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兵马俑坑下面还有文物么

高蒙河
2017-08-16 08:35
古代艺术 >
字号

很多人都去参观过陕西考古发现的秦兵马俑坑,大家也都看到了那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地站立在一条条的坑道中,这使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来到了秦代。

在被兵马俑的恢弘阵势强烈吸引住的同时,绝大多数的观众可能都不太会去想,也不会去问这样的问题:在兵马俑站立的地下,还有没有别的文物呢?或者说是不是下面还埋藏着别的时代的文物呢?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不太复杂,然而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又相当不容易。

秦始皇兵马俑

我们先从解释的方面来说,按照田野考古学的一般工作规程,通常的考古都是要挖掘到生土地层,才算完完全全地把清理工作做完了,行话叫“做到底了”。

这个所谓的“底”,就是生土。而所谓的生土,也就是地质学意义上的自然界的原始地层堆积,既没有人在这上面生活过,也没有被人类活动扰动过,更不可能再出人类使用过的遗物,甚至包括人类自身的遗骸。

考古学不是地质学,考古发掘的对象都与人类活动的遗存有关。亦即都是由于人类生产或生活等活动乃至死亡后,所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地层堆积。它们有的是地层,有的是墓葬,有的是房屋,有的是道路,有的是沟渠,有的是水井,有的甚至是河边码头遗存等等,形式多样。而且在这些堆积中,还间杂着各种各样的古代器物,种类繁多。

考古发掘的要诀,是把这些地层堆积和不同时代的器物,按照地层叠压原理,即早期形成的堆积在下面,晚期形成的堆积在上面,一类类、一个个地清理出来。什么时候清理到底,什么时候清理到露出生土层了,什么时候才算挖完。

那么问题来了:兵马俑下面是不是就是生土了呢?或者说,兵马俑下面如果还有别的文物,那不等于说考古工作没有全部做完么?如果万一下面还埋藏着诸如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呢?那岂不等于说考古工作者没有尽职尽责么?!

显然,这就遇到了我们上面提到的“解决起来又相当不容易”的问题了。

过去,考古发掘以解决历史问题的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不太需要向观众作现场展示。所以,遇到地层堆积或挖到各种遗迹或遗物,直接提取出来,运回到博物馆里进行整理便是,该拼对的拼对,该修复的修复,该研究的研究。

秦始皇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

可是,这种纯粹的、只供考古研究的发掘传统,现在越来越多地遇到了面向公众参观展示的问题。这就是说,把地层清理出来或者器物取出来并不难,难的是挖土和取器会破坏原有地层的真实性和现场性。哪怕挖到生土后再复原重建起来,那也不是原来的堆积了。换句话说,那观众看到的就不再是真实的考古堆积和发掘现场了。

因此,为了让观众看到原真性的而非清理到底之后再复原的现场,目前对一些特别重要的发现成果,采取了与过去的考古规程不太一样的做法,并称之为“半发掘模式”,或者叫做“不完全发掘模式”。也就是“适可而止”,不再挖掘到底,以确保原来的现场能客观如实地展现给观众。兵马俑考古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中,没有再向堆积下面做发掘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还是不禁要问,那到底兵马俑坑下面还有没有别的古代遗存呢?据我在秦俑馆工作的朋友告知,目前还没做更深入的工作,只搞过细部的解剖,发现的基本都是黄色生土和水淤土。另外,考古人员在俑坑周边区域做过钻探,目前还没有发现比兵马俑坑更早的遗存。

(本文原载《科学画报》专栏,经原作者授权刊登)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