些知识宝藏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能够为观众带去获得感和信息增量。

拍中视频这件事情,越来越接近于一门正儿八经的职业,有着成体系的专业性和可预期的劳务报酬,平台的扶持政策可以作为稳定的保底收入,而个人所能争取的,则是阶梯化的变现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从一开始,字节跳动就在旗帜鲜明地反对「用爱发电」,以西瓜视频为主的中视频产品但凡出来开会,都是把创收放在了第一位,用来竞争抢人的手段,也多围绕在商业配套附近,证明创作者在这里可以体面挣钱、坦然谋生。

创作中视频可以是新诞生的职业,高低线城市间也没有明显的「资源差」。甚至一些家乡的城市特色,反而会成为中视频创作的稀缺素材,这是来自比特世界的馈赠,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摆脱原子关系之后依然也能创造价值。

就像文艺复兴时代的馈赠是让附庸风雅的王公贵族们解囊资助艺术家们毫无顾虑地发挥创作,互联网时代的馈赠,就是让每一条内容的问世,最终都能找到给它的那根拇指。

原标题:《阑夕:在家乡实现「北上广的梦」,这可能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