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暖闻|淮南水上英雄冯根银:见义勇为49年救30多个落水者

王佳/中安在线
2017-07-11 19:38
直击现场 >
字号

淮南市民冯根银有个习惯,每天都要到家附近的南塘水库边散散步或是游游泳,而只要是靠近了水边,他双眼就开始四处打量,看看河面上有没有人在游泳,巡察一遍岸上的人会不会太靠近河水,顺带的还要叮嘱大家要注意安全。这位63岁的老人,因酷爱运动,身体壮硕,“每位溺水者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怎能见死不救!”49年间,冯根银共挽救了30多条性命,是淮南市民心中的水上救援英雄。

一日救三人,摸索更科学的救人办法

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下水救人,冯根银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年我14岁,在淮河边游泳,碰到了两个落水的学生,危急时刻,我使出全身力气奋力将他们拖着游到了岸边。”冯根银告诉记者,他当时完全没有多想。“谢谢你。”当听到被救的人感谢的话语,冯根银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2015年7月,冯根银去走亲戚,路过淮南泉山湖边,突然听见远处有人大呼“救命”。冯根银定睛一看,有两个人同时溺水。原来,一个年轻的女士在学游泳时先溺水,另一个男士去拉她,怎知两个人都不怎么会游泳,结果双双在水中拼死挣扎。“哪里还有时间犹豫”,冯根银马上跳下水,连拖带拽地将两人救起。

刚上岸没多久,冯根银又一次听到呼救,原来不远处还有另一个女大学生突然溺水,冯根银二话不说就投身水里,孤身深入溺水区域。“当时情况真的很危险,那个女孩整个人都沉下去了,只露出个头顶,我游过去一把拽住她的头发。溺水的人意识模糊了,有人抓住她,她就直接搂住我的脖子,差点没把我也拽下去。”冯根银回忆起当天的情景心有余悸。由于对泉山湖的地形不甚熟悉,已救过两人的冯根银精疲力尽,此时的他身体在颤抖,废了很大的劲才把女大学生给救了上来。

“以前救人只想着用蛮劲,现在想想还是需要熟悉地形、运用技巧,适当时候还要多人帮忙。”冯根银总结说,此后,他就开始通过游泳等方式熟悉淮南各个水系的地形,以便于救人。

每日巡守水库,婉言谢绝十万感谢金

为了及时救人,2005年退休后的每个夏天,老冯几乎天天从下午2点到7点都去水库边看护,成了“义务救生员”。2013年夏天他救了5人,2014年救了4人,2015年救了3人,2016年救了1人。

2013年7月23日下午3时左右,淮南两名男子在水库里游泳,当天水面温度很高,其中一位名为陶荣华的男子忽然中暑。“当时看到他脸色发白,身子往下沉,我就知道不对劲了。”在一旁不大会游泳的陈志祥回忆道。

陈志祥的几声救命换来了冯根银的注意,那时他离陶荣华还有80多米的距离,眼下他急忙把一件救生圈扔到水里,然后立刻跳进水库将两人救上岸。陶荣华在挣扎的过程中喝了不少水,需送医院抢救。120医护人员赶到后,冯根银帮忙抬担架,走了很久才将陶先生送到救护车上。

事后,为感谢冯根银的救命之恩,陶荣华特意送给他十万元,却被他婉言谢绝了。“我救人不图回报,凭的是做人的良心。”冯根银说。

成立救生员志愿队,让更多人加入这个行列

走进冯根银家的客厅,墙面上有写有“见义勇为,品德高尚”字样的锦旗,这是被救者和家属送给他的。2013年夏天,一个名叫胡影的8岁小女孩,因在南塘河岸边捡拾一个色彩艳丽的飞碟玩具而不慎落水。“当时冯爷爷连鞋子都没有来得及脱,就跳进河里将我托了上来。”胡影回忆说,自己当时哭的很伤心,冯根银却一直在安慰她。事后,冯根银还专程去医院看望胡影,让她很感动。

收到胡影妈妈送来的感谢锦旗,冯老却说:“我有一个信念,要挽救更多的生命。”于是,在冯根银的发起下,许多游泳爱好者都纷纷加入救生员志愿队,这些大多数是冯根银的朋友。他自己也在一次次救人经历中总结出一套更加有效救人的方法,也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他开始计划着组织更多的游泳爱好者,配齐营救设施和装备进行水上救人练习,让更多水性好的人能够参与到水上救援中来。

虽然已年过花甲,常年锻炼的冯根银看起来还是精神矍铄,儿子冯涛担心他救人时奋不顾身,年纪大了身体会吃不消,然而他说生命面前他来不及思考和抉择。

“我曾和父亲一起在河里救过人。”冯涛说,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由开始的担心和不理解,转变为钦佩和支持。如今自己也在坚持锻炼身体、学习救援知识,希望将来接替父亲成为一名“义务救生员”。

冯根银说,相信面对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援手。他希望通过坚持义务救人这件事,号召更多人加入做好事的行列,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原标题为《水上英雄冯根银:见义勇为成习惯 49年救30多个落水者》)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