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假如书名欺骗你:《武林旧事》讲武侠,《录鬼簿》是鬼故事?
1993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了一本炉边童话:《小矮人闯龙穴》。20年后,这本书被重新翻译,叫《霍比特人》。

都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书名是作品与读者间第一段开场白,要么一见钟情,要么一别两宽。要么,就像最近某艺人遭遇的骗婚事件,只是看上去很美。
自古套路得人心,语不惊人死不休。像《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这种已被多番“正名”的翻译小说略去不表,我们不妨来扒一扒自家古书里的经典标题党。
《武林旧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是无法如愿看到这样的开头了。
南宋倾覆后,周密拒不降元,隐居著述,本只单纯为前朝遗梦奏一曲挽歌,没成想六百多年后的某一天,会和陌生人古龙、金庸一道,杀进少年们血脉贲张的武侠梦。坦率地说,这个锅,应该让武侠小说家宫白羽来背。当年他从“文林”(泛指“文化界”)一词中收获灵感,衍生了“武林”的本意。“武林”原为旧时杭州别称,以武林山得名。不过时代变迁,“武林”的本意无人问津,新意倒深入人心,沿用至今。

《录鬼簿》
《封神榜》和《录鬼簿》貌似是对上天入地的好cp。再说,《录鬼簿》若有幸能出口转个内销,不就是最近大热的《夏目友人帐》吗?钟嗣成一生坎坷,屡试不第,《录鬼簿》是其毕生的最大成就。听起来,也像是蒲松龄的另一个版本。

《夜航船》
这书与你能想到的任何跟夜、跟船、跟水有关的类型小说都没有半毛钱关系,作者张岱,最著名的书是《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可这又不是他另一部举重若轻的散文集,如果一定要扯上船,这书大概可以说是作者递过来的一张通往大千世界的船票。
《围城》曾提到李梅亭有个“装满学问”的铁皮卡片箱,插满类似图书馆的文摘卡,需要什么信息,随手一翻便是。虽然钱先生只是为了吐槽有卡片箱不等同真正有学识。但在搜索引擎未发达之前,搜集整理资料后分类制成卡片,却是读书人做学问的基本功。有感于闲扯时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张岱贴心地奉献出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夜航船》:上至三坟五典,四书五经,下及稗官野史,街谈巷闻。嘴上连连自谦罗列之物极为粗浅,实际上却在分类摘抄文化常识之外,归纳整理了20大类130个子目,再以词条详细解说。

虽然张岱编写时始终严谨认真,但却从未将其视作一本权威专业的典籍,自撰的墓志铭中也未曾提及,直到尘封抄本辗转入藏宁波天一阁,《夜航船》才重现天日。
《天下才子必读书》
金圣叹是有多难抛弃自己的偶像包袱,才会给放飞自我的弹幕之作取一个地摊文学的名字。
如果你了解金圣叹的其他冠名作品,可能就会清楚,他对书名的执念有多深。他把自己选批的六部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称为“六才子书”,把自己选的唐诗称为“唐才子诗”。顺水推舟,把他从历代文章中选出的篇目就称为“天下才子必读书”。

如果你还不清楚这部书到底讲了些什么,不妨移步书店翻翻知名盗版《古文观止》吧!
《青铜自考》
豆瓣分类已充分证明本书书名强大的迷惑性。


《读书杂志》
1665年1月,法国人萨罗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份杂志:《学者杂志》。
1883年,德国传教士郭时腊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那王念孙于1795年以后便着手筹备的《读书杂志》又怎样说呢?当然,首先,它不是一本“杂志”。

后来的后来,官三代王引之也成了尚书。其实,王念孙曾是第一个弹劾和珅的耿直boy,只不过他自小矢志做历史文献的搬砖工,无心仕途罢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