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涛:数据时代,人类还需要进行道德和人格的修炼吗

周涛/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2017-06-30 16:24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数据拥有几乎无限的记忆力,因此我们今天的错误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我们带来难以消除的影响。

中学期间一次冲动的打架斗殴,大学期间因为攀比借了校园贷,没有及时还款……这些记录,可能在你30岁的时候影响你申请车贷房贷、可能让你在婚介所的系统中无法匹配上心仪的女孩儿、可能让你的创业融资遭遇阴影……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浪子回头金不换”,你的爸爸妈妈、你的亲朋好友会原谅你,但是数据会被删除吗?人工智能会原谅你吗?周涛认为不会。

周涛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当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主要从事复杂性科学和大数据挖掘算法和应用研究。出版著作《为数据而生:大数据创新实践》。

周涛在他发表的原创文章《数据时代的伦理困境》中提问,如果你可能因为尚未发生的事情遭受伤害,如果你的行为可能影响十年、二十年后的你,那么,你该做出何种选择?

以下是周涛的原文实录节选:

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被数据和机器人包围。当人工智能深度渗透进我们的社会后,我们不得不把人类最后的尊严、道德和伦理规则的制定,让位给它们。

举一个迫在眉睫的例子。当你手动驾驶的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时候,你面前突然出现了一群横穿马路的人。你已经来不及刹车了,只能有三种选择。一是冲过去,压死这群人;二是转向压死一个马路边无辜的人;三是转向冲出公路,自己可能会因此受重伤甚至死亡。那么,你会做什么选择呢?

那一个艰难的瞬间,你的选择呈现了你灵魂的声音。或许你是一个自私的人,宁愿压死别人也不愿意伤及自己;或许你是一个伟大的人,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伤及别人……不管你做什么选择,在这个灵魂拷问中,给出答案的是人类。

但是,在无人驾驶的时代,机器必须替我们做出回答。当机器人,包括各种无人设备,深度融入我们的社会后,我们的所有道德和伦理判断都必须先变成一条条的规则,再变成一行行的代码。那个时候,我们还有尊严吗?我们还有灵魂吗?我们还需要进行道德和人格的修炼吗?

任何一个物种,都有盛衰,都会终结,人类应该也不例外。

我们可能毁于一场来自外太空小行星的撞击,我们可能毁于自身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可能毁于一场热核战争。更可能的是,因为脑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事业和情爱上完全真实的满足感,从而被卸去了在历史中跋涉的动力。又或者,因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一种全新的智能生命接管了我们的世界。

几千万年前,一群战战兢兢从树上下到地面的猴子,成了我们的祖先。或许,其他的猴子们应该恨它们吧?因为这些家伙的后代在他们栖息生活的地方建造了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已经、正在和即将消灭他们。

但如果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不会怨恨,反而,会为孕育出更高的智能体——人类,而感到无比骄傲。不管未来在哪里,我都希望我们能够在科学的发展和伦理的考量中不断摸索,尽可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或者我们今天难以描述的新的物种,做最好的准备。

[本文转自公众号造就(xingshu100),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