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腾冲148.075公里边境线上,90后战士青春绚烂绽放
在腾冲148.075公里的边境线上,活跃着一群90后战士:堵卡查缉、站岗放哨、踏雪巡逻……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军人的忠诚、责任、担当。八一前夕,记者走近这群90后,去了解和倾听他们戍边卫国的故事。

从腾冲县城蜿蜒北上不多时,就进入了东邻明光,南邻固东,西邻猴桥,北与缅甸克钦邦板瓦毗邻的滇滩镇。望不到尽头的群山在雨后被茫茫大雾重锁,越深入腹地越让人感觉荒凉。透过车窗,眼见山间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随行的腾冲边防大队政工干事王基能说:“看,边检站到了。”在检查站附近的便道旁,一队边防官兵正在检查装备,检查员杨兴宏告诉记者,他们正在为巡逻界碑做准备。
艰苦的巡逻
无悔的选择

每天,站里都会组织战士对某条道路进行巡逻,有时是一小段,有时是一大段,少则来回一两个小时,多则一整天。周而复始在崇山峻岭里巡逻的辛劳,是常人很难体会的,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后战士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这条边境线的呢?
当天巡逻队里,班长张富年龄最大,1994年出生的他是个一级士官。巡逻时张富总是走在最前,不断重复地为身后的战士拉开挡在路上的树枝,递过手牵他们淌过泥泞、爬上滑坡,还不忘时时提醒记者注意铁丝网。“我新兵入伍时就听老兵讲,野外执勤最要提防的就是老熊,虽然至今我也没有遇到过,但我也会让新战士小心提防,这是我的责任,要当好他们的引路人。”
巡逻途中,攀山而行,记者一路小跑追随都显得很吃力,而负重30斤的战士们,却整齐有序,跨沟、过坎……
“起初以为部队只是新兵连训练时辛苦,完全没想到到了边境站后巡逻堵卡更加艰辛。因巡逻情况特殊,战士们必须全副武装。若只是30多斤的装备那还能坚持,可是边境线频繁的上坡下坎,不到一会就脚酸腿软了;若只是偶尔巡逻还好,但每天干部都会亲自带我们用脚丈量边境线,确实吃不消。大热天的,走不了多远全身就被汗水浸透了,衣服紧贴在身上的滋味极不好受;下雨时,雨水、汗水混在一起,鞋子里也全是泥水,回到站里脚往往都被水泡白了……” 三年了,张富对于这样的巡逻已经习惯了,继而产生了一份特殊的使命感,每每想到这些将成为他人生最精彩的一笔时就会忍不住自豪。
巡逻队伍里,年纪最小的杨锋来自陕西,1997年出生的他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家庭条件优越,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从小在宠溺中长大的他初来时对巡逻路途的艰苦根本吃不消,山路崎岖艰险,摔跤,被树枝划伤、虫蚁咬伤是常有的事,30斤的装备压在身上,走山路差点没趴下,碰到陡峭的路段虽然有战友前边牵后面推的帮助他,但仍然是筋疲力尽,浑身散架一样的疼。一天、两天、三天……随着日复一日的巡逻和锻炼,渐渐的战友们发现杨锋巡逻途中的身姿矫健了。杨锋说:是部队让他在艰苦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如若不当兵,自己也许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娃。说这话时的杨锋就是一个忠诚担当的中国军人。
眼前,一块刻着红色“中国”两个大字的界碑在没过脚踝的青草中格外显眼。界碑前,这群90后战士手持钢枪的自豪眼神淹没了所有的艰辛。
此时的我,想以军礼致敬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寂寞的哨所
青春的坚守

“说实话,如若没有边防战士驻守在这里,我真会觉得不安全。”从郭生稳的笑言中记者感受到了当地村民和边防战士的深厚感情。
哨所在月光下显得静谧而孤独,看到车灯,检查室里立即跑出来三个战士,听说是记者深夜来采访,他们才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带班干部杨文祥在仔细查看了记者的相关证件后,才把我们邀请进了哨所。
哨所检查室里,1997年出生的杨仁杰有点拘谨的坐在记者面前,或许是第一次面对记者采访,又或许是某些话题触动了内心,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2016年,杨仁杰从湖南来到云南当兵,被分配到一线检查站。“说不苦那是假话,以前我从没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待过。刚来值勤点的时候,确实很不习惯,妈妈打来电话,问我情况怎样?我告诉她一切都好,只是有时闷得心慌,这里除了大山还是大山。”杨仁杰说。
寂寞是最可怕的,更不要说对于这些正值青春年少的90后了。为了让战士们接触外界,每周,站里都会轮流让不执勤的战士去镇上的街子,两小时的时间对于整天面对大山的90后来说无疑是一次快乐的“放风”,他们会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把新鲜事带回哨所,讲给值班的战友,帮他们解闷。
“执勤的时候紧绷着神经不觉得,但一下哨所就闷得慌了。”杨仁杰说。
为了打发时间,杨仁杰重拾了读书时的吉他,至此,执勤之外的时间就能听到吉他声飘荡在空荡荡的山间,战友们也会和着吉他声唱上几段,不弹吉他了,大家又会相约看书,或看看无边无际的山色。
“我们这样还不算什么,还有比我们更艰苦的。”带班干部杨文祥说。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离这个执勤哨所1个多小时路程的地方,还有一个哨所,因地处偏远,那里的官兵遇上头疼感冒时,没有适合的药只能到老乡家找。“虽然艰苦,但也有收获。”哨所周边的老乡跟官兵们关系都很好,有时会送点菜,有时会主动过来帮他们缝补衣服。边防官兵和当地百姓融成一片,共同维护着一方安宁。
交谈中,记者得知,干部李伟张已经半年没回家了。家里的事都是父母和妻子照料着,前两天,母亲打电话来说,为了给要上一年级的孩子报名,老俩口拿着板凳在学校门口连续排队几天了,而这原本就应该是一个父亲的职责。妻子则在电话里哽咽地说,孩子常常会问爸爸怎么还不回家。每每想孩子的时候,李伟张只能通过视频见上孩子一面,有时抽不开时间,只有等夜晚战士们睡下了,他才翻开妻子发过来的照片仔细打量孩子,“作为一个父亲,我是在手机里看着孩子长大的……”说到这,这位顶天立地的边防军人,眼里饱含着泪花。
临别边境线和这些最可爱的人时,看着黑蒙蒙的远方,忽然想到这样一首歌: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那天晚上的岗哨孤寂,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暴雨中的长途奔袭,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子弹飞出枪膛,至死方息……
想着想着边境线就远了,泪眼婆娑了……
保山日报记者 字相禹 王丹妮 通讯员 王基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