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校空间|清华大学:一块操场的万种风情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丁小涵/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
2017-08-31 17:19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清华运动地区。制图:梁潇

紫荆操场是清华大学三大操场之一,被大家简称为“紫操”。紫操与紫色并无关系,而是经典的红绿配:红色的塑胶跑道,内围一块草皮绿地。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三点:

其一,操场内围的场地不是按常见的足球场规格,而是采用了橄榄球场地的标准,外附跑道长475米呈长方形,没有常见的半圆形弯道部分,跑道围出的绿地也就更方整宽敞;

其二,紫操位于本科生学生“紫荆公寓”宿舍区,紧邻着学生们频繁光顾的生活超市“C楼”,靠近紫荆园、桃李园、丁香园几大食堂,地理位置最为亲民;

其三,相比与校园内的其他操场,紫操最具人气最“接地气”,这可能与它的边界形式密切相关。

紫操鸟瞰图

紫荆操场的四边均与校园道路相接,沿场地边缘由紫荆树围合。略高于人的紫荆树在限定空间的同时也没有阻碍操场内外视线的通透。操场四周共留出了6到7个可无障碍进入的通道,部分边界段设有高度及膝的水泥石阶,同学们可以轻松地跨过石阶,在此小坐片刻。紫操的边界可谓是兼具通透性和可停留性。

紫操简明地融合了三种空间要素:八列宽的塑胶跑道,沿操场边缘起围合作用的石阶,一块开放的大草坪,以简洁而开放的空间出乎意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了可居可游的校园广场。

反观其他操场,其公共性和可达性就相形见绌了。东大操场是最为正规的体育场地,用于举办许多正式的赛事活动,包括每年的“马约翰杯”校运动会,校园足球联赛,以及军训汇演等大型活动。东操的两个长边都由高高的看台所封闭,一个短边与综合体育馆相连,仅有一条边与校园道路相邻。为方便管理,这条边也围上了三米多高的围栏,只留出一个铁门作为出入口。平日里除了上体育课的学生,鲜有人会选择到这里锻炼或散步。

东操的高看台(左图)与西操的铁丝网(右图)

而西大操场虽然四条边都与校园道路相接,但却严丝合缝地全部围上了一人高的铁丝网。铁丝网只在操场对角留出了两个出入口。为防止非机动车进入,狭小的出入口处还用铁丝网设置了障碍。每个想要进入的人都不得不减速慢行,依次通过障碍钻进操场。西操上常有许多人锻炼,但他们都是专门来此踢球或是特意到这里跑步的人,所以也就很难激发出丰富有趣的公共生活。相比之下,紫操的开放性、易达性,和边界的可停留性,使其成为了一个超越单纯运动场地的校园公共空间。

跑道:大清体校的标配

在号称着“无体育,不清华”的这个园子里,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和每学年3千米测试的达标要求,使得跑道成为了同学们的刚需。从清晨六点的晨跑,到晚课下课后的夜跑,或迎着朝霞与初升的阳光,或映着星光与宿舍区的灯火。跑道上的人既成为使用操场空间的主角,也成为了校园环境里最有活力的背景。跑完步,借用操场东南侧高高的水泥石阶压压腿,拉伸放松一下,回宿舍的途中再顺路去C楼超市买上一盒牛奶,就又是完美的一天。

在石阶上压腿(摄影:曾极麟)

在操场这般视野开阔的空间跑步或散步,最大的福利当属能第一时间捕获美景:双道彩虹、火烧云等等,跑道上的人儿总是近水楼台最先看到,掏出手机“咔嚓”之后,便立即在朋友圈里激起“摄影大赛”的千层浪。奇特的天象往往会把大家从食堂、宿舍、甚至去上课的路上吸引到紫荆操场上,驻足仰望,欣赏美景。

操场上看到奇特的天象(摄影:程正雨)

跑步不仅只是日常锻炼,大型的长跑活动更成为了校园内的一场场盛宴,而紫操常常作为长跑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在今年的校园马拉松上,同学们就在紫操上进行集体热身。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和教练的激情呐喊,大家仿佛回到高中的广播体操时代,燃烧着着实可以和广场舞相媲美的热情与活力。

校园马拉松同学们在紫操上热身(图片来源:清华新闻网)

石阶:多功能的校园家具

紫荆操场的外边缘由水泥石台围合,与周边道路进行分隔。因为校园南北向的地面高差,水泥石台与地面的高差由北向南递增,从可以拾级而坐的30厘米小石阶,到与人齐高180厘米的围墙。由于高度宜人,宽度也适中,这一段水泥石台在不同的时段就扮演起桌椅等校园家具的角色。

如果你在早晨7点之前来紫操走一走,一定会遇到一群身着跑步运动装,聚集在石阶边的“吃瓜群众”。这是校内同学们自发组织起的晨跑小分队晨跑结束后在吃“报告”呢。“报告”是晨跑小分队的“黑话”,指在一些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几位同学会主动带来美食“宴请”大家。比如新人坚持晨跑一周,或晨跑满百天,再如队内同学竞赛获奖、推研成功或是找到另一半之类的喜事。

每天这个时候,长长的水泥石阶就成为了整个晨跑队的长条餐桌。桌上的“满汉全席”大多是可口的西瓜,香蕉等水果,也常常有同学们自行带来的家乡特产。大家围站在石阶旁,来一场畅快的流水席。

晨跑小分队在石阶边吃“报告”(摄影:胡浩)

告别了北方寒冷的冬季后,紫操在春季一点点变得活络起来。从傍晚到入夜,文艺的男孩女孩们把石阶当座椅,倚靠着弹弹吉他,吹吹长笛,或者是小型乐队的弹唱组合,有趣时还可能偶遇一两次练快板的小哥。饭后散步的同学,就在一圈一圈走过的途中默数着这是本场Live Show的第几个曲目。或是找个邻近的石阶坐下,就着音乐声,和伙伴们聊聊天。

夜再深一点的时候,这一段石阶,就成为了校园里真正有味道的深夜食堂。“小桥”是学校里一家只在深夜营业的烧烤店。小店只是一间做烧烤的小亭子,不提供任何座椅。在它还没拆被去的时候,就会有不少人跑去小桥边排队买来烤串,然后三两好友到紫操边饕餮一番。

紫操在大家心目中,是校园公共空间里最方便也最自由的小聚场所了。每到夏夜,小伙计们都要从旁边的C楼超市买来“最热单品”绿豆沙冰,到紫操上喝一杯,可能还带着几包辣条。遇上毕业或是重要的人生节点,兄弟或姐妹几个也会有从校外带回来的几听啤酒,坐在石阶边,聊聊掏心窝的话。对未来前途的惆怅迷惘,或生活感情的内心纠葛,在少年眼中粗粝的生活和柔软的灵魂,在这小小的石阶边都一一上演。

深夜的吉他少年(摄影:王嘉兴)

草坪:每个人的大学记忆里都有一块草坪

操场中心的绿茵场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并不是球类比赛的场地,而是一块可休憩聊天、坐上去很舒服的大草坪。由于紧邻宿舍区,这里成了大家夜晚乘凉小聚的第一选择。夜幕之下,绿茵场上从安静或私语的一两个人,到八九人的小团体都络绎不绝。每个人在这个时刻都放松下来,或盘腿而坐,或直接躺在微凉的草皮上,静静地看一会星星。在相拥而坐的校园情侣眼中,这片草坪也许比有着浪漫名字的“情人坡”更浪漫几分。对那些相聚在这里各个组织小团体来说,这里比起大礼堂前不许踩踏的草坪,也更有交流的意义。

紫操上生活如此多娇,一个小点子也冒了出来:“如果能在紫操开个Bar,该多好!”2015年秋,清华大学学生会开始在每个周五晚上举办“紫操风情夜”的活动。草坪属于过于开敞、缺乏中心与方向性的空间,“紫操风情夜”支起的一顶大遮阳伞、几副桌椅,就成为了绿茵场里的聚集焦点。装饰上绚丽的小彩灯,加一块咖啡馆同款的荧光小黑板,草场的整片天地间都成为了Tsinghua Bar。越来越多的同学们拿上各自的充电台灯,带上好友和好心情,开启美好的周末模式:在桌游之夜玩起狼人杀,在西瓜之夜进行吃瓜大赛,在清明前夕做青团做盆栽,在法式风情夜看起露天电影……万千种风情,都有着青春与自由的味道。

清华BAR(图片来源:清华新闻网)

说起紫操的大草场,就不得不提起令人又爱又恨的音乐节。在2016年以前,每年六月的“毕业声”音乐节都会在紫操上火热地喧闹一整夜。这场充满着离别泪水和未来希冀的毕业音乐会,对很多人来说是颇具纪念意义的重要仪式,但对紧邻宿舍楼的同学来说,则是极大的困扰。每逢音乐节,兴高采烈转播live和对噪声的愤怒申诉两种内容就会在网络上迅速刷屏,在校园里引起一阵维权风波。还有同学们通过有趣的海报设计,调侃起紫操噪声问题。

紫荆的朋友们嗨起来!(制图:董青青)

今年开始,毕业音乐节转移阵地,去了距宿舍区较远的东大操场。也许刻意搭建舞台,使之成为大型活动场地的行为,的确不如同学们三三两两,自发聚集在紫操边活动,更具有生活魅力吧。

每逢入夏,紫荆宿舍区都会迎来由每晚11点熄灯,变为24小时供电的那一天。这也意味着大家要迎来这一学年的“最后一次熄灯”。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看最后一次熄灯也成为了一个珍贵的仪式。

这一天,成群的人会聚集在绿茵场上,面向紫荆宿舍区排排坐好,倒数等待着晚上11点的到来。那时,整片紫荆公寓区的灯火会一幢幢地熄灭,直到所有的楼都沉入黑暗和宁静,只留头顶的星空闪耀。紫操此时变成观众席,大家坐在其中,静静地与本科的生活道别。偶尔还会有一两个可爱的同学,站在宿舍的阳台上,在熄灯时刻向着整个操场挥舞起手机手电筒的亮光,逗得绿茵场上的大家欢呼大笑,仿佛一场“阳台演唱会”。

2017清华大学毕业歌《可我不想走》

每年毕业季,本科毕业生就离开了紫荆公寓,也告别了夕阳下的奔跑,操场边的夜宵,草地上的夜聊。紫操也具有了地标一般的意义,成为了校园歌手们在原创歌曲中一定要回味歌唱的对象。这一块操场,成为了校园里真正具有“广场”意义的空间。一块草地、一圈跑道、加一段石阶,包容了太多种情绪,拥抱了太多人的校园记忆,承载了千万种风情。一个场所所能拥有的最大魅力,就大抵如此了吧。

雨后紫操(摄影:程正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