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江江豚保护区巡护队:八成队员曾是专业渔民,从捕鱼变护渔
40度高温,罩着厚实而闷热的“江豚保护”救生衣,花两个半小时,在烈日下完成近25公里的巡护里程。
这样的巡护工作,湖北何王庙/湖南集成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巡护员每天要重复三次。
7月31日,世界巡护员日,7家社会爱心企业志愿者代表在何王庙/集成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体验江豚巡护,从王巷码头出发,途径集成码头驶向下口拦网,在巡护员的指导下,通过巡护软件“江豚管家”记录江豚活动情况,打击保护区内的非法渔业活动。
6月15日至29日,鄱阳湖湖口、何王庙/集成、洞庭湖岳阳和安庆第一批4个示范点先后启动协助巡护工作,并利用“江豚管家”APP实现巡护信息的数字化管理。4支巡护队伍共有40人,其中专业渔民占80%。

巡护队伍中专业渔民占八成
“捕了46年的鱼,现在开始护渔了。”
58岁的周家喜是何王庙江豚保护区的8名巡护员之一。13岁开始捕鱼的他,是下车湾资历最老的渔民之一。周家喜对鱼群分布走势等湖面情况了如指掌,也对何王庙的渔民十分熟悉,大多渔民都会卖他一个面子。
谈起将来的打算,老周说,“今后一身经验都会用在保护渔业资源上。”
像老周这样的协助巡护员,每天都与渔政的执法人员一起,进行例行的出湖巡护。除了排查和打击非法捕鱼,同时记录和观测保护区内的江豚生存状况。
此前,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渔政处处长吴建平表示,协助巡护工作是渔政机构走专管与群管相结合道路的大胆创新。
目前,鄱阳湖湖口、何王庙/集成、洞庭湖岳阳和安庆第一批4个示范点的4支巡护队伍共有40人,其中八成人此前是专业渔民。

《“长江江豚拯救联盟”工作计划(2017-2018)》称,在渔民转产转业方面,长江江豚拯救联盟计划在2022年建立10个渔民协助巡护示范点,共计200个转业渔民转产为专职巡护员,渔民协助巡护也将成为农业部的常规制度。
何王庙协巡队利用“江豚管家”App打击非法渔业活动十余起
通过“江豚管家”App,便可以数字化管理巡护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江豚保护项目经理张新桥介绍,利用“江豚管家”App,点击拍照功能,可以第一时间上传照片,记录保护区内江豚情况和故道水面动态,即时向渔政举报非法捕捞行为,同时GPS自动记录巡护轨迹,信息全面,有利总结分析。
“江豚管家”手机APP,是根据3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自动定位,实现半自动化获取江豚和非法渔业的数量、地理位置等数据,自动上传巡护信息,提高江豚救治、救护效率,有效打击非法渔业,推动了长江江豚管理信息数字化建设。
从何王庙协巡队6月成立至今,利用“江豚管家”App记录江豚出水嬉戏、集体迁移等水面活动8次,记录收缴三层网、地笼、背带式电打鱼机、密网、绳索浮筒等打击非法渔业活动十余起,记录累计巡护里程近2000公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