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兵马俑首次发现古人合成“中国蓝”“中国紫”,彩俑修复展出
西安晚报8月31日消息,历史文献记载,我国古代工匠曾调出了两种特殊的色彩,“中国蓝”和“中国紫”,但随着岁月的流失,“中国蓝”和“中国紫”究竟是个什么颜色,却一直无人所知。8月30日上午,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携手青州市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等单位策划举办的 “留住色彩——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成果展”上了解到,文保专家们首次在兵马俑上发现“中国蓝”和“中国紫”,这两种神秘的色彩。

长期以来,秦兵马俑一直给人一种“灰头土脸”的印象,但参与过兵马俑发掘的考古学家们却都说兵马俑身上曾画满了彩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技术问题,这种彩绘很难被保存下来。近两年随着彩绘保护技术的不断攻坚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色彩留在了兵马俑的身上。
兵马俑的彩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经过多年不断地探索研究,在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工作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5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成立,标志着对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进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新的阶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说:“从2009年开始的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期间,4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已发现200余件陶俑,其中多件身上都带有彩绘。”

121件(组)文物展示彩绘保护过程
设立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不仅承担着兵马俑的保护修复工作,还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中心辐射全国,举办了陶质彩绘文物修复保护培训班、标准推广班,培训全国各地同行近200人。编制文物保护方案,完成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文物千余件。建立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青州工作站”等3个基层工作站,实地培训指导基层保护修复工作,带动了基层保护修复水平的提高,成为全国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的领军者。
此次展览选取了从先秦至元代的陶质彩绘文物121件(组),分为“我们的敌人”“化零为整”“我们的方法”“我们的工具”“我们的创新”等五个方面,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承担的项目为基础,全面展示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的相关原则、程序,基本的技术知识、保护工作的难点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这次展览也在布展中,细致的将文保工作者保护彩绘的工作步骤展示了出来,通过文物从“支离破碎”到“完好如初”,从“斑驳残迹”到“色彩斑斓”的变化,来普及、宣传文物保护的基础知识,提升观众文物保护意识。此展于2017年8月30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开展,展期3个月。
(原题《专家在秦俑彩绘中首次发现中国蓝中国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