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山深处的康家石门子岩画:西王母、舞蹈、生殖崇拜

2017-09-07 20: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黎瑾

车从塔西河水库往东拐上了省道S101,破碎的石头路面向高处延伸。绕过一处山头,两侧怪石高耸,中间一道木栅栏门敞开着,几个牧民赶着群羊正在通过。我们缓缓往前,拥挤的羊群从车窗旁擦身而过,四目所及皆是一片白色卷毛,喧腾起阵阵沙尘。

待骑着马的牧羊人也过去了,我们才得通过那道栅栏门,在周遭葱翠牧场与远处绯红山丘的包围之下,一路颠簸着朝天山腹地的康家石门子岩画而去。

通向岩画的道路,本文摄影均为 纪韩 图

天山深处的遗迹

穿梭在天山的新疆省道S101也叫国防公路,东起乌鲁木齐西山农牧场岔口,西至乌苏巴音沟,与独库公路相交,全长不过三四百公里,却有“天山地理风光走廊”之称。沿途沙漠戈壁、高山峡谷、草甸雅丹轮番登场,将旅行者想象中的新疆美景一网打尽。

3000多年前,塞人曾在这一带游牧生活,康家石门子岩画也被很多专家认为是这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所创作的祭祀天神、祈求生育的巫术活动场景。现在省道已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砂土、碎石、大坑使得一般车辆都避而远之,与深藏山腹中的这处遗迹错过。

岩画周边的草场

那天下午,整条路除了我们,便只有几辆运煤的货车,以及骑着马或摩托车、拉着骆驼、赶着羊群的转场牧民。高山草甸连绵起伏,羊群散落如天空飘荡的白云,往更北方望去,大片的赤红丹霞打破了蓝天的单调,显得雄奇壮观。

20公里后,山里突然出现了一所房子,旁边是山石状的景区大门和收费公示,标识着康家石门子岩画景区。房子里走出的工作人员却没有要卖门票的意思,只说车不能往里开,只许人走进去。

我们便停下车,沿着铺砌的道路往山里走。道路一侧是赭红色的峭壁,另一侧是草原,零星有还未转场的毡房散落其中。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道路尽头,这里另有石板铺成的步道和阶梯,通向一片巨大的、高达200米的红色山崖,峭壁陡峻如削,表面有许多侵蚀而成的纵横凸凹。

岩画所在的红色山崖

从舞蹈到生殖崇拜

我们拾阶而上,仰望这如摩天大厦般的山崖,在它低处的岩壁之上,以浅浮雕的方式阴刻着292个大小不等的人物和动物形象,面积达120多平方米,被认为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的生殖崇拜岩画群。

虽然年代久远,较低部分的画面因为自然剥蚀和人为破坏而难以分辨,但高处的画面依然保存完好。岩画以人物为主,另有少量动物和工具形象。人物脸型瘦长,鼻梁高耸、眉弓弯曲、大眼小嘴,有的头戴高帽,有的装饰着翎毛状饰物。最大的人物高达2米多,最小的不过10厘米左右,有男有女,或站或卧,还有的一脚翘起,正在舞蹈狂欢。

几个依然保有赭红涂色的人物形象很是显眼,另外还有一些男女合图、双头同体、三头同体的形象,考古专家认为这隐喻着男女交媾的动作,整个岩画的主题也因此被推断为原始人类祈求子嗣繁衍兴旺的生殖崇拜。

岩壁上印刻着大小不一的人物形象

在一个既像虎、又像马的兽类岩画之上,有一个形象特别的人物:脸部像猴子,打着耳洞、露出男性生殖器。这个形象曾被认为是一位王子、整个岩画的中心人物,但经过西北大学的专家用三维数据对加工工艺分析后发现,这个人物最初并没有性别特征,原本是驾驭一对老虎的人,如今所见的生殖器和其左边的女性都是后期添加的。

通过数字建模,借助三维数据,研究还发现这些岩画最早生成于母系社会时期,以女性为主角,描绘的是舞蹈场景,所谓的双头人其实是两个人紧密叠加在一起、肩并肩的双人组合;然而随着父系社会的到来,岩画被后人涂改和添加,有的女性被修改成了男性,还有大量女性形象旁边新添加了男性人物,整个岩画表现的场景也从最初纯粹的舞蹈场面,变成了几百个人物的生殖崇拜。

脸部像猴子,打着耳洞的人

西王母的起源

如今我们所见的岩画之上,人物依然手舞足蹈,狂欢的气氛几千年后依然在岩壁上呼之欲出。最清晰的7个人物形象右手向上、左手向下、五指张开,头上都有翎毛状装饰物,正是7名女性舞蹈的曼妙姿态,而这样整齐的舞蹈很可能表现的是庄严的巫术仪式。

虽然曾有考察的专家开玩笑地说这是“最初‘七仙女’的画像”,但这些女性人物却被一些专家认为与西王母传说有关。有考古学者指出,康家石门子岩画早期的人物和动物形象和四川西昌盐源县老龙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女性的形象和动物形象很一致——两者都有对马图像,人的手势也惊人相似,因此康家石门子可能是中国西王母文化的起源地。

众人簇拥中的“双头人”

老龙头遗址距今有2300多年历史,比岩画年代晚。当春秋战国时期,草原文化沿河西走廊进入四川西南部以及云贵一带,很可能康家石门子岩画也传播至此,并直接影响了盐源青铜枝形器的出现。

之后的汉魏时期,西南地区的青铜摇钱树风行一时,它们跟盐源青铜枝形器总体形态比较接近,而且有非常明确的西王母形象。西王母文化便可由此追溯至康家石门子岩画所表现的女性、图腾和祭祀。

也许,《山海经》中豹尾虎齿、蓬发戴胜的西王母就是岩画中某位身形高大、姿态优美的女性,《穆天子传》中周穆王游访西王母的那座昆仑山,就是我们眼前这片陡峭的赭红山崖。从舞蹈到生殖崇拜,牧民在山崖上留下自己的图腾寓意和巫术祭祀,然后时代变迁,将一切藏于深山,文化的碎片流传至远方,变成了另一种形象。于是如今,我们只能站在这一切的起点,望着狂欢的古老人物,猜测其中变幻莫测的过程。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