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征九号计划于2028年首飞,助力中国建立月球基地

白国龙/解放军报
2017-06-09 15:04
科学湃 >
字号

火箭是人类进入太空的最主要方式。为了探索和利用更深远的宇宙,我国正研发更先进的火箭运输系统。6月8日,在京举行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火箭专家们宣布了中国重型火箭、低成本火箭和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最新研发进展。

瞄准深空探测,重型火箭低轨运力可达140吨

当前,世界航天强国纷纷启动重型运载火箭研制计划,欧洲、日本、印度竞相推进新型大运载火箭研究论证。与此同时,中国航天人也加紧研制自己的重型运载火箭。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科技委主任鲁宇表示,我国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运载能力仍需继续提升。“目前,中国的重型火箭正进行先期关键技术攻关、方案深化论证研究,计划于2028年至2030年首飞,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40吨。”鲁宇说。

据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我国重型运载火箭拟命名长征九号。

专家表示,重型火箭先期关键技术攻关、方案深化论证的主要内容为“一总三大”:一总即重型火箭的总体技术和方案优化;三大即10米级大直径箭体结构的设计、制造和试验,480吨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220吨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科技委主任谭永华告诉记者,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已经完成了首次发生器-涡轮泵联试,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鲁宇介绍,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将在现有的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基础上大幅提升,主要瞄准深空探测,月球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50吨,可满足未来建立月球基地、载人登月等方面的需求,并为我国火星探测和其他深空探测提供强大的运载平台。

研发成本低,长征八号弥补轨道发射能力“空档”

随着人类太空探索能力的不断成熟,“如何进入太空”的问题已逐渐转为“如何低成本进入太空”。

据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研究,太空发电站、载人深空探测、小行星采矿以及卫星发射等需求到2045年将达10万吨级运载量。未来20年内太空旅游预计将发展成为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种种迹象表明,低成本进入太空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也在探索具体路径。我国正在开展低成本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的研制工作,“前期论证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正式工程化设计和制造阶段,预计最快将在2018年完成研制,实现首飞。”鲁宇介绍。

长征八号采用两级半构型,低轨运载能力7.6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5吨左右,它将弥补中国现役运载火箭在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上的“空档”,也将弥补我国新一代大型火箭和中型火箭之间的“空档”。

鲁宇说,长征八号运用了我国现已成熟的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动力,并采用长征十一号、长征三号甲火箭第三级的技术,大大降低研发成本,参与国际竞争将更有优势。

可天地往返,中国重复使用运载器“三步走”

作为降低航天发射成本的重要途径,重复使用运载器也是各航天强国竞相研发的重点。

2016年我国发布的航天白皮书中指出,未来中国将开展低成本运载火箭、新型上面级、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等技术研究。

鲁宇说,我国正在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包括了伞降回收和垂直起降技术,目前完成部分试验验证,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在重复使用技术上,鲁宇认为,重复使用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是仅仅实现重复。我国要走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要考虑我国火箭发动机现有的能力和特点,以及现在的火箭构型怎样实现低成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副院长王国庆认为,实践证明,通过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来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是可实现的,但并非唯一途径,还可以通过优化航天工业管理等途径来降低成本。此外,航天发射要求高可靠性、安全性,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在这方面会面临较大技术挑战。

(原标题:长征九号计划于2028年首飞 助力中国建立月球基地)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