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与网友互动,自贸区、科创受高度关注

3月3日下午,在上海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与网友交流平台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服务改革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他们在上海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代表谈自贸区建设:负面清单的数量应尽可能缩减
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如今,上海自贸区走过了三年,过去三年上海自贸区取得了哪些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谈到,我国要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通过基础性和核心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实现投资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经过三年的探索,特别是去年的持续推进,自贸区的建设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是通过以建立负面清单的管理机制,实现了投资的便利化。二是通过建立对标国际通行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实现了贸易的便利化。三是通过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机联动的金融开放创新,推动了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
他说,当然,对照国际最高水平的自贸区我们还有改进的空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现有的制度和改革措施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负面清单的数量应尽可能缩减,相关制度还应进一步的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贸易便利的措施还要进一步提高水平,海关自动化的作业基础设施还应进一步的完善,风险防控的机制和压力测试还应进一步完善等等。”
第二个需要改进的,他认为是要强化制度的系统集成。“要以自贸区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实现各项制度、措施、平台之间的协同和集成。确保部门、区域之间,实现一体化的行政备案制度。信息的互联共享协同监管机制,以及事中事后的综合监管也需要完善。”
代表谈科技成果转化:要好的种子,也要好的培育体系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2017年上海将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表示在科创中心的建设中,首先要激发创新能力,“激发创新的潜能是一个强国的使命。对任何一位从事科学、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强国的使命是激发潜能的重要因素。”其次,要有一个创新的视野,整个过程需要改变传统的思路。“创新思维怎么来?一个重要来源是学校里培养出的人才。教育部去年开始在高校设立了创新思维课。同时,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如何用创新思维的方法来指导工作,也非常重要。”另外,还要有高的追求目标,这个目标要有开创引领性科学发现的能力,同时要有不断突破颠覆性技术的能力。
很多科学技术成果没有真正投入到产业化战略当中。成果转化难在哪里?朱志远认为,从科技供给侧方面来说,科技创新有质量、有核心的技术还是偏少,给后续带来的影响力变革和产业化过程,从源头上来说还是不足的。第二,在方法和模式上没有真正把科技成果运用到实践当中。“个人认为还要有专门的工具、专门的方法解决诸如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转让转化等问题。”第三,他说,转化的生态环境还是比较脆弱的,现在政策利好很多,但营养吸收或者消化的不够。
“简单来说,我们要解决转化的成效,需要有好的种子。这个好的种子能够带来未来转化的重要因素。另外还要有一个好的培育体系,从发芽到生长、结果形成要有一个很好的生态。我想在这方面还是逐渐把问题找到,不断努力,争取体现出我们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代表谈农村产业发展: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
根据上海农村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520元,同比增长10%。上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已经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让农民的生活更有“钱途”?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党委书记、杨王经济园区主任孙跃明表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农业供给侧的改革,实际上也是以“三农”为主线来发展。“今年一号文件当中提得非常好,一是要做强一产。上海是相对经济发达的城市,把农业这篇文章做好大有作为。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这是我们的方向性指导。”
在村一级的发展方面,他说,要更好地把发展中的成果带给群众致富,“能做农业的就把农业搞好,能做工业的把工业搞好,能做商业的就把商业做好,为老百姓争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他还谈到,在农村产业链的问题上,现在上海大多数吃的是来自江苏、山东的农产品。“上海怎么把自己的农业品质提升?这方面我们一直在做。一方面是种源农业的发展,另外就是订单农业——把好的东西和工厂、学校联合起来。此外就是有机的农产品方面,包括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我们要发展好。 ”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