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展览|世界遗产影像:皇家园林和宫殿摄影展

澎湃视觉 见习记者 吴栋
2022-02-28 14:16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2022年2月27日,由中艺文旅主办的“世界遗产影像学·皇家园林和皇家宫殿摄影文化实验项目成果巡展”上海站在上海老相机摄影博物馆隆重开启,展出了近百幅以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圆明园、避暑山庄、天坛为主题的摄影作品。

世界遗产影像学是享有“学者型摄影家”之称的著名摄影家梅生先生提出的学术观点,摄影文化实验项目采用专家导师制,尝试将影像学术、实践和成果相结合,开创性建立三位一体的摄影文化学术研究模式。巡展向公众展示展出梅生和20位研究员在两年项目实践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各地关注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和影像资料库建设,促进摄影艺术形态的探索和研究,推动中国原创影像学术研究,加强国内影像文化的互动和交流。

首展曾于2021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2022上海站展览结束后,将继续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巡回展览。

部分展览作品

北国江南,颐和园·小西泠,叶红兵 摄

初冬时节,冰水相融,梦幻迷离,枯枝树影,寂静无声,较之于花红柳绿的江南之冬,清冷萧瑟的北国江南,别具韵味。春日来时,登临迎旭楼,品茗畅谈,倚栏眺望,似江南文人雅客,好不惬意!

总把江山入画图,颐和园,徐振国 摄

“借得山川入画图;又成气象万千。颐和园雨后新晴,烟霞雾霭,宛如长卷一般,锦绣河山铺展而开。” 颐和园虽由人作,浑似天开,乾隆也好,慈禧也罢,总把江山入画图。

移步异景,白塔·北海公园,欧阳平 摄

琼岛的白塔为北海公园的制高点也是北海公园的符号性建筑。中国古代造园第一专著《园冶》认为:“移步异景”是园林建筑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不同的季节、时间、天气和角度观看白塔,其景致各异变幻万千。

金龙探首,千秋亭·御花园·故宫,周洲 摄

藻井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木造建筑中一项工艺繁复的装饰技术。千秋亭内的藻井造型精美,内置贴金雕盘龙,并以红花绿叶做衬底装饰,实属屋宇中头顶上的华美符号。

泽被苍生,南湖岛·颐和园,范炳远 摄

十七孔桥向西连接的南湖岛,象征一池三山中的蓬莱仙岛,岛上有一座广润灵雨祠,清朝历代帝王多次亲诣求雨,颇为灵验。只见十七孔桥上,仙云起处,灵雨骤降,广润万物,泽被苍生。

太液秋风正好看,碧照楼,北海·琼华岛,郁青峰 摄

延楼长廊建筑群,包括漪澜堂、碧照楼、远帆阁、倚晴楼、道宁斋、长廊、分凉楼、晴栏花韵、紫翠房、霓裳曼舞、莲华室等建筑。整组建筑雕梁画栋、绚丽多彩,外面环绕三百多米长的白石栏杆。

环绕琼华岛北边延楼的上层北侧,主要建筑有两个,东侧为“碧照楼”,西侧为“远帆阁”。围抱在游廊里面的建筑,东侧名为“晴栏花韵”,中间名为“漪澜堂”,西侧名为“道宁斋”,这里是琼华岛北坡最下一层景观。

慈宁宫匾额,慈宁宫花园,苗金弟 摄

慈宁宫是中国宫殿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是在仁寿宫的旧址上,拆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 年)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故宫里仅存的四块三体文匾额全部都在慈宁宫,匾额为蒙、满、汉三体文,并且汉文为小篆。其余三块分别是徽因右门、徽因左门、和慈宁门。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每逢节庆日,皇太后在此接受帝后、妃嫔以及朝廷大员的朝贺。

晴宵虹亘·水心榭,避暑山庄,夏梦宇 摄

水心榭一直是游人、画家和摄影家最喜爱的景观之一。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景色各有不同。连康熙皇帝也题了四个匾额,来给水心榭点赞。分别是“晴宵虹亘”、“远碧鲸横”、“圆嵩澄霞”和“阆风绦翠”。这四个题额,分别刻在三个亭子两边的牌坊的南北两侧。

深宫杏花春·故宫,王蕊 摄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这故宫一隅的杏树,历经沧桑,在潮起潮落中延续着。从景山俯瞰,深宫盛放的杏花、明艳黄顶、霞光普照,正是芳蕊吐露、满园春色时。

岁月负灵沼,故宫·延禧宫,董胜 摄

1909年,清太妃主持建西洋水殿3层,题匾“灵沼轩”,意以水灭火。1912年工程未完,清亡政乱,国家屡遭外辱,至1949年。于今已伫立112年。

卌千日月立小妆,百年沧桑负灵沼。

故宫听雪·故宫,赵萍 摄

江山社稷,其实就是国家的象征,皇帝把它们建在自个儿寝宫门口,就是要告诉大家,“朕即天下”,我要时时刻刻抓牢自己的江山社稷。时移世易,今日的江山社稷殿不闻帝王圣旨,而整个宫殿也都在静静地听雪。影片的中心,人们听到的是雪花的律动声。

千里山川一点红,普陀宗乘之庙,唐志祥 摄

大红台由三层群楼围绕妙高庄严殿组成,建筑内容丰富,藏式特点明显,平面成「回」字型,为典型的西藏「都纲法式」建筑。夕阳辉映,庄严肃穆,静静诉说着历史与未来。

礼.营国思想,太和殿丹陛·紫禁城,刘昕 摄

紫禁城是明推翻元后刻意复古的最大载体。其建筑特征是:中轴对称和前朝后寝、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三组建筑分别象征政权、祖先、国家。依据《周礼》,表达了江山社稷上溯周代并“承袭大统”的营国思想。可以说,一部《周礼》建造了一座紫禁城。

金水贯乾坤,太和观宇宙,太和门广场·故宫,吕莹 摄

太和门东西以朝房、协和门、熙和门、昭德门、贞度门围成,南北由午门、太和门围合,中轴进深,五座汉白玉石桥横跨内金水河。明代清初是“御门听政”之处。

展览时间:2022年2月27日至3月6日

展览地点:上海老相机摄影博物(上海市浦东新区五星路676弄39号)

    责任编辑:许海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