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以“云生异变”来预测地震,很不靠谱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9日7时27分,新疆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全社会迅速开展抗震救灾。那么震区未来天气形势如何,震后救灾需要注意哪些次生灾害?地震云是否真实存在?为何震区余震不断?未来能否实现地震预警?
地震动强度预测图。来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记者:目前,网上流传着一些对“地震云”的说法,请您谈谈地震和云到底有没有关系?“地震云”是否真的存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目前并没有发现地震和云之间有联系的理论和依据。大家利用云来预测地震是否发生非常不科学。像地震这类地壳运动对大气环流是否有某种潜在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论证,即便有影响也比较细微,在做天气预报时这种影响是忽略不计的。而这种尚未地震,就以天降奇象、云生异变来预测的方式很不靠谱,我们认为“地震云”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晓东: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没有任何科学事实能证明云的变化与地震有直接关系,也没有科学研究可以证实地震的发生与天气变化有直接相关性。
其实,不仅是云和天气的变化,很多书本画册上提出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征兆,如家禽家畜行为异常、野生动物迁徙、植物异常都不通过严格的科学检验。公众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关注到震前的种种异常现象,但却无法从异常现象推出地震即将来临的结果。以动物行为异常为例,导致动物迁徙、情绪失控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季节转变、气候变化、动物疾病,也可能是繁衍生育的需求。所以,在无法将其他引起异常的原因剔除时,我们不能将云与动物的异常作为预测地震来临的科学指标,地震的监测预测还任重道远。
记者:地震速报是如何发出的,公众如何获取?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杰:因受台站分布密度的影响,不同地区地震速报结果的产出时间有所不同,全国平均自动地震结果速报时间约3分钟,人工地震结果速报时间11分钟。我国地震结果速报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结果为官方结果,通过12322、台网中心官方网站、官方微博以及中央级媒体对外发布。
气象因素会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记者:有哪些天气因素影响震后救援工作的开展?未来一段时间,四川九寨沟震区及新疆精河震区天气情况如何?
张晓东:众所周知,地震后出现降雨的概率比较大,较强降雨天气会加重震区次生灾害的发生。震后,由于震区山体有所松动,房屋结构遭到破坏,强降雨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2008年汶川地震后发生了很多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堰塞湖现象。随着上游的积水不断涌入,堰塞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被大水冲垮,汹涌的洪水冲向下游的县城或乡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若要避免震后次生灾害发生,带来灾害叠加。首先,气象预警预报很重要。其次,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也很重要。对于难以避免的次生灾害,我们可以及时疏散转移人群,加固山体和房屋。
张芳华:地震发生后,对救援工作产生不利的天气因素有降水量、温度等多个方面。当出现降水天气,不仅为缺少帐篷等物资的群众带来不便,而且会造成路面泥泞,对交通产生影响。地震后如再遇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尤其九寨沟地区以山地为主,一旦发生次生灾害对救援工作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气温方面,如果温度高极易消耗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体力,更容易滋生疾病;而温度低会对露宿野外的群众带来不便,在缺少御寒物资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感冒或冻伤。此外,目前正值汛期,强对流天气较多,震区也需要注意防雷。
总体来看,未来几天九寨沟震区和精河震区总体天气较为平稳,对救援工作影响不大。
具体来看,8月11日白天到夜间,九寨沟县震区阴有小雨,局地中到大雨,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12日阴天有分散性阵雨转多云;13日至15日基本无降雨。8月11日夜间至12日夜间,精河震区多云转小雨(累计3-7毫米),南部山区有大雨,5级左右西北风,会对救援有影响,并且气温随之下降;13日,震区有零星小雨转晴;14日至15日基本无降雨,风力不大,气温适宜。
记者:震后中央气象台开展了哪些工作,提供了哪些服务?当前气象部门对震区天气监测从时间和空间上精确到何种程度?
张芳华:地震发生后,8日夜间中央气象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值班岗,与四川省气象台开展视频连线,了解灾情影响和天气情况,并增设领班和首席岗,加快信息分析和专报制作。9日开始,每天2次发布震区服务专报,提供3天内逐12小时天气要素预报;制作时间分辨率为3小时、空间间隔5千米的精细化格点化预报产品;每天2次开展视频会商并随时进行电话会商。此外,派出首席预报员前往成都中心气象台开展预报援助。
在监测方面,启动高分辨率卫星监测、雷达及地面自动站观测业务。9日10时起,启动“风云二号”F星区域加密观测,每6分钟对震区进行一次观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还积极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系,实现国内外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灾情信息共享,开展震区卫星遥感监测服务。
四川九寨沟震区公路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图记者:为何近期地震频繁?四川阿坝州和新疆精河目前情况如何?未来是否还有余震发生?
张晓东:据统计,每年全球发生18次左右的7级地震,200次左右的6级地震。我国每年平均发生20次左右的5级地震,4次左右的6级地震。今年上半年我国地震发生次数很低,仅有4次5级地震,所以公众感觉近期地震频繁并不真实。
8月8日发生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的地震7.0级,震源深度20千米;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这两个地震地域差别很大,分别属于不同的地震带,九寨沟7.0级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精河县6.6级地震位于天山地震带,有不同的构造成因,两个地震前后发生,仅仅是一种巧合。
目前,从我们监测到的地震情况看,两个地震区都有余震发生。一般来讲余震有一个衰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起伏活动,也会发生一些强余震。由于构造应力、地质条件、孕震环境、震源运动特征等原因,余震序列往往千差万别,余震的震级、次数和持续时间也不同。地震序列总体分为孤立型、主震型和震群型3种。孤立型序列余震少,而且小;主震型序列余震丰富,有的还有前震活动;震群型序列的一般有2个或2个以上的主震,余震序列也比较丰富。目前,地震部门启动了地震现场的加密流动观测,公众可以通过地震部门的官网、地震速报APP、微博、微信等实时关注到余震发生的相关信息。
这是8月9日拍摄的五花海景区受损状况。新华社 图记者:未来能否实现地震预警?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山有: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利用震中地区台站快速判定地震的时间、地点、大小及其影响程度,由于地震波按照每秒数公里速度向外扩散传播,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为远离震中但可能遭受地震影响的地区,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一个警报信号,为公众逃生避险、企业紧急处置提供预警时间。
由于方法技术所限,震中地区破坏最严重但没有预警时间,这就是预警盲区;距离震中越远的地区破坏相对较轻但预警时间越长。目前,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由15000余个地震台站组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实现全国范围的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实现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新疆天山中段地区的秒级地震预警。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