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安部交管局解读“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工作”
近日,公安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8月13日,本报记者就推广应用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工作专访了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
记者:为什么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有什么背景和意义?
答: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并明确对新能源汽车实行差异化交通管理政策。为贯彻国务院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实行了分类登记、分类管理,落实新能源汽车“不限行”等差异化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超过100万辆,达到101.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82.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9.3万辆。
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是贯彻国务院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任务,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起,公安部启动了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式样设计和试点工作。自2016年12月1日起,上海、南京、无锡、济南、深圳5个城市已率先试点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目前5个试点城市已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7.6万副。
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需求,进一步扩大改革受益面,公安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一方面,可以更有效、更便捷区分辨识新能源汽车,实施差异化交通管理政策,为新能源汽车通行便利、出行服务、税费优惠等提供更好的载体。另一方面,可以更鲜明、更直接体现新能源汽车特点,推动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记者: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式样有什么创新和特点?
答: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凝聚各界智慧共识,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式样设计过程中,公安部就号牌式样组织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的征求意见活动,凝聚各界智慧共识。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组织开展网络投票活动,共有14.54万人参与投票活动,网络留言11万条。同步征求了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意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研讨、系统论证。根据网络投票和征求意见情况,最后选定得票率最高的式样作为新号牌式样。
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外廓尺寸为480mm×140mm,号牌长度比普通号牌增加40mm,其中大型新能源汽车后号牌宽度减少80mm。与普通汽车号牌相比,外观式样上主要有4个变化:一是突出绿色元素,体现鲜明特点。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式样底色以绿色为主色调,突出绿色环保的寓意,采用全新的号牌号码字体,整体式样美观新颖、特色鲜明,便于在服务管理中准确识别、明显辨识。其中,小型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底色采用渐变绿色,大型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底色采用黄绿双拼色。二是增设专用标识,展现电动特色。在号牌式样上增加新能源汽车号牌专用标识,标识整体以绿色为底色,寓意电动、新能源,绿色圆圈中右侧为电动插头图案,左侧彩色部分与英文字母“E”(Electric电)相似。三是号牌号码升位,增加号牌容量。与普通汽车号牌相比,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号码由5位升为6位,如原“粤B·D1234”可升位至“粤B·D12345”。升位后,号牌号码容量增大、资源更加丰富,编码规则更加科学合理,可以满足“少使用字母、多使用数字”的编排需要。四是改进制作工艺,提高防伪性能。采用无污染烫印制作方式制作,工艺绿色环保。同时,增加了二维条码、防伪底纹暗记、激光图案等防伪技术,实现号牌唯一性和生产源头追溯,提高了防伪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工本费不变,仍执行现行国家规定的普通汽车号牌收费标准,每副号牌100元。
记者: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在全国推广应用的进度安排如何?
答:为保证新号牌顺利推广应用,各地公安机关将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成熟一批、推广一批,扎实做好新号牌全国推广应用,确保新号牌质量严格保障、发放公开公正、服务配套到位。
全国推广应用安排是:2017年11月起,在前期5个试点城市推广应用基础上,增加河北保定、吉林长春、福建福州、山东青岛、河南郑州、广东中山、广西柳州、重庆、四川成都、云南昆明10个城市启用新号牌;2017年12月底前,除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启用外,各省(区)至少还有1至2个城市启用新号牌;2018年上半年,全国所有城市全面启用新号牌。各地公安机关将按照总体进度安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新号牌推广应用计划,抓紧筹备、抓紧推进。
记者:哪些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如何申领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答:根据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和《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上进行标注;对于进口新能源汽车,国家质检总局将在《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上进行标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时,将严格查验确认车辆,核对主管部门标注信息,审核相关证明凭证,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登记。
新号牌启用后,对新购置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可以直接到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领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申领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的条件、程序和要求,与普通汽车号牌相同。车主可以直接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登记,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或“交管12123”手机APP预先选定号牌号码,再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选号时,可采取计算机自动选取(50选1)或按照编码规则自行编排的方式确定号牌号码。
记者:已经领取了普通汽车号牌的新能源汽车是否可以换领新式号牌?如何办理换领手续?
答:已经领取普通汽车号牌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可自愿换领新能汽车号牌,也可继续使用原普通汽车号牌。但是,原普通汽车号牌丢失或损坏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予换发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对选择继续使用普通汽车号牌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区分管理,不影响车主享受新能源汽车交通管理优惠政策。
新政伊始,群众集中换领新式号牌的需求较大,为避免集中换牌导致拥挤排队,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供预约办理服务,车主可结合自身情况,预约换牌的地点和时间。第一步,注册或登录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www.122.gov.cn)。第二步,在互联网服务平台上通过计算机自动选取方式(50选1)选定号牌号码,并预约换领号牌的时间和地点。第三步,按网上预约的时间和地点办理换牌业务。
在已启用新号牌的城市,对办理新能源汽车转移登记、外地转入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予以换发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记者: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发放工作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提供哪些服务措施?
答: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为申领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的申请人提供多种服务措施:一是开通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业务绿色通道或专门窗口,增配警力,增设查验场地,提供延时或周六日换牌服务。二是提供现场制作号牌和邮寄号牌两种服务方式供群众选择,并将通过各类媒体公布可以现场制作号牌的登记服务站点,方便群众快捷领取号牌。三是开通服务咨询电话,为群众提供咨询导办服务,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对已登记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开展一对一的告知提示,提示换发号牌预约方式和要求。四是提供现场免费安装号牌服务,优化号牌现场制作点和安装点布局,方便群众就近领取安装号牌。五是对公交、出租公司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大的企业,可以预先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联系,协商确定集中换牌。
另外,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还将密切与交通、住建、商务、税务、质检、保监及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协作配合,协商做好税费征收、保险购置、罚款缴纳、车辆检验、公路收费、停车收费等相关系统升级、制度调整等工作,配套出台优惠措施,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落实新能源汽车“不限行”等差异化便利政策,保证群众更好享受便捷服务。
记者:在加强和规范新能源专用号牌管理方面,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有哪些新措施?
答: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加强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管理,规范车辆登记、号牌发放,保证严格规范、阳光透明。一是加强号牌生产监管。新号牌制作应用全国统一的生产管理系统,号牌全部签注唯一的生产序列标识,实现号牌制作全过程留痕,实现号牌唯一性和可溯源性,提升查处假牌假证信息化、精准化能力。二是加强号牌发放监管。新号牌发放应用全国统一的选号系统,所有号牌号码统一监管、统一发放,保证号牌发放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加强车辆登记监管。严格按照工信部、质检总局规定的新能源汽车类型查验确认车辆,严格审核证明凭证,对车辆主管部门确认属于新能源汽车的,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在加强内部监管的同时,也欢迎媒体和群众监督,对发现民警和工作人员违规办理登记,违规发放新号牌的,将从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有哪些配套措施保障全国推广应用工作顺利开展?
答:为做好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推广应用工作,一是公安部专门印发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部署,细化任务要求,组织开展专门业务培训,指导各地公安机关及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做好新号牌推广应用工作。二是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组织升级、改造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和系统,确保有效识别新号牌;组织升级全国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确保群众正常办理车辆登记业务;同步启用统一的机动车号牌选号系统,保证号牌号码公开、公平、公正发放。三是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保险购置、公路收费、车辆检验、停车收费等相关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保障新号牌推广应用工作顺利实施。
(原题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民生需求 记者就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工作专访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