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演满400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4月再拉驻演大幕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22-01-23 19:44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生死离别的时刻还是来了,四组 “李侠”“兰芬”出现在舞台中央,四段双人舞缠绵又温情,娓娓道来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过往……

“风雅颂韵”四组主演同台演出。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图

1月23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迎来第400场,“风雅颂韵”四组主演齐聚,集体演绎了这段回忆双人舞。这也是这部现象级舞剧在美琪首轮驻演收官当天,回馈给观众的一个惊喜盲盒。

400场纪念演出手腕丝带

去年7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在美琪的驻场演出启动,秀出上海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为国内驻场演出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时隔192天,1月23日,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和上海歌舞团共同宣布,驻演大幕将再次拉开——4月至9月,《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将继续在美琪驻场演出。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迎来第400场。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图

驻演上座率超8成,青年人才竞相追梦

“三年时间,一部新创舞剧能在全国演出400场,这样的作品据我了解不多。‘电波’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一部非常优质的作品,才能达到这样的数字。”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感慨。

2018年12月在上海试演以来,“电波热”随即席卷全国。2021年7月,“电波”开始在美琪驻演,平均上座率超过8成。同时,“电波”全国巡演同步进行,走过13个城市,上演63场。“驻演+巡演”双线并行,让“电波热”进一步席卷全国。

追随这段红色旅程的,有初次走进剧场的年轻人,也有二刷三刷甚至五十刷的忠粉,还有为了一部戏特地来到上海的观众。“红色电波”不仅被当今的年轻人接收,“电波红”也成为他们心头的“年度主打色”。

演出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图

为了应对“驻演+巡演”,“电波”排出了“风雅颂韵”四组“李侠”“兰芬”。同时,上海歌舞团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50位外援突出重围,加入“电波”大家庭。

从褪去青涩到逐步进入角色,这些年轻舞者迅速成长、蜕变惊人。“刻骨铭心”,很多人用这四个字形容这段难忘的经历。

“感触最深的是上海歌舞团对每一个细节的严格要求、严格把控,在这种工作氛围下,我们万万不可松懈,也正因此我们才得以进步。”演员郝雪瑜说。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图

上海歌舞团逐渐成了全国青年舞蹈人才追梦的地方。1月11日,上海歌舞团面向全国招募新演员,收到近200位舞者报名,经过筛选,40人来上海应考。最近,又有21位“电波”的外援参加了招聘考试。

“上海文化在这些孩子心里扎了根。临走以前,50位外援里有近一半想考上海歌舞团,经过严格筛选,有那么几位同志会被录用。”陈飞华欣喜地告诉记者。

“势头很猛!这几年,想来上海歌舞团的演员大量增加,离不开‘电波’‘朱鹮’等标杆性剧目在全国巡演、上海驻演的示范效应。”陈飞华骄傲地说,“我们不光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赢得了观众的口碑,还赢得了全国青年舞蹈人才的认同。”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图

4月-9月,“电波”“朱鹮”驻演的大幕将再次拉开,作为联合运营单位,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和上海歌舞团都很有信心。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透露,驻演场次不会低于去年的100场,“市场有时候需要作品来带动。我们是第一个做舞剧驻演的,你也不知道这个市场到底能演多少场,所以你要去测试,你要去摸底。”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图

“电波”提供成功案例,驻演氛围越来越浓

“电波”“朱鹮”为国内驻场演出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而2021年也被称为“舞剧驻场元年”。

上海歌舞团隶属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早在2005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就开始了驻场演出的探索,那便是驻场秀《时空之旅》,“那是一个旅游秀,80%-90%的观众是游客,通过旅行团,坐着大巴一辆辆往剧场里跑。”马晨骋回忆。

2016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推出了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是外百老汇演出模式,目标观众集中为年轻一代,单场人数相对较少。

2021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再次出发,推动了舞剧“电波”“朱鹮”的驻演,开启了百老汇演出模式,演出场地更大,单场人数更多,大部分观众都是自发购票、散票进场。

“同一时间、同一剧目在同一场地演出,这种演出模式能够让上海和很多国际性大都市同步,能够让百老汇、伦敦西区的演出模式真正在上海落地。”马晨骋说。

400场演出纪念地铁票

“电波”“朱鹮”驻演期间,马晨骋也发现了可喜的变化,“舞剧的观众越来越专业了。从话剧到音乐剧,上海的观众已经非常专业,而舞剧的欣赏需要一定的沉淀、一定的积累。”

第二个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前很多同行会觉得,驻演在上海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电波’‘朱鹮’勇敢迈出这一步之后,越来越多同行在思考,要不要在上海做驻演?驻演的同行越来越多,驻演的氛围越来越浓。”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图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适合驻演?在他看来,除了要有一定的艺术水准、一定的商业价值,还要有上海的标识度,能够代表上海,能让外地观众愿意为了它坐高铁、打飞的来上海。

驻演还有各种条件的制约,“首先,上海的文艺院团要有优质的、过硬的作品,才能不断吸引观众进剧场。另外,一个城市要承载驻场演出,商业氛围、配套服务、城市环境等息息相关,要让外地观众来到上海,感受到一种全方位的舒适体验。”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支撑,而城市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马晨骋强调。

“电波”“朱鹮”为未来更多形态的驻演在上海落地,提供了一个有借鉴性的成功案例。

“接下来,我们将尝试推出更多类型的驻演,比如话剧、音乐剧、古典音乐。”马晨骋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还将联动旗下院团,挖掘更多精品剧目资源,围绕内容精耕细作驻演市场,推动市场体量增容、形态更丰富多样。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图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