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接力世锦赛历史性摘铜,中国男子“天团”却陷窘境
北京时间4月23日上午,2017年第三届国际田联接力世锦赛在巴哈马首都拿骚举行。在备受瞩目的男子4×100接力决赛中,中国男子接力队以39秒22的成绩历史性地摘得铜牌(此前接力世锦赛亚洲仅日本队夺得季军),复制了北京世锦赛的辉煌,同时也拿到了今年伦敦世锦赛的入场券。

“以老带新”历史性摘铜
在北京世锦赛上,中国男子接力队获得铜牌创造了历史,也被不少网友誉为中国男子“天团”。
不过,在里约奥运会上,老对手日本队便以37秒60创历史地夺得亚军,而中国男子接力队则拿下了第四名。中日对决也被视作未来数年亚洲范围内的最强对抗。

出征本次拿骚接力世锦赛,中国队的目标就是拿下伦敦田径世锦赛的接力入场券。
预赛中,中国队派出了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出战的北京世锦赛主力阵容;决赛中,中国队则派出了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和梁劲生这样以老带新的全新阵容,特别是新人梁劲生此前一直是国家二队选手。
由于博尔特未随牙买加参赛,本届男子4×100接力赛含金量不足。决赛中,英国队更是在交接棒环节发生重大失误,原本中国队在最后一棒时一度位于第二位,但随着梁劲生冲刺时被巴巴多斯选手超越,最终中国队以39秒22夺得第三名。不过,一枚铜牌仍然是中国男子接力队在接力世锦赛上创造的新历史。

相比之下,老对手日本队并未跻身决赛,但手握亚洲纪录的他们并未派出主力阵容,而是把比赛交给了一支参赛年龄均未超过20岁的新人接力队。
毫无疑问,在今年伦敦世锦赛乃至亚洲赛事中,中国队最大的对手仍是日本。
为了在东京奥运会上一鸣惊人,日本短跑将突破希望放在了男子百米接力上。
去年里约奥运会后,日本田协就任命“日本百米第一人”伊东浩司出任日本田协强化委员会主席,牵头日本队东京奥运会的备战。伊东浩司是第一位跑出10秒成绩的日本短跑名将,熟悉百米和接力训练比赛的他也被认为是日本接力队更进一步的催化剂。
而对于新人的培养,日本接力队一直不遗余力。
2013年的东亚运动会上,年轻的山县亮太、饭冢翔太、桐生祥秀和飞鸟·肯布里奇携手征战。三年后,这四人在里约奥运会上为日本夺得了一枚沉甸甸的银牌——男子4×100接力亚军。
这次拿骚接力世锦赛,日本队同样尽遣新人,让队中年轻的短跑选手及早熟悉大赛氛围。

青黄不接的窘境
相比之下,中国队的潜质新人却明显少了很多。
张培萌在里约奥运会接力决赛后曾不无担忧地说道:“如果我和苏炳添退役或者不在巅峰状态,谢震业似乎很难自己撑起接力队。”
的确,如今中国队的主力仍然是30岁的张培萌、28岁的苏炳添和24岁的谢震业。年龄和伤病的困扰让张培萌很难坚持下去,决赛中他就被年轻的梁劲生替换。
而此前谢震业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暗示苏炳添已在计划退役,“虽然我还没来得及跟苏大哥具体聊过,但是他在这个赛季之后,差不多也会开始考虑退役的事情。”
事实上,令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接力天团也和大多数田径项目一样: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
曾经刘翔离开后,国内110米栏项目就再无世界级选手;而如今一旦苏炳添、张培萌离去,接力队也暂时无人可以完全顶替。

从2013年起,张培萌、苏炳添就一直是接力队的主心骨。这些年,在国内男子百米项目上,除了近年来崛起的谢震业(主项200米),甚至无人可以撼动他们的优势。
以老带新的中国接力队在接力世锦赛决赛中跑出了39秒22。这个成绩不但无法与北京世锦赛(决赛38秒01)、里约奥运会(决赛37秒90)相比,甚至不及预赛中由昔日老班底(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跑出的38秒97。队中新人与主力的差距可见一斑。
无论是从成绩还是人才数量上,中国队和日本队在男子接力方面的差距并未缩减。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里约奥运会中国短跑接力队跑不过日本?”苏炳添并未回避这个话题,“因为我们第一棒的队员经常换来换去,没有一个固定的棒次,一旦其中有一个队员因伤或者其他原因跑不了时,后面的人才一下子跟不上去,这是摆在中国田径短跑队面前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主教练不回避困难
说到底,接力队的人才培养上面临窘境。队中也从里约奥运会后,逐步在加大对新人的锻炼。
从目前看,国家一队的苏炳添、张培萌、谢震业、杨洋和莫有雪,以及国家二队的汤星强、梁劲生、许周政和别舸将组成伦敦世锦赛的参赛阵容。可以预见,在伦敦世锦赛上,接力队同样将以老带新出战。
为了顺利完成新老交替,如今,中国男子接力队的主教练袁国强也在努力让更多年轻选手进入到国家队中。
他不否认面临的困难,“新周期在人才衔接上会有很大困难,年轻队员基础不错,我希望能多几个人跑进10.20秒甚至10.10秒以内,然后加上交接棒的磨合,接力队才有希望继续保持竞争力。”
事实上,若着眼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那么今年的伦敦世锦赛,中国接力队无疑就将进入换血阵痛期,或许复制北京世锦赛的铜牌将变得难度极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