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拿下全运会南拳、南刀、南棍全能冠军的是个浙大学霸!
一套干脆利落的棍法后,伴随着一声大喊,浙江武术名将王地原地立定,抱拳向观众致意,全场掌声雷动。9.710分,王地拿到了南棍的第一,并以三项第一在昨晚获得了天津全运会南拳、南刀、南棍全能冠军。这位“武林高手”的另一个身份,是浙江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16级研究生。
全运会武术“套路王”

120%的付出
成就100%的发挥
用赢得漂亮来形容王地的比赛过程毫不为过。在30日上午进行的南拳比赛中,王地将一套刚柔并济的拳法展现得淋漓尽致,9.710分,央视解说惊呼,这是武术套路中能够看到的最高分。在下午的南刀比赛中,王地再次拿到9.710分的全场最高分。在最后一项南棍的比赛中,他又以9.710分再次占据首位,毫无悬念地赢得了冠军。

武术教我坚持和忍耐
浙大让我学会面对和思考
从6岁学习武术到现在,王地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曾经有一次,因动作失误砍在了自己手掌上,王地缝了13针。“一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曾有想放弃的时候,比如在受到伤病困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能坚持到现在,靠的是坚持和忍耐。”

“武术教我坚持和忍耐,浙大则让我学会面对和思考。我取得的许多成绩和荣誉都是进入浙大后获得的。”2012年,王地被特招进浙江大学体育系,随后在许多大型赛事上崭露头角:2013年获全运会男子南拳亚军;2014年获仁川亚运会男子南拳南棍全能比赛金牌;2015年获1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南拳冠军;在2016年的全国武术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以及全国武林大会上,全都获得男子南拳、南刀和南棍的冠军……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武术冠军除了习武,丝毫不放松文化课的学习,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大一学年获三等奖学金、大二学年获二等奖学金、大三学年获国奖,还获过“十佳大学生”称号……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他异于常人的付出和努力。

平时,王地每天要训练四五个小时,比赛前甚至要达到八九个小时。面对学业和训练的冲突,王地也曾有过动摇和纠结。“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冲突,感觉精力不够用,但我又不愿意放弃武术,因为发自内心喜欢。”靠着咬牙坚持不放弃的韧劲,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王地渐渐发现其实两者并不冲突,“课业和训练其实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比如运动心理和运动医学等方面的课程,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科学训练,提升成绩。”
“作为运动员,首先要学会分析自己的身体、心理等状态,充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十余年的运动生涯,带给王地的不只是武术上的精进,更是严谨细致的分析能力和踏实拼搏的人生态度。“浙大聚集了太多优秀出众的人才,牛人太多了,这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我希望自己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踩稳了。”
会画画也爱生活
这位男神有点萌
“比赛前压力大,容易吃不好、睡不好,现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我是吃货,想好好吃一顿。”这个练武术的男孩私下其实是个甜食爱好者,“吃甜食让人放松,让人身心愉悦”。自嘲为“单身狗”的他,喜欢一个人看电影,然后找一家小店吃甜品。
王地的另一个爱好是画画。“啥都画,看到就学着画,没老师教就自己画着玩。”和武术一样,这一幼时养成的爱好,陪他度过了许多训练之余的闲暇时光。

“你学武术的,但还是要文武兼备。就像你拿着毛笔正在作画,忽然一根笔飞出去就能钉死一只苍蝇。”父亲说过的这句话王地一直记得。对于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很支持自己的选择,王地心怀感激。
让王地同样感激的,还有教练林小美。“从6岁起,林老师就带着我训练。我们之间更像是家人,我都快成半个儿子了。”王地说,虽然林老师训练时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生活中却是非常亲和,自己和师兄师姐都习惯称她为“林妈妈”。“我们都非常相信她,希望她一定要保重身体。”
(来源:浙江大学官方微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