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复旦发布本科提升计划:探索荣誉项目教学,课程更富挑战性

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2017-06-21 15:0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到2020年,复旦将强化通识教育,构建、完善本科“2+X”培养体系,并争取届时所有院系均能开展荣誉项目教学——学生在完成明显更具挑战性的系列课程,通过考核后,将获得复旦大学荣誉学业证书。

6月21日下午,复旦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该校本科教育改革的各项任务及其时间表。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该《行动计划》共分为六大部分22条内容,针对复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的各项关键环节,明确了奋斗目标,制订了一系列可实操的工作方案。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复旦大学将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生教育体系;到2025年,本科教育质量水平跻身世界顶尖大学行列。

本文图片均为复旦大学提供

“2+X”培养体系:强化通识教育

根据《行动计划》,以一流人才培养为导向,复旦大学将适当扩大招生规模,计划到2020年本科招生人数达到3500人(不含留学生)。

同时,复旦将新增或调整设置西班牙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气科学、能源化学、新工科等专业。此外,还将推进先修(AP)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复旦优质的课程资源。

复旦大学将进一步强化通识教育。

《行动计划》显示,复旦将构建通识与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2+X”培养体系,即学生进入复旦的前两年,将着重接受通识教育和大类基础教育,专注基础融通,从本科三年级开始,再根据个性化、多元化成长需求,有着多维的成长方向。

相对应的,复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本科生在学校提供的弹性学制范围内,可自由修读各类课程,获取各类学习资源 。

学生既可以在本专业继续纵向地深入学习,修读荣誉项目课程或各类卓越培养计划,强化学术训练;也可以在培养方案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更多的跨学科横向学习;或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等,接受交叉融合培养,实现自由开放、多元并进的全面发展。

实施本科荣誉项目:课程显著增难
为了激发本科生在学习和研究上的最大潜能,复旦大学还将探索实施本科荣誉项目。荣誉项目以富有挑战性的荣誉课程和高标准的科研实践为核心,将设置更多大学分课程,具有明显高于普通课程的教学深度。

学生完成荣誉项目培养方案的内容并达到相应标准的,经院系认定、学校审核后,学校通过授予荣誉证书、专项奖学金等形式予以表彰。

据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本科荣誉项目是学生可以选择的众多发展方向当中的一个,且并非是选拔式的,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亦有相应的退出机制。

到2019年,首批参与荣誉项目的本科生将有机会获得荣誉学业证书。复旦大学争取到2020年,所有院系均能开展荣誉项目教学。

此外,复旦大学还将出台“学程教育计划”,鼓励学生可在主修专业之外,有系统地修读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或特设主题的系列课程,获得更多交叉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学程教育计划”课程可以是围绕专业基础课程确定的系列课程,也可以是针对某一学科交叉主题而特别设计的系列课程。学生修完某个专业或主题所规定的学程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复旦大学××专业(或主题)学程证书”。

探索建立国际学生书院

书院教育是复旦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这在未来也将得到加强。

复旦大学方面表示,未来将探索书院教育成绩单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国际学生书院,并推进全员导师制。

桂永浩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书院教育会开设一些选修课,也有新生研讨课,这些折入绩点。但总体而言,校方仍希望探索第二课堂成绩单,并不与绩点挂钩,而是建立一种“第二课堂也是学习”的理念。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书院建设总体规划”将全面落实,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学生宿舍,完成各书院文化环境和公共空间的改建工作,使复旦的书院各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达到国内高校一流水平。

此外,根据《行动计划》,复旦大学还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争取每年提供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人次数)达到每个年级本科生人数的一倍左右,使更多的本科生在读期间能获得一次以上的海外学习经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