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色记忆】发展经济 保障供应——在滨海军区建设根据地‖蔡长风

2022-04-09 09: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迎关注“方志四川”!

发展经济 保障供应

——在滨海军区建设根据地

蔡长风

1942年冬,我新四军独立旅,奉命由淮海区北调山东滨海地区加强山东军区和115师组织的甲子山反顽作战。直属机关暂在原地留守,于1943年春赴滨海与部队会合后归建115师,并恢复教导五旅番号。

从1943年开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转入全线守势。为巩固占领区,日寇妄图把中国变为太平洋战场的后方基地,更加紧了对我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国民党顽固派,打着所谓“曲线救国”的旗号,先后有数十万军队投降日寇,配合日军对我根据地进行封锁和围攻。在敌、伪、顽的夹击进攻下,山东地区的抗日根据地有的被迫缩小,有的成为游击区。

蔡长风将军(蔡玲 供图)

滨海是块不大的东临黄海、南至陇海路、西北以台潍公路为界的区域。根据党中央“坚持敌后抗日,更加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游击战,巩固和建设抗日根据地,克服困难,积蓄力量,为反攻及战后作准备,以迎接伟大新时期的到来”的战略部署,教导五旅和教导二旅奉命合并,成立滨海军区。依据形势变化,主力部队编成两个师,随115师直属部队进军东北。滨海军区下辖3个军分区,陈士榘任司令员,唐亮任政治委员,何以祥任参谋长,赖可可任政治部主任,我任后勤部部长,彭显伦任后勤部政委,李元、李升平任后勤部副部长,黄乎兼卫生部部长,曹思明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勤部下设会计科、出纳科、军需被服科、军工军械科、生产贸易科、总兵站、卫生部等单位。

滨海军区归属115师和山东军区双重领导。根据党中央的战略意图,滨海军区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建设根据地,把滨海地区建成广泛开展游击战的可靠后方和依托,为全面反攻和战后作准备。

由于敌人对根据地连续不断地“蚕食”“扫荡”,滨海军区成立后肩负着一面作战、一面建设根据地的双重任务。军区相继于1943年11月发起了赣榆战役,消灭了伪和平建国军71旅。由于对敌伪军开展了有力的政治攻势,内应外合,以极小的代价解放了赣榆县城;1944年3月,配合鲁中军区发起了讨伐伪军吴化文战役;是年8月中旬,日寇调集1万余鬼子兵“扫荡”滨海地区,全区军民在区党委和军区领导下英勇反击,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11月中旬,滨海军区又乘胜发起莒县战役,全歼守城伪、顽军,一举解放了全县,使敌人“分割、蚕食、封锁”根据地的政策遭到失败。我军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大大鼓舞了滨海军民的士气,为建设根据地创造了良好条件。

1942年到1943年,毛泽东同志先后发表了《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经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和《组织起来》等重要著作,为我们建设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明确了基本纲领,指出自力更生、生产自给是我军民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途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参加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把滨海地区建设好的决心。

1943年,滨海军区后勤部主要领导合影(坐者为政委彭显伦,左立者为后勤卫生部部长黄乎,中立者为后勤政治部主任曹思明,右立者为后勤部长蔡长风(蔡玲 供图)

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意图,把根据地建设好,在滨海区党委和军区党委领导下,除开展由党、政、军、民一齐动手,以农业为主的群众性大生产运动外,我们后勤部党委根据军区党委指示,针对滨海地区的情况和115师直属队的生产经验,经过几次讨论研究,制定了建设根据地和保障部队供应的几项基本任务:一是广开财源,活跃经济,为开展各项建设提供资金;二是发展军需生产,达到军需物资基本自给;三是建设军工厂;四是建设医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培训卫生人员,保障人马健康;五是巩固兵站交通线,加强前送后运工作。根据当时人力、物力、财力状况,经区党委批准后逐步展开。为加快建设速度,首先必须克服财经上的困难,所以当时我们的侧重点是抓经济收入。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滨海地区东临黄海,晒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鲁盐是全国四特区之一,当地群众和115师的机关也都以晒盐为财源。我想,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件可为的事。主观想法是投资不会大,资源丰富,海水取之不尽,劳动力自己有,只要开垦平整几块田灌上海水,等着收盐就是了。经后勤部党委研究,决定在拓汪开垦盐田。

由于急于找财源,当时又缺乏调查研究,想得又很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辛辛苦苦搞了几个月,根本没有晒出盐来,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碰了个钉子。我们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晒盐技术,如晒盐种籽、平整盐田、晒盐季节、晴雨天气候等,都有一套技术操作规程。我们在准备不充分,尤其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仓促上马,所以造成了失败。在当时经济条件下,教训是很大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从教训中也增长了知识,促使我们对晒盐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如果要继续晒盐,是可能晒出来的。但经济效益到底有多大?出路怎么样?我们作了全面考虑:由于敌人封锁,从陆路外运很困难,就是从海路运出去,销路不快,资金周转就慢了,我们没有多少本钱,远水解不了近渴。经权衡利弊,我们果断地放弃了晒盐,立即调转方向,另找出路。

我们调查了解到,当地搞生产和做生意的各种途径都有,而“油水”最多还是跑商,即收购当地土特产从海路运往上海出售,再从上海换回山东紧缺的日用百货等在当地销售,两头赚钱。这些跑商一般是两种类型,一类是自己有运输工具(帆船)兼营运输业;一类是自己没有船,靠租别人的舱位将货物运往上海出售。这些跑商与上海的商人一般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因为上海有许多商人老家是山东的,可以彼此利用,互为依存,都有利可得。由于有这种特殊关系和特殊手段,虽然上海是敌占区,只要船上没有禁运物资(军火等),一般在口岸检查方面都比较顺利,只要经常“孝敬”点土特产,来往都较自由。所以我们研究决定,由晒盐转为搞海运贸易。

为慎重起见,我们与海外贸易商行一再洽商。商行除大力支持外,还一一介绍了上海方面的情况。经军区同意,在地方政府大力协助下,我们选择了一位家是日照人并与上海关系较深又兼营运输的跑商进行合作。这位跑商也乐意与军队合作,得到军队的信任觉得脸上也有光彩,腰杆也硬气。为了使生意做得稳妥,少出差错,与商人还达成了几条口头的君子协定:一是我们不暴露身份,派去的随船人员均以老板、伙计的身份出现,但生活起居与老板一起;二是对外的一切应酬由老板负责,风险由他承担;再就是在经济上保证不叫他吃亏,货物所占的舱位、交税及必要的送礼等开销,均由两家分担。

经军区党委批准,由我直接领导的海上贸易很快就开始了。我们分别在石臼所、涛雒镇开设了两家贸易行,按市价收购花生油、豆油、皮革、花生、红枣以及干海货等土特产,经筛选、包装后运往上海出售。开始时我们不去人,而由商人代运代销,试了两次,经济效益不错。以后,我们先后选派了搞生产贸易稍有经验的董金梁、邵酿泉、汪滔等同志专门随船跑上海负责销售和采购。

山东到上海近400海里,从起运到上海约两个星期。由于商人们在上海有特殊关系,对我们来说好处很多。首先是口岸检查一般都比较顺利,没有碰上什么刁难;货物上岸后的销售,商人之间一般都订有口头协定,所以不愁没销路,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如果海上顺利,平均一个月可跑个来回。这样,我们的资金周转较快,经济效益不错,生产搞活了。为建设根据地,扩大开源范围,创出了一条财路。同时又活跃了经济,改善了部队的物质文化生活。

我们跑海上贸易,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解决了在根据地范围内无法解决的物资来源,如医疗器械、药品等。

我们在坚持海上贸易的同时,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任务亦逐步展开。为把滨海地区建设成为部队生根立足、休养生息的后方基地,从1943年到1945年的3年时间里,我们先后建成了两个被服厂、两个鞋厂、一个皮革制品厂、一个鞘皮厂。办被服厂,由于我们在淮海地区时积累了一些办厂经验,同时保留了一批技术骨干,对办厂起了很大作用。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生产出了所属部队的服装、被褥、鞋帽,平均每人每年一套单衣,一双布鞋或一双皮底布鞋,3年一套棉衣,基本保证了部队军需物资的自给自足,而且统一了军区部队服装的颜色(草绿黄色)、式样和大中小号码。

根据中央当时提出的根据地搞兵工生产的基本方针,我们先后办起了两个军械修理厂,除了能修理各种长短枪支、轻重机枪外,还翻造各种子弹,生产各种地雷、手榴弹,实行了以数量胜敌人质量的政策,对支援前线部队打击敌人起了很大作用。特别在支援地方武装方面,我们采取先地方、后自己的政策,对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敌后游击战、保卫边缘区,取得1944年的反“扫荡”胜利,起了一定作用,受到地方政府表扬。

在医疗卫生和后勤保障方面,这3年时间里发展速度是较快的。相继建立了9个医疗所,2个卫生训练队,1个制药厂。根据当时的笔记记载,在1944年的反“扫荡”战斗中(当时伤员增多),每个医疗所的收容量最多达到500人,最高总收容量可达4000余人。此外,团设有卫生队,配1名队长、2—3名医生、1个看护班、1个药房,可收治伤员30—50人;营设有6—7人的卫生所;连有卫生员1人,较好地保证了战伤救护、病员住院和医疗任务的完成,使部队的战斗减员得到迅速恢复,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日本投降前后,我们在原附属第一、二、四所的基础上组建了1个后方医院,1个休干所(后为华东野战军第二野战医院)。我们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初级医疗卫生骨干,在9个医疗所的基础上,为以后的华东野战军组建了3个野战医院,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医疗保障做出了一定贡献。

为把滨海地区建设成为前线部队的可靠后方和依托,我们加强了边缘地区和内地的交通运输工作。滨海军区相继沿十字路、大店、莒县和诸城等地设立了8个兵站,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后勤供应体系,保证了前线部队的军械弹药和军需物资的及时供应。

1983年蔡长风离休后,潜心撰写战争年代的后勤工作经历

在南泥湾精神的鼓舞下,滨海地区党、政、军、民一齐动手,开展了以农业为主的大生产运动。军区机关、部队一面坚持保卫边缘区和反“扫荡”战斗,一面坚持大生产运动,开垦荒地,种粮、种菜,同时普遍喂养牛、羊、猪及鸡、鸭,发展副业生产。经过3年努力,部队的农副产品达到了基本自给和部分自给。有的单位还建起了豆腐坊或军人服务社,靠近沿海的部队还初步组织了海上捕捞。我们还与地方政府一起,从大连运回发电成套设备,共同在滨海专署和军区所在地的大店办起了电灯厂。由于滨海地区广大军民的共同奋斗,通过开展大生产运动,战胜了严重的物质困难,繁荣了根据地的经济,大大改善了部队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提高了部队战斗力,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生产长一寸,革命无不胜。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军区党委领导下,滨海根据地的建设,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农、工、副及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为广大军民休养生息创造了良好条件,为革命积蓄了力量。特别是党政建设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广大群众的觉悟有了明显提高,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更加信赖,感情更加深厚,在1944年的反“扫荡”战斗中经受住了考验。千千万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形成铜墙铁壁。军民团结,并肩战斗,对抗击敌人、取得反“扫荡”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将那种深厚的感情表达最热烈、最充分的,是在每年春节前后的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联欢慰问活动中。群众耍狮子、玩龙灯、走高跷、划彩船,尽情地向部队表达热爱之情。爆竹声、歌声、欢笑声和人民群众的感情、战士们的激动心情融为一体,汇成了一股滚滚洪流,预示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即将到来!我们军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渡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后难关,为革命创造了财富,积蓄了力量,终于迎来了伟大的新时期!

(本文系海军少将蔡长风生前撰写,2022年3月29日蔡长风女儿蔡玲供“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发布)

作者相关文章

【红色记忆】听父亲讲长征 ‖ 蔡玲【红色记忆】长征精神万岁 ‖ 蔡玲【红色记忆】海军少将蔡长风:盐阜区送来的甘露【红色记忆】海军少将蔡长风:自己动手 解决困难——在新四军独立旅【红色记忆】忆难忘往事——纪念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邓宛如【记忆】忆父亲蔡长风二三事‖蔡玲【记忆】小时候,爸爸为什么给我起名“蔡鹤林”‖蔡玲【红色记忆】毛主席教导我们将革命进行到底‖蔡长风【红色记忆】挺进鲁南‖蔡长风【红色记忆】合编华东野战军前后‖蔡长风【红色记忆】运动战中的物资保障——忆莱芜战役‖蔡长风【记忆】我在华野留守处和南京大方巷的童年‖蔡玲【红色记忆】临危受命 奔赴前线‖蔡玲 蔡和平【记忆】我的福州别样童年‖蔡玲【记忆】我在尼泊尔过春节‖蔡玲【记忆】难忘印尼苏门答腊之旅‖蔡玲【红色记忆】万隆精神 永放光芒‖蔡玲【散文】百兽之王的悲惨灭绝‖蔡玲【论苑】把其他生命推下悬崖,他正站在悬崖边上‖蔡玲【散文】啊,牠们曾如此美丽!‖蔡玲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蔡长风

供稿:蔡 玲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红色记忆】发展经济 保障供应——在滨海军区建设根据地‖蔡长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