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9年前洪水中抱树获救女孩当警察,救她的战士去年仍在抗洪
“抱树小猴子”江珊,如今是幸福的母亲
还记得湖北簰洲湾洪水中的小江珊吗?
1998年8月1日晚,湖北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江段发生溃堤险情,年仅7岁的小江珊被洪水冲到一棵大树上,小姑娘在洪水中双手紧抱大树整整9个小时,一艘救援冲锋舟赶到,一名武警战士伸出大手,将她抱上冲锋舟。小江珊被救到冲锋舟上,她的身体四肢仍是长久抱树的僵硬姿态。
这一画面,在央视播出后,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当年,洪灾过后第四天,抱树获救的小江珊和姐姐江黎,与闻讯刚从汉口汉正街打工赶回的爸爸江其新簇拥而泣,全家8口人,仅剩3人。
江珊姐妹获救后,许多学校、企业与嘉鱼县民政局联系,愿意资助二人上学。在各界帮助下,1998年8月31日,江珊姐妹俩进入北京市圣陶实验学校读书。2005年,北京圣陶实验学校初中部撤销,江珊回到家乡,在嘉鱼县博才学校上初中。
2006年,姐姐江黎考上湖北民族学院,但每年高达几千元的学费让江家发了愁。当年,武汉晚报“扶助行动”牵线,武汉一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决定每年资助江黎1万元,直至江黎大学毕业。
多次得到社会帮助的姐妹俩,始终把“感恩”两字放在心中。在汶川地震的赈灾晚会现场,江珊向灾区捐献了200元。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那些灾区的孩子:虽然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但不会孤独,全社会都在帮助他们。
小江珊高考后被位于郑州的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专业录取。如今26岁的她,毕业后成为湖北襄阳铁路公安处的一名警察。当年解放军救了她,如今她也穿上警服,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5年,她结婚,并于12月生下女儿,如今她是一名幸福的母亲。
先烈们的生命定格在1998年,战友们却仍奋斗在守护生命的一线。
王明华,今年刚从荆门消防支队政委转业回地方工作。当年正是他驾驶着冲锋舟救出了被困9个小时的小江珊。
对一名消防战士而言,一次次抢险救援都是常态。
就在去年,湖北遭受特大洪水袭击,身为荆门消防支队政委的王明华率队投入抢险。7月1日凌晨,荆门钟祥市石牌镇胡冲村多名村民被大水围困,王明华迅速调集30余名消防官兵,携带冲锋舟、橡皮艇、救生衣等救援器材开展救援。这里树木密、耕田多、洪流湍急、水下情况不明,有14位村民被困,其中包括一个小婴儿和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
如此相似的情势,如此相似的救援。
消防官兵先用橡皮艇,准备将一老一小和几名被困人员先行救出,可没想到,湍急的洪流差点将皮划艇打翻,就在小孩和老人即将落水的瞬间,两名消防战士飞身跃下,分别抱住了小孩和老人,被洪水冲至下游1公里左右的大树下才停住。
危急时刻,王明华政委喊道:“是党员的跟我上!”随即带领4名攻坚队员火速前往救援,终于将小孩和老人成功救出。在等待营救的过程中,两名保护小孩和老人的消防战士,在水中待的时间过长,体力严重透支,上岸时战友们将他们背下橡皮艇。
橡皮艇上,王明华怀抱小孩的镜头,与当年救下江珊的镜头极为相似。
当年救下江珊后,王明华也一直关注小江珊的学习生活情况,2009年江珊父亲患病,王明华送去3000元善款。后来因工作调动,与江珊联系少了,但从媒体上知道江珊成为一名铁路警察,并且结婚生子,王明华觉得十分欣慰。
英雄的女儿是“接班人”
19烈士之一,“抗洪英雄”高建成的女儿高洁缘,如今是一名年轻军官。
今年清明节,她在父亲墓碑前饱含泪水:“爸爸,您安息吧,我就是您的接班人,不管以后到哪里,我都会沿着您的足迹前行……”
刚刚退休的空军95025部队政委杨兴山来到簰洲湾,当年的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全是营救当地村民的那个场面,我们的部队官兵,就一个词形容:勇往直前。”
现在,这支英雄的部队即将面临改革调整,据该部政委晏国斌表示,无论大家身处哪里,都要持续用抗洪精神激励官兵牢记光荣传统,都要用这支部队抗洪的精神去投入工作,感化自己感召别人,以告慰英灵。
73岁的嘉鱼簰洲湾镇中堡村村民金维保仍然记得当时救自己的解放军官兵罗伟峰。“如果不是他救我,说不定我的坟头早就长草了。”
那晚8点簰洲湾溃口后,20岁的罗伟峰拉着泡在洪水中的金维保,将他送到一棵树上,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被部队的冲锋舟接走。“后来,每年春节,我都要和罗伟峰打电话或者发信息问候。”
中堡村的女孩李燕今年清明也请假前来悼念英雄。她说,1998年她只有5岁,她是听着父母讲抗洪英雄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长大的。
中堡村书记、58岁的段茂林有时甚至不愿想起’98抗洪解放军那悲壮的一幕。现在,全村980户3794人,几乎男女老少都知道那一段经历,村民们也经常自发前来为英雄扫墓。
【手记】
生命在传递中熠熠生辉
作为一名80后,采访中感触很多。我想对于更年轻的90后来说,1998年的那场洪水意味着什么?是脑海中日渐模糊的记忆碎片,还是报纸已然泛黄的一篇篇文章?对更年轻的读者来说,那一段故事可能只停留在父辈的口口相传间。
而对亲历者们来说,那一年承载的东西却是如此之多:抗洪、救援、劫后余生……惊心动魄间,他们的人生已彻底改变。他们或者失去了战友,或者失去了亲人……任何一场失去,都让人难以承受。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可能是儿子,父母,丈夫,妻子……当有人为了挽救他人生命而牺牲自己时,我们能体会到失去者深入骨髓的惨痛,但也能体会到幸存者平凡生活的珍贵。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在抗洪,在救灾,在地震救援,在日复一日的长江救援之中,生命就在你我他之间的传递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如今,他们的讲述可能已趋平淡,但越是这样的平淡,直击人心的震撼却愈发强烈。正如纪念陵园里那一座座默默无言的碑石,其蕴藏的光辉亦不会因为时间冲刷而褪色。
时间能不能真的治愈一切,失去的痛苦无法治愈,我们只能永远铭记他们奉献的和所失去的,铭记默默矗立在江边那座永恒的丰碑,铭记那种可贵的精神力量。
(原题为《生命之花 如此绚烂》)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