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理关怀:一周城市生活

刘懿琛 李琦 明星辰 陈鑫培 王越洲
2022-04-22 20:38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受疫情影响,人与人之间不得不保持距离。网络上发布的文字和影像,有时无法带给我们足够的心理慰藉。当情绪不断积压,人们所需要的其实是倾诉,是敞开心扉与人交流,是通过对话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当这样的需求无法被满足时,有些人选择向专业人士求助——心理咨询师则担任起“镜子”的角色,帮助来访者看清真实的自己。

本周的回顾版块,我们邀请了一位朋辈心理咨询师,与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希望大家在更积极乐观的心态下迎来可以与人面对面自在交谈的日子。

(本周主持:刘懿琛)

近期回顾

我在“魔都”做朋辈咨询师

上午9点自然醒来,微信居民群里定时发布了今天选购的物资,相比之前日夜颠倒抢菜的不安,我开始习惯在静默的世界里睡个好觉。毕业论文进入送审阶段,各方面的供给也没有那么紧迫了,我和室友都报名做了小区志愿者,希望能多下楼接触会儿暮春的阳光。于是白天的时间,我在组织的安排下协助居民引导和物资分配,到了晚上,我又重新回到了白岛朋辈咨询师的位置。同样是助人,心理工作有时候比体力劳动更费精力,我唯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在咨询的过程中让屏幕另一端的来访者感受到情感支持。

一次次努力抢菜的结果

隔离时给自己做的饭

和“大白”一起做志愿服务

上海全域封控后,朋辈心理咨询(以下简称“朋辈咨询”)项目“小王子计划”一时间就有近20位受到疫情影响的年轻人前来求助。隔离的不确定性、居家学习办公的困难,还有生活空间被挤压而出现的关系摩擦,都给人们增加了压力和痛苦。他们大多呈现出焦虑、抑郁、恐惧和麻木等常见的应激反应,还有年轻人刚步入成人世界进行自我探索所特有的迷茫和孤独,关于爱、工作和世界的认识在疫情的背景下正在被更新和颠覆。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来访者告诉我,她通常是朋友中积极乐观的那个,但在当下,出行的限制和社交媒体中的坏消息让她难以承受。她意识到自己的状态有些失控,并尝试与身边人沟通,却发现大家都有程度不同的创伤体验,于是希望通过朋辈咨询学习怎样给他人以安慰,而仅仅是倾听和陪伴的过程,就已足够让她找到自己的答案。

“学生帮助学生”,朋辈咨询一词由此而来。朋辈咨询的概念在国内还很新鲜,但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出现在美国各大高校。当时为了弥补专业咨询师的缺乏,高校的心理机构通过提供专业的培训和督导,选拔出了一批尚未获得专业资质的学生担任朋辈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准专业”的心理支持。

目前,已有众多研究支持了朋辈咨询的有效性。相似的年纪和经历让朋辈咨询师更能理解来访者的处境,也更能在咨询中获得平等包容的关系,这使得朋辈咨询在处理一般发展性议题时能够取得和专业心理咨询相近的效果。

我所在的白岛岩心“小王子计划”将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朋辈咨询模式引进国内,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本土化创新,这里的朋辈咨询师大部分是和我一样心理健康相关专业、还在专业受训中的硕士学生。在上岗前我们会接受系统的培训,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也严格遵守平台设置并进行持续督导。来访者的反馈告诉我们,主动地倾听、真诚和共情不仅能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安全,更能协助面临成长困扰的他们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王子计划”来访者反馈(已匿名并经来访者同意)

新冠疫情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种集体创伤,我也许不能给出个人化的建议,但能分享三个处理创伤、调试心理的方向:

首先, 和自身联系在一起。当生活被压缩在有限的情境,出现负面情绪是很自然的,我们需要多听听这些不舒服的感受,做好自我关怀。暂时从过载的信息中抽离,不论是听歌、阅读、做瑜伽,还是做饭、泡澡、写日记,留出时间做任何能帮助放松的行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一块宝藏,和自己建立联系,我们就能发现自愈的资源。 

其次, 和集体联系在一起。没有人是独自长大的,越是困难的时刻,我们越需要集体学习。如果尚有精力,适当为他人做些事情,问候周围的伙伴或者参与志愿服务,助人的过程就是自助的过程。如果自身已然耗竭,记得及时寻求帮助,和珍爱我们的人接触,我们就能重新在当下确认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如果身边暂时还没有能即刻支持的人,可以尝试与我们联系。近日,白岛岩心发布了上海市心理援助资源的最新汇总文章,同时为上海受到疫情困扰的年轻群体提供了心理援助绿色通道。倾诉本身就很治愈,让我们在真诚的分享中互相取暖,但请不要放弃希望。 

小王子计划服务

T-Chat/T-Letter服务

最后, 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当下的疫情凸显出了很多平常不易察觉却非常关键的社会问题,同时也让我们珍视起平凡的幸福。一句简单的问候、一顿饱腹的饭菜、一份有计划的工作,甚至仅仅是自由的呼吸都值得我们感恩拥有。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我们可以通过主动参与,让美好的改变发生。

[图/文 李琦(化名),白岛岩心朋辈咨询师、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

本周主题推荐

书|《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该书从心理治疗师的视角出发,讲述了诊室中四位不同年龄段的来访者的故事,而作为心理医疗师的主人公也在陪伴和倾听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感悟与转变。书中向我们所传达的是,能够拯救我们内心的其实并不在于任何心理技巧,而是直面痛苦的勇气。

书|《少有人走的路》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他认为真正困扰很多人内心的是源于对苦难的恐惧,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就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在本书的开篇提到”人生苦难重重“,引导我们去客观地看待困境,讲述人生的价值就在于经历痛苦和磨难,从而实现心智成熟,炼就刚毅的灵魂。同时也帮助我们去探索爱的本质,作者提出“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并不只是单纯一种情感,而应是一种促成自我和他人的精神和人格不断成长的意志,他将爱视为成长的原动力,而非是一种依赖、占有或是指责。

书|《重塑心灵》

书中从五个层面介绍了重塑心灵的方法,分别是:信念系统、自我价值、系统和理解层次、沟通以及情绪。给内心造成压力的是我们对于事情的自我判断和反应,通过改善内心潜意识的生成,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宽容。

书|《焦虑的意义》

该书是心理学家罗洛•梅的代表作,他从哲学、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角度阐释了焦虑发生的心理本质及其意义。焦虑源于对现实的不确定性,在个人主义竞争模式中运作的 “恶性循环” 机制,使得人们产生焦虑的情况更为加剧。焦虑令我们不得不加倍努力地去获取成功,然而更多的竞争只会带来更深的孤立、敌意与焦虑情绪的产生。作者认为若要有效地克服焦虑,就必须要发展出妥当的社群形式来。一个具有心理学意义的社群,是涉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爱与创意的联结。

书|《多向思考者》

该书是法国“国民心理师”从业20多年的咨询手记,作者在倾听和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到高敏感群体的心理特性,结合高敏感者的思考模式,帮助他们阅读情绪、了解内心。

影|浮生一日2020

该纪录片是由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共同拍摄的总计近4500小时的视频素材剪辑而成的。影片共分为两部,第一部记录的是2011年7月24日,第二部是2020年7月25日,在这一天当中全世界正在发生着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是每一个普通人,他们通过镜头拍摄着琐碎的日常,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疫情之下对于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命的思考。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个平凡的一天组成的,通过影片能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珍惜当下。

影|我们如何对抗抑郁

这部纪录片是中国首部全方位解读抑郁症的系列纪录片,共有六集,前三集分别记录了青少年群体、女性群体以及老年人群体在经历抑郁情绪时的切身感受,而后三集则从心理学的危机干预视角,讲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抑郁症,在某个感到极度消沉的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克服病症带来的消极影响。

活动|正念公益抗疫系列活动

详情请关注 中国心理学会微信公众号
直播链接请戳 这里

线下活动推荐

北京·展览|谭英杰:被偷走的外壳

详情请关注 拾万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重现

详情请关注 玉兰堂画廊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于风暴中心治愈我——摄影新节点,生于一九九〇

详情请关注 假杂志微信公众号

乌镇·招募|birdie 2022年暑期集训营地招生

详情请关注 疯剧场微信公众号

深圳·展览|物灵剧场——刘宸个展

详情请关注 云安艺术设计中心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我与你:埃里克·索斯

详情请关注 成都当代影像馆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次元世界Vi3ionᕽ 国际潮流艺术展

详情请关注 成都时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武汉·展览|昨天堂——严明个展

详情请关注 武汉影像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澳门·展览|臆象——粤港澳当代水墨艺术谱系

详情请关注 广东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分享|仍需冒险——在城市中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

详情请关注 假杂志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重访黑箱

详情请关注 烟囱PSA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游园:一场春眠

详情请关注 UrbanNetworkOffice微信公众号

线上研讨会|“没有昨日,哪有明天”

详情请关注 SIEW LAB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王海松:上海建筑的江南底色

详情请关注 刘海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河姆渡文化与稻作文明的摇篮

详情请关注 北大清华讲座微信公众号

线上读书会|爱的艺术

详情请关注 方所文化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展览|书香致远 光启世界

详情请关注 徐汇文旅微信公众号

线上公开课|元宇宙+家×设计 — 全球青少年设计公开课

详情请关注 AIMKIDS微信公众号

线上工作坊|彩虹捕捉行动

详情请关注 特有深度聊天室微信公众号

线上工作坊|你愿意让孩子读职校吗

详情请关注 HOPE学堂微信公众号

线上放映|塑料的故事

详情请关注 摆脱塑缚微信公众号

线上直播|再造生活:环境、历史与城市

详情请关注 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

线上直播|知乎读书日

详情请关注 知乎

线上直播|光影街拍研习所Workshop——倒影的世界

详情请关注 XSPACE富士影像共享空间微信公众号

线上展览|数字化人世间3.0

详情请关注 未名 INNOMINATE微信公众号

线上展览|物化

详情请关注 坪山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观展入口请戳 这里

线上电台|我唱歌给你听——台湾民谣

详情请关注 上大云水读书社微信公众号

线上招募|南光·学生青年创作者计划

详情请关注 深焦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穹顶计划

详请关注 刑为艺术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上海疫情公共记忆存储箱

详请关注 BottleDream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接锅”也是一门艺术

详请关注 循环派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视而不见的窗外

详请关注 SEETY 视而不见的城市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你想对地球说什么

详情请关注 设计丰收DESIGNHarvests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我们在窗边创作 

详情请关注 笛德侯文化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线上共创|来自刘毅的“鸟鸣电台”

详情请关注 大鱼营造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