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江三峡放流500尾大规格中华鲟,平均体重是历年之最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三峡集团了解到,4月8日上午,在宜昌市,中国三峡集团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7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使500尾大规格中华鲟被放归长江。
本文图片均由 孙荣刚 黎明 刘华 陈臣 摄自1984年以来,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已持续开展了33年,这是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第59次开展中华鲟放流活动。
今年,为了掌握中华鲟降河洄游运动规律,科学评价放流效果,中华鲟研究所对放流的中华鲟采用了多种标记方法,并进行了DNA数据采集,建立了放流群里遗传分子信息数据库。
近几年,每年洄游进入长江产卵的中华鲟数量已不足百尾,表明分布于长江及近海的中华鲟种群数量已较为稀少。“在这种状况下,人工增殖放流大规格的中华鲟对于野生群体数量的补充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华鲟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今年,为了掌握中华鲟降河洄游运动规律,科学的评价放流效果,中华鲟研究所对放流的中华鲟采用了体外T型标记、PIT标记和声呐标记,进行了DNA数据采集,建立了放流群里遗传分子信息数据库。此外,此次放流有40尾中华鲟植入了声呐标记,并在干流的监利、城陵矶、武汉、汉江、湖口、彭泽、南京、江阴及支流的洞庭湖、汉江、鄱阳湖入口设置了监测断面。其中,对监利、城陵矶、武汉、南京、江阴等重点断面进行了加密布设并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及时掌握放流中华鲟洄游动态。
中华鲟研究所介绍,根据监测数据,近几年放流的大规格中华鲟有3-4成顺利洄游到了大海,放流鱼体规格越大,洄游成活率越高。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华鲟研究所也更加注重放流中华鲟的规格与质量。2011年以来,仅大规格的子二代中华鲟已累计放流达17500尾。今年放流的中华鲟的平均体重是历年放流之最。
【相关知识】列入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的中华鲟,极其古老,并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鲟并称为中国的“水中国宝”。中华鲟是典型的长距离海河洄游性鱼类。这种鱼类形成了稳定的生殖回游习性,有自古以来固定不变的航道:自长江向大海,再自大海回归长江。
20世纪80年代初,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将中华鲟的保护工作推向了前台。1982年3月8日,国家水利部下文成立三三〇工程局水产处(后更名为中华鲟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与大坝建设有关的鱼类人工繁殖放流机构。从那时开始,保护中华鲟等珍稀鱼类的研究平台逐步搭建起来。
2009年我国停止了野生中华鲟的科研捕捞,中华鲟研究所在同年取得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并在之后连续多年获得全人工繁殖的成功,中华鲟种群的繁殖脱离了对野生种群的依赖,中华鲟研究所也因此成为国内在停止科研捕捞后唯一一家实现连续放流中华鲟的单位。
同时,在葛洲坝大江截流后,葛洲坝下又形成了自然产卵场,说明中华鲟适应了葛洲坝工程截流带来的环境变化,在坝下开始生儿育女了。中华鲟的“户口”,由之前的四川宜宾迁到了湖北宜昌。
2012年中国三峡集团与宜昌市政府在宜昌市胭脂园共同设立“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确定每年4月中旬前后联合举办中华鲟放流活动,中华鲟放流活动时间和地点得到了固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