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老·王”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来听策展人怎么说

澎湃新闻特约记者 魏婧洁
2017-05-18 10:30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编者按】5月18日,“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终评结果在京揭晓。评选精品奖10个:1.千年固原 丝路华章(固原博物馆)2.代蔚长歌(蔚县博物馆)3.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首都博物馆)4.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中国战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审判日本战犯史实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5.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南京博物院)6.地球·生物·人类——重庆自然博物馆基本陈列(重庆自然博物馆)7.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工农红军标语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8.中国丝绸和丝绸之路——锦程 更衣记(中国丝绸博物馆)9.回眸百年 致敬科学——北疆博物院复原陈列(天津自然博物馆)10.长江之歌 文明之旅(长江文明馆)。另有10个优胜奖、1个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1个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

发布会现场
澎湃新闻专访了“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的策展人陈刚,听他讲述博物馆展览背后的故事。

陈刚

澎湃新闻:首先恭喜您的展览入围本次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初听闻贵展时,觉得把埃及的法老和汉代的王联系起来这个构思很独特。您如何想到把埃及文明和汉文明结合起来?

陈刚:埃及文明和汉文明这两个文明是有可对比性的。首先,埃及最后一个朝代托勒密王朝和西汉时期在时间上存在重合;其次,这两个古老的文明背后存在相通的精神空间。比如,埃及制作程序繁多的木乃伊以及特制的木乃伊棺材,与汉代文明中工艺繁琐的金缕玉衣及多层棺椁的深层含义是相近的,都表达了古人对现实生活的留恋。但在具体的生活表现与权力的追逐上是否存在差异,是需要人们反思的。展览的目的也就是希望能引起观众的一些反思。

澎湃新闻:在您现场的演示汇报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您对于观众调查的重视程度。您分析了南京博物院近三年的观众来源地数据,表明本地观众比例较高,所以目标受众您强调了本地性,同时18岁至30岁青年观众占总参观人数的55%,强调目标受众的年龄阶段性。这种大量的观众调查分析,对您的策展有什么帮助?

陈刚:我举个具体的例子。很多年轻观众通过微信投票选择他们喜爱的文创产品,那些产品都是为这次展览设计的样品,这样的数据对于我们后期大量投入生产销售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于那些受喜爱的产品,文创设计师就会有很大的把握,他们知道产品投入销售后会有什么样的市场反响。而对于投票少的产品,表明其受众少,自然会相对少生产一点。这样一来,我们展览的成本控制就会比较好控制。

另外,通过对青少年儿童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某些话题极为有兴趣,这样就能根据这些话题设计更多的教育活动投入在展览中。同时,我们也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计不同的体验活动,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澎湃新闻:东西方共同主办展览是一种新的风尚,一改之前国内展览的闭门造车或者是对西方展览的整体引进。对于这种新的合办形式中,是否有沟通交流方面的壁垒呢?

陈刚:对于策展人来说,其实这个阻碍比想象中的小很多。南京博物院有强大的策展团队,我更多的是偏重陈列内容的设计、展览的牵头与协调、观众调查等活动,而与加拿大那边的谈判与协调都由交流中心的同事负责,也有专职的文物保护专家对展厅中的文物进行现场控制,有专业的文创设计师来跟进整个展览的开发与运营。所以一个好的展览的背后,绝对不会只有一个策展人,一定是有个强有力的策展团队。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所长,不同的困难由不同专业分工的人来处理,这样遇到的大困难都能转化成小困难了。

布展时的陈刚

澎湃新闻:这是南京博物院首次举办收费展,而参观人数却达到了31万余人次,应该说是很成功的了。您觉得策展过程中都有哪些困难和遗憾?

陈刚:这次展览是和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对于我们这边根据陈列设计需要整理出的文物清单,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满足,当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运输条件无法达标、有的是文物本身过于脆弱不适宜借调、费用问题等等。由于这些文物的缺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展览,这也对我们策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在藏品数量有限的条件下,依然能突出展览的线索与目标。

本次展览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外博物馆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制度上的差异,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弱化差异,强调对展览本身的认同,同时也为以后的交流打下更好的基础。

澎湃新闻:最后,您对参加这次十大精品展览的终评会有什么感受?

陈刚:最要感谢主办方举办这样的活动,搭建了一个可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在会场听其他博物馆的展示汇报,深感所有入围的展览的项目都很优秀,不分伯仲,各自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魅力。

本次入围的展览中,囊括了14个省份及直辖市,展览类型有社会历史类、自然历史类、科学技术类、艺术类、故居纪念类等等,形式与内容都极为丰富,这也正体现了现在国内展览的多元化趋势。我也通过这次的会议学到了不少,开阔了策展思路,相信对我之后的工作会有帮助。

我觉得“十大精品陈列”的评选目的并不在于最后花落谁家,而更多是一种引导,是对陈列展览新理念新手段的肯定。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