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叮当快药流血上市背后,“送药上门”还是门好生意吗?

2022-03-22 12: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叮当快药再次向港交所上市发起冲击,这次怕是不成功便成仁了。自上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材料失效后,叮当快药于2022年3月16日二度递表,谋求新的聆讯机会。

在医药O2O这条赛道上,很多创业企业没有熬过资本的寒冬,有的选择退出了市场,有的选择了转型……

叮当快药算是医药O2O大战中为数不多存活下来的企业,但处境也十分艰难。自身还未走出亏损的泥淖,互联网巨头又开始下场卖药,“烧钱”大战看不到尽头,盈利遥遥无期,更糟糕的是资本似乎不再相信医药O2O还能讲出什么新的故事。

流血上市

叮当快药成立于2014年,当年O2O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仁和药业的老板杨文龙看到医药行业O2O的机会,携重资杀入赛道,创立了叮当快药。

同一时期医药O2O赛道上还有快方送药、药给力、药快好等一众玩家,但是一番“烧钱”大战后,市场不见起色于是资本停止输血,大量业内玩家黯然离场,叮当快药成了幸存者。

但是存活下来的代价也是十分高昂。叮当快药成立8年时间里完成7轮融资,金额达到30亿元,背后不乏软银、中金、TPG等知名投资机构。

依靠这些资本源源不断的输血,叮当快药才得以存活下来。但是,烧完几十亿资金后,叮当快药也亏了几十亿元。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叮当健康营业收入分别为12.77亿元、22.31亿元和36.88亿元,同期分别亏损2.77亿元、9.24亿元和15.78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达28亿,亏损额与融资相当。

在叮当快药亏损额持续扩大背后则是越来越恶劣的行业竞争环境。在“流量纸贵”的今天,互联网巨头的战火从一个流量入口烧到另一个流量入口,医药电商早已是互联网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

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等巨头还在线上零售药房厮杀,难分胜负的时候,美团、饿了么、达达等外卖配送平台又携着巨额流量入局,还有九州通、国药等医药商业巨头这片市场虎视眈眈。

“快”是叮当快药的核心优势所在,“28分钟快速送药”曾是叮当快药用来吸引用户的策略;但是互联网巨头入局后,这些优势已荡然无存,阿里健康推出“30分钟送药”;京东健康推出“处方药最快30分钟送药上门”;平安好医生标语为“一小时送药”等。

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入局后,行业更加内卷。饿了么已经在北京、上海两地实现了24小时医药配送服务,且平均送达时间仅为24分钟。

“送药上门”还是门好生意吗?

有道是“巨头过境,寸草不生”,在互联网巨头的夹击下,叮当快药生存更为艰难。当O2O热潮退去后,资本开始重新审视“送药上门”是否还是一门值得投资的生意。

当初众多玩家入局医药电商瞄准的是处方外流以及我国慢性病市场需求。但是,处方外流喊了这么多年也不见外流,而且处方外流也并意味着消费者就需要送药上门。而慢性病用药需求多为老年人,这部分群体闲暇时间众多,并无送药上门需求的动力。

对于“送药上门”这门生意最大的冲击还来自于我国密集的药店数量,截至2021年6月全国药店已高达59万家,可以说我国大街小巷都是药店。

因此,“送药上门”一度被认为是个“伪需求。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送药并不是刚需,下个楼便可以买到药。

此外,“送药上门”并不像外卖一样属于高频需求,这就决定了这门生意很难做大。而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则这门生意变得更加无利可图。

叮当快药似乎也看到了这个问题,近年来开始自建药房。《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当快药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城市设立了286家智慧药房。但是,自建药房意味着极高的成本负担,这也是造成叮当快药近年来亏损加剧的重要原因。

或许已经看到“送药上门”这门生意的无利可图,在叮当快药上市前夕,18股东集体撤退,其中,不少撤股的股东机构投资叮当快药的时间甚至不到一年,比如广州招信、宁波软银等。

对于叮当快药而言,即便IPO闯关成功,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恐怕难免被投资者“用脚投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